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繼承大統,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自古以來帝位的傳承都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畢竟這是關乎這個天下未來的大事,接班人選擇正確,就能夠讓這個王朝延續下去,如果選擇的失敗,這個國家就可能會走入滅亡的深淵,秦始皇選擇胡亥和楊堅選擇了楊廣,使得這個國家很快走向了滅亡,所以選擇繼承人是相當重要的事情,那麼皇帝選擇繼承者,往往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很多時候最像皇帝本人的那個人,恰恰不會成為繼承大統的人選,歷史上這樣的事情還真的有不少的。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繼承大統,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李世民可以說是一代明君了,雖說他是一個有著汙點的人,但是恰恰是這個汙點成就了他的功績,或者說李世民這個人想要擺脫自身的汙點,就要在政績上做出突出的貢獻,這樣後人才不會抓住他的汙點一直不放,而這個大唐也在他的苦心經營下一步步走向強盛,但是面對著繼承人的問題上,他還是有著很多的錯誤的,李承乾是他和長孫皇后的大兒子,也就是他的嫡長子,在那個時候,這個身份就是最好的政治符號,畢竟“嫡長子繼承製”是有著他的市場的,這個制度可以讓這個國家更加的穩定,他的兒子們都不用爭奪了,只有嫡長子才能夠繼承皇位,所以其他人也就能夠安心,可是李世民這個人對於李承乾的要求過於嚴厲,對於其他的皇子也是過多的關心的,尤其是當時的魏王李泰,也就是他和長孫皇后的二兒子,按理說在這樣的制度之下,他是沒有希望當上皇帝了,除非他哥哥能夠比他的父親早死,這個皇位才會落到他的身上。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繼承大統,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但是父親的過多的關心,讓他認為父親對他的看重超過了太子,也就有了奪嫡的心思,朝臣們也不乏投機者,但是後來隨著李承乾的謀反,他和李泰都沒能或者這個皇位,反而他們的同母弟弟李治算是見到了一個便宜,坐上了太子的位置,這個時候李治的太子之位還是有著一些威脅的,那就是來自於李恪,這是一個與李世民很像的皇子,這裡不是指的是外貌,而是處事風格和性格方面,而李世民也是有意想到扶持他的,一度想要廢掉有些軟弱的李治,但是卻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反對,後來這件事情就算是不了了之了,可是就是這樣的原因,才是後來李恪被殺的真正原因。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繼承大統,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可以說與父親很像是一個政治優勢,但是有的時候皇帝考慮的方面卻是很多的,就像這個李恪,沒有一個堅定的有能量的朝臣支持,這個江山他是坐不穩的。而執政風格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便,雖說父子執政風格相同,便於政權的交接,政權的穩定,但是具體情況不同,皇帝們考慮的往往就是另外的情況了,這一點朱元璋就能說明問題,明朝初期的時候,整個國家的政治在他的統治下是很嚴苛的,官員貪汙腐敗在朱元璋的眼中那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就嚴厲的處罰他們,這個時候寬厚待人的朱標就是他的完美繼承人,因為他知道這個國家在他的手中已經嚴格的有些過頭了,正所謂一張一弛才是合格的政治,所以朱標作為繼承人是對明朝有力的,因為這個國家不能一直這麼嚴苛下去,但是朱標死了,打亂了他的部署,而這個時候也就得重新選擇繼承人了。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繼承大統,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面對著最像自己風格的朱棣,他確是犯了難,這畢竟與他的初衷不相符合,如果選擇這個皇子,這個國家應該是會像他一樣,不會做出大方向的改變的,這個時候朱允炆的出現讓朱元璋彷彿看到了他的大兒子的身影,所以他才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這個皇孫,而將朱棣放棄了,當然了後來的事情不是朱元璋能夠控制的,這個主要與建文帝有著脫不了的關係。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繼承大統,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當然了康熙晚年也是面對著選擇合格繼承人的問題,也是令他頭疼不已的,而九子奪嫡的情況下,也就說明這個時候的康熙也是想要全方面的考察各位皇子的能力的,原本他是一心的栽培太子的,可是這個太子卻是不成器,最終還是被康熙廢掉了,這個時候各位皇子也就各展所能希望能夠引起朝臣和康熙的重視,而朝臣們也是各自押寶,畢竟這個時候的繼承人的位置空懸,如果壓中將來的地位也就能夠飛黃騰達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八阿哥的聲望是最大的。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繼承大統,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為什麼只要他的聲望才是最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與他的父親康熙很像,尤其是晚年康熙的執政風格上比較寬厚,而八阿哥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人處世隨和,待人體貼細緻,因為就更加能夠得到官員的好感,可以說這樣的品行確實具有成為好皇帝的潛質的,為此在朝堂之上也就形成了一個勢力龐大的八爺黨。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繼承大統,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這樣的情況怎麼能夠不引起康熙的注意呢?而且對於他的打壓也是相當明顯的,尤其是認為他是一種偽裝的寬厚的性格,目的就是為了謀求皇帝的寶座,而且還從他的出身做文章,畢竟他的母親的身份地位是地位的奴婢,但是這樣的辱罵自己的兒子,確實是有些過分了。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繼承大統,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但是康熙有著他的考量,那就是這個國家在他的治理下,尤其是晚年的這些時候,寬容的執政方式必然會導致這個官員的貪汙橫行,況且當時的國庫的收入很少,這個國家如果繼續實行他的這一套寬仁的政策,社會的矛盾一定會更加的激烈,這個時候如果選擇八阿哥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他不能不去考慮的方面,所以這個國家也就到了該緊一緊的時間了。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繼承大統,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所以這個時候的康熙其實內心深入對於繼承人的人選已經將八阿哥排除了,通過這些皇子的處事風格,也就能夠看得出來他們的執政風格,而四阿哥胤禛就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不愛交際的他也就進入了康熙的視野,所以在繼承人的人選上雍正才能夠勝出,這裡邊不光是能力的問題,還與這個國家的現狀有關,果然雍正沒有辜負康熙的期望,這個國家在他的治下,國庫充盈,經濟有了好轉,而官場也就變得煥然一新了,如果沒有雍正的努力,所謂的康乾盛世也就不存在了。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繼承大統,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可以說,有的時候皇子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像他們的父親並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這個社會需要作出重大的變革的情況下,這時候優勢反而變了了劣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