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講故事,學成語

學習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講故事,學成語

【見利忘義】


成語典故:

酈商曾同漢高祖劉邦在高陽一同起兵,他看劉邦很有才幹,便將自己手下四千兵馬交給他統率,自己卻去衝鋒陷陣,

學習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講故事,學成語

並屢建戰功。因此,劉邦當了皇帝以後,任命他為右丞相。劉邦死後,皇權落在呂后手中。呂后野心很大,她讓呂氏家族來執掌天下,封自己的侄兒呂產、呂祿為王,掌握了朝廷大權。呂后的這些倒行逆施,遭到了群臣的反對。等呂后一死,周勃和陳平一些老臣便秘密謀劃,打算徹底清除呂氏家族的勢力。但是,呂祿掌管北軍的兵權,周勃無法實現自己的目的。在這緊要關頭,他想起了老丞相酈商。因為酈商的兒子酈奇是呂祿的好朋友,可以用調虎離山計把呂祿騙出京城,然後設法把他除掉。當時酈商正在家中養病,周勃便去看望酈商,要他協助滅掉呂氏家族。酈商見呂氏家族大勢已去,只得同意,並讓兒子酈奇按計去欺騙呂祿。呂祿受到酈寄的邀請,便隨其一起出城打獵。乘此時機,

學習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講故事,學成語

周勃領兵控制了北軍,隨後便把呂氏家族餘黨全部清除。不久,酈商病死,酈寄被封為將軍。史書上記載此事時,說酈奇的行為是出賣朋友。出賣朋友的人總是在有利可圖的時候,就不顧道義了。

學習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講故事,學成語


【見利忘義】


釋義: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出處:《漢書·樊酈滕灌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