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有這樣一位光環閃耀的科研“大神”

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等各類項目十餘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14篇,擔任8個SCI期刊的特約審稿人……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他就是該中心技術部,年僅34歲副研究員——姜宇

自2007年入職後他大膽探索、不懈追求,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幹部逐漸成長為任務骨幹、科研“大神”!

用辛勤的努力澆灌出一串串碩果盈枝,用11年光陰書寫著自己的青春之歌。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2007年,姜宇從北京大學畢業後成為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一名助理工程師

懷揣著航天夢走上工作崗位後他迅速適應工作環境併成為技術骨幹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剛畢業不到兩年的時間,姜宇就將80年代一直沿用的陀螺標定星技術進行重新推導,最終在不影響計算速度的同時大幅提升了計算精度,成為該衛星四項核心關鍵技術之一,

並被評為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目前,這項技術在衛星的發射及長期管理工作中仍在使用。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在剛剛參加工作5年裡,姜宇參與多個重點型號衛星任務29次,解決了星座構型演化、衛星編隊繞飛構型設計與控制一體化等多項難題,逐步成長為一名任務上的行家裡手。

絕不在該奮鬥的年齡選擇安逸

姜宇並沒有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

他始終將目光聚焦在科研上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2012年,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姜宇

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

小行星探測器的環繞軌道設計這一國際難題上

並提出了新的解決思路

但他的研究思路受到了很多同行的質疑

認為他採用的黎曼幾何學方法

太另類,不可能成功

但他卻不以為然,堅信

只有不走尋常路才能另闢蹊徑找到創新點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姜宇等人2013年在線發表的論文Orbits and manifolds near the equilibrium points around a rotating asteroid在期刊《天體物理與空間科學》2013-2014年912篇論文中下載量排名第3。

功夫不負有心人,姜宇的研究成果在2013年被一家世界權威雜誌社認可,並被破格搶先錄用,發表後的文章長期成為該雜誌的熱門文章。

2014年,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姜宇所主導的多項創新性研究為小天體附近軌道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撐,並被牛津大學、俄羅斯科學院、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等研究機構學者引用80餘次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姜宇獲得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證書

2016年,姜宇僅用

1年9個月

就經過申請提前取得了博士學位

是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80餘年歷史上

第一位不到2年就博士畢業的學生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據瞭解

在清華大學申請提前畢業

如若沒被批准

那麼再次申請畢業將推遲到兩年半之後

有人不禁好奇

為什麼他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申請提前畢業?

按部就班不是更穩妥一些麼?

面對這些疑問,姜宇說道:“在繼續讀書前我有五年的工作經驗,我感到我國航天事業的很多基礎性研究的發展空間還很大,而科研成果只有真正應用到航天事業中才是最有價值的。”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2017年,參加Astrodynamics期刊編委會的國內青年學者,左一為姜宇。

回到單位後的姜宇

在基礎研究方面繼續散發著光和熱

他將目光鎖定在太空“垃圾”上

為防止太空“垃圾”和航天器發生碰撞

為航天器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技術支撐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科研又是一項比較清苦的工作

不像參加任務一樣出成績快

投入大產出小

但姜宇依舊執著於此

在他看來,航天人所從事的事業

要求他們必須有開闊的視野

不能只看到個人眼前的利益

滿足於完成任務,拿著成果報獎了事

航天人必須不斷開拓創新

追求精益求精

為航天事業的未來負責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研“大神”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