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微信當道的時代 QQ還能走多遠?

在这个微信当道的时代 QQ还能走多远?

極客網·極客觀察2005年2月16日,騰訊QQ同時在線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同年6月6日,“QQ寵物”正式上線,僅用一年的時間,QQ寵物最高同時在線人數就突破了100萬,成為最大的網絡虛擬寵物社區。而以上QQ兩大成就,只是其全盛時期的冰山一角。

而在2018年9月15日,QQ寵物遺憾地被宣佈正式停止營運,令人倍感唏噓。而在同年,雅虎MSN與網易博客也分別於7月17日和11月30日遭遇了QQ寵物一樣的名譽。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沒有永遠的產品,再輝煌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

而據騰訊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QQ月活躍用戶較2016年下跌了近一億。2018年半年報顯示,QQ月活躍用戶同比2017年下滑5.5%,QQ空間同比下滑9.5%。這不由得令人浮想聯翩:中國的社交巨頭QQ是否也會被互聯網歷史的洪流所淘汰?

目前不少在PC端曾經活躍過、輝煌過的產品多數都在走向消亡,儘管在2003年,騰訊正式推出手機版本,卻依然沒有太大的起色,不少人猜測:走過19年風雨的QQ還能撐多久?

QQ登錄的時間和人數出現退潮

“現在幾乎不用QQ了,所有的社交活動基本上都在微信上。經常聯繫的朋友、同事、家人基本都使用微信。偶爾打開QQ也只是傳文件,或者用電腦時會登陸QQ使用截圖功能,因為QQ快捷鍵截圖特別方便。”一位90的IT從業者如是說。

而另一位互聯網企業的高管在接受記者採訪中也表示:“我跟客戶談合作的時候會用,但是有時候也會在微信上進行,這與客戶的習慣有關係,兩者使用頻率差不多,但是我生活中幾乎不用QQ了。”

曾幾何時,90後曾經是QQ用戶的最大群體,除了互相自曬QQ等級,他們還開通黃鑽貴族對QQ空間進行精心裝扮並互相攀比,如今,這一現象卻已成過去。

而微信的崛起也是QQ遭遇冷潮的主因之一,不少人表示,儘管目前偶爾會用QQ與朋友同學進行聯繫,但這些行為轉移微信平臺的趨勢開始越演越烈。

10年前的QQ開始被人嗤之以鼻

目前QQ這款產品是依然按遊戲化的方式進行運作,但隨著智能手機為廣大用戶能在碎片化時間進行交流,純粹和直接的社交無法在QQ上盡然體現。隨著用戶的需求在改變,QQ為了迎合他們一直在添加大量的功能插件,例如QQ秀、釐米秀、興趣部落、換臉特效,視頻聊天濾鏡等這些娛樂導向工具,是微信無法具備的。

而據騰訊2018年半年報披露,截至2018年6月30日,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7.0%至7.086億,這主要受益於QQ有著吸引年輕用戶的新娛樂類功能及內容。另外,年齡為21歲或以下用戶的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及日活躍賬戶均實現兩位數的同比增長。

但是,通過對比騰訊近五年的QQ月活躍賬戶數據我們不難發現,QQ在2016年至2017年間,月活躍賬戶大幅下滑,下跌近一億賬戶數。據2018年半年報顯示,QQ月活躍用戶同比2017年下滑5.5%,QQ空間同比下滑9.5%。這是因為如今的移動端上的娛樂導向APP開始大量衍生,而類似於抖音、快手、微博等娛樂導向工具與QQ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人認為是微信扼殺了QQ的生存空間,但這一說法並不正確。

2010年3月5日19點52分58秒,QQ同時在線用戶達到1億人。同年1月27日,全球第一臺iPad發佈,這也標誌著互聯網在QQ的崛起時開始悄然過渡到移動化。隨著騰訊以微信這個敲門磚進入了移動互聯網市場,阿里同樣推出了移動支付。

2012年3月29日,微信同時在線人數突破1億,此時,距離微信上線僅433天。與QQ相比,後者突破這一數字足足用了近10年,儘管騰訊在2003年便推出了手機QQ,希望用戶的增長能有所突破,但是其最終也淪為了騰訊內部無關痛癢的小插曲。

反觀微信,其一開始是作為類KIK產品,並於2010年11月20日開始研發。2011年1月21日,微信被正式推出,儘管中國第一款模仿KIK的產品卻是小米的米聊,但後來居上的微信卻有著喧賓奪主之勢。在版本方面,米聊率先推出了Android,繼而是iPhone版,而微信則是先發布了iPhone,然後才推出Android和Symbian版。

從客戶群體屬性來看,10多年來,QQ的主力消費人群是大中學生及城市低齡、低收入階層。而微信用戶為社會主流人群,包括幾乎所有社會階層,從高級白領、企業家、知識分子到公務員等。先發布iPhone版或許也是微信槍佔市場的重要原因。

然而,儘管QQ產品功能很多,其中包括會員、QQ秀等,但並不迎合移動互聯網的需求和能夠貼合現代的社交特點,畢竟手機版QQ只是PC端QQ的一個思路的延伸,並不是一個新的產品形態。

隨著帶寬增加,手機性能提升,微信的功能也在逐漸增加。但是,QQ在移動時代的使用習慣逐漸被人所遺忘。有外界猜測,如果沒有微信,QQ的社交地位依然極有可能會被米聊、谷聊等軟件逐漸取代。但如果離不開QQ社交關係鏈的導流,微信也可能不會在移動互聯網如魚得水。所以面對QQ這個老前輩,微信有必要向它致以崇高的敬意。

QQ與微信落差越來越大 這對騰訊是好事還是壞事?

早在2008年之前,手機QQ依然保留了PC端的一切特質。但之後,帶觸控屏的智能手機改變了人機交互方式,手機QQ憑藉著尺寸更大的視覺設計越發簡潔明快,讓功能展現錯落有致,不過PC痕跡仍無法改進。

手機QQ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仍出現了一下三大變革:

2013年前後,手機QQ更加接近移動終端的體驗,可以分享地理位置座標,可以在線支付,可以代替電話進行語音通話等等。

2014年4月1日,手機QQ新增QQ錢包,正式發力移動支付領域。

2014年4月11日晚9點11分,QQ同時在線賬戶突破2億,其中通過手機QQ、QQfor Pad等移動端登陸賬戶超過7成。

就連馬幫主也在騰訊微博表示:“恭喜QQ同時在線賬戶數今晚首次突破兩億!手Q貢獻了大部分,後力仍強筋,與微信相輔相成,有競有合,各有使命目標,兩條腿走路更穩健。”然而,仍有外界質疑這種說法是否經得起移動時代的衝擊和時間的考驗。

據騰訊2014年財報披露, 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33%至5.67億。騰訊方面通過整合O2O及其他新服務及推出QQ手機錢包,培育QQ手機版用戶的生態系統。通過豐富支付場景並推出活動,QQ手機錢包及微信支付已綁定銀行卡賬戶總數超過1億。

據2015年財報顯示,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11%至2015年底的6.42億。騰訊方面稱,QQ錢包支付服務廣受歡迎,於2016年春節假期期間,僅6天內通過QQ錢包收發的紅包數量約達60億。

2016年財報顯示,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1.7%至6.525億。QQ吸引了2.5億用戶於為期5天的春節活動期間贊助紅包。

從顯示的數據可以看出,2015年QQ移動端月活躍用戶上漲近一億,2016年移動端月活躍賬戶上漲趨於疲軟,僅上漲1.7%。

種種跡象表明,QQ的移動功能並沒有有效地吸引用戶攀升,只是讓用戶在QQ的使用習慣上有所延伸。儘管這些數據看起來非常可觀,但依然無法改變QQ流量逐漸轉移到微信平臺的鐵般事實。而且在移動支付上,用戶更願意買微信的帳,卻不大願意領QQ的情。

面對這一現象,有業內人士給出了較中肯的答案,那就是支付寶始終以支付為目的,而微信現在社交發家再延伸支付,但關鍵在於,微信最初添加的好友都是比較親近的人,所以來的更加私密和個性化,更利於微信支付的推廣,另外移動支付等生活工具又為微信增強了用戶粘性。至於QQ上的聯繫人,目前則以陌生人居多,所以培養和普及微信的支付習慣,要比QQ容易得多。

“行動慣性是一種普遍的症候群。沒有不變的成功方程式,慣性是企業成長最大的敵人。”這是唐納·薩爾其中一句至理名言,而人氣減弱的QQ,正是被這句話戳中了痛處。不過可幸的是,馬幫主一早就察覺到可能潛在的危機,所以才授意張小龍開發出微信,否則騰訊面臨的局面將更加尷尬。

在这个微信当道的时代 QQ还能走多远?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