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幣之今生

原始社會古人類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在物品交換中只是獲取生活必需品。而到了商代由於勞動工具的革新,生活物品出現了剩餘,人們在交換中就產生了替代品——錢幣

中國古錢幣之今生

貝 幣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一種由天然海貝加工而成的貝類貨幣,在商代中期以前貝幣價值很高,臣下若能獲得商王用貝幣的賞賜那可真是極大的榮耀。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貝幣已供不應求,於是就出現了許多仿製貝幣,如石幣、骨幣、綠松幣。在商代晚期又出現了銅質貨幣,形制也仿海貝形式,銅貝堪稱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了。

中國古錢幣之今生

銅 貝

商周到春秋戰國,各個諸侯國都有本國的貨幣,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錢幣又得以統一,因此秦國的“半兩”錢成了主要的流通貨幣。半兩錢盛行和流通了相當一段時間,直到西漢的漢武帝時才被取代。

中國古錢幣之今生

秦 半兩錢

西漢元鼎四年前鑄幣混亂,漢武帝把當時中國的貨幣制造權和發行權集中於中央政府手中,並把元鼎二年(前115)年所鑄“五銖”作為唯一流通貨幣。由於五銖錢輕重大小適中,從武帝起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止,七百多年間成為中國的主要貨幣。

中國古錢幣之今生

五銖錢

唐初沿用隋朝的“五銖”錢,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錢。這種以歐陽詢題寫的銅錢幣,形制仍沿用秦時方孔圓錢,第一次以重量為單位沿用到清末。只不過在朝代更替中,錢幣上鑄造的文字做了一些改觀。

中國古錢幣之今生

唐 開元通寶

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交子鋪戶”。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交子,是發行於北宋於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的貨幣,曾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流通,稱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內流通近80年。交子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是中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

中國古錢幣之今生

宋 交子

北宋的“交子”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元朝以使用紙幣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間發行的"大明寶鈔"用桑皮紙為鈔料,一貫鈔高一尺、寬六寸,是我國最大的紙幣。清初不印紙幣,後由於國家困難,印發“戶部銀票”,簡稱“管票”。以後又發行“大清寶鈔”,簡稱“寶鈔”,面額複雜,很快就急劇貶值。到咸豐末年、官票已成廢紙,寶鈔一貫僅值二三文。同治以後,停止使用紙鈔貨幣,仍行銅錢。

世凱竊取“臨時大總統”之職之後,廢除各省造幣權,與1914年發行了銀元,成為解放前流通極廣的貨幣。

中國古錢幣之今生

銀 元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併發行第一套人民幣,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

中國古錢幣之今生

第一套人民幣樣幣

幾千年以來錢幣從無到有,從天然到金屬再到紙幣,從初始交換的載體到財富的象徵,演繹了一段段傳奇的故事,現如今他的概念被釋放地更加博大和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