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的學問

拒絕的第一個要素是你要知道你的界限。所有關於你的事情你都可以做主。表達不同意、不接受、不允許,是基於你自己的界限。這就是我說的拒絕。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有一個困難,就是我們的界限尤其不清楚。我們從小沒有界限,而且以為有界限是過分的事情:“我是你媽,怎麼不能看你的日記呢?”“你怎麼能不告訴你媽媽呢?”“這樣的事你自己怎麼就做主了呢?”......。界限不清楚,得我們自己一點點學,這是每個人不能迴避的問題,你必須清楚這些界限才行。

奧修在這方面就特別好。他在童年跟外祖父母生活了七年,而他外祖父就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人口普查人員去他家問外公:“你妻子的信仰是什麼?”他外公說:“這是她的私事,我沒有問過”。在家裡可以有私事,而且信仰都是私事,這個界限就非常好。

有界限也意味著獨立。沒界限就會抓取,不是抓著別人,就是被別人抓著,不清爽,不自由。很多中國年輕人都害怕回家過年,害怕在家裡待著,因為父母沒界限。

奧修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在我建立界限、活出獨立性方面,幫助非常大。他7歲的時候回到父親身邊,跟爸爸講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果你不允許我說‘不’,那我說的‘是’也沒有任何意義。”多麼清楚的界限!多麼有力量的聲音!過了幾天爸爸要教他什麼,他跟爸爸說:“不要試圖教導我,那是對我的侮辱。如果我同意你,那是我選擇同意,我經過自己的思考選擇同意,而不是聽你的。”

我們不需要拿奧修跟自己比,但我們可以感謝他展示了界限清楚是什麼樣子。什麼叫界限清楚?什麼是你的事?什麼是我的事?什麼是值得尊重的界限?每個人對什麼事情做什麼決定,這裡面的界限需要很用心地一點點學。

界限是什麼?界限就是規則,沒界限就是沒規則。比如情緒化的父母就是沒規則,只要我高興什麼都好,你犯錯我也不說你,怎麼著都好;我心情不好了,那就沒有好,你怎麼著也不好。所以說,沒規則,遊戲就沒法玩。

標準不統一也是沒規則。父母要孩子誠實但自己老哄騙孩子,這肯定適得其反。你自己不誠實,你教的就是不誠實,你就不能怪孩子跟你學到這個。

拒絕的學問

另外,拒絕是沒有攻擊性的。比如有一個人正在批判,我就跟他講:“對不起,我聽不了了。我不知道你說的對不對。但我聽了很難受,我想要不聽。”這樣表達就沒有攻擊性。不聽是我的權利,為什麼我一定要聽你把話說完?聽不聽你講,對於我,我是有主權的。

在原生家庭,關於界限的功課特別多。不願意回家有一個自責是:太長時間不回家了,好像就......,其實不必要這樣勉強自己,你回不回家是你的主權。我有一個朋友就有這個功課,他每次回家跟媽媽之間就會出現這個功課。有一天他終於講出了一句很基本的話,平時是絕不敢講的。他跟父母大吵說:“我想回家我才回家”。之前都是不想回家、但該回家了,所以回家。它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要求。

有的父母非常愛訴苦。訴苦、抱怨、怨天尤人、顧影自憐等等,這些都不是愛的能量,你得修為特別好才能夠聽得了。我現在聽得了的能力比十年前大太多了。你聽不了的時候,你可以說不,你可以選擇離開。你不需要因為不聽而內疚。可能父母給你壓力,他們可能會說:“你是我孩子,我不說給你聽我說給誰聽?”其實他們這樣說的邏輯是不成立的。我不舒服我就可以不聽啊,我並沒有攻擊性。

什麼叫沒有攻擊性的拒絕?比如一個人評判我,我不會去跟他辯論或者反擊他,我只是告訴他我的選擇,我的感受。我不會去定義他,他可以定義我,那是他的選擇他的權利,我可以不接受,但我不喜歡再反過來定義他。這就是沒有攻擊性的拒絕。

拒絕要有信任。這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個,我相信我可以拒絕,我拒絕但依然相信被別人所愛,我相信拒絕也是被接納的。還有一個層面是對他人的信任。別人向我求助,我現在不適合幫助他,無論是能力不夠還是狀態不夠,那我就拒絕他。

在我很疲憊的時候,有一個人找我諮詢,或一個很好的朋友過來向我求助,這個時候我就衡量一下,如果需要的話我是可以拒絕的。這個時候我是帶著信任拒絕的。

我不覺得對方沒了我就怎麼著,我不把對方看做可憐的、弱小的,不把對方看做沒有我就活不下去,就玩不開。我信任他,信任事情整體的運轉。很多時候我們小瞧別人,覺得我不幫他他就沒辦法,這絕對是小我的思想。你願意幫他就幫,你幫他的時候覺得累,或你自己內在不通暢,你有犧牲感,那就別幫。這個時候即便給出幫助也是有毒的,你在詛咒他,在貶低他,在跟他說“你這個累贅,你這個失敗者,你這個沒出息的人”,你在一邊給一邊罵他。這就是世間很多關係當中,尤其是親屬關係當中,一方幫助另一方,卻缺乏信任和尊重。這是非常有毒的,到最後雙方關係就特別不好,兩個人都很怨。

拒絕的學問

最後總結一下。

第一點就是界限,你有界限就知道什麼是你可以拒絕的,什麼是你不可以拒絕的。在公共場所,關於孩子的事情就是不能拒絕的,因為你是他的監護人。當然這是通常來說的,界限也是相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知道了界限,就知道在哪裡可以拒絕。

第二點,當你懂得沒有攻擊性的拒絕的時候,你就是在做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因為你沒有繼續造業。攻擊就會造業。造業不是你受報應,被懲罰,不是的。造業就像你發出的一個波自然會回來一樣,就像投一個石子進去就會有反應一樣。攻擊是有能量的,你發出一個攻擊,它就會像漣漪一般擴散。而不帶攻擊性的拒絕就不會發展出更多小我的罪咎劇情。

第三點,有信任在就敢拒絕了。你之前不敢拒絕,都是因為你沒有信任,不相信自己是被接納的、是被愛的,以為拒絕之後,自己就完了。有的時候以為自己拒絕了別人,他就完了。

最後再說一個心態:量力而行。在這條路上進步一點點都特別寶貴,所以別去比較和打擊自己,別期待自己幾十年的習性一下子就得到轉變。人都是一點點知道的,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但最終一定會知道,一定會走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