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和诸葛亮的《隆中对》,谁的水平更高?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郭嘉是一个现在拥有较高关注的人物。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一统北方中原地区下了功勋。在曹操阵营中,郭嘉这位谋士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也非常器重郭嘉,称他是自己的“奇佐”。在官渡之战之前,为了鼓舞曹操去战胜袁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那么,问题来了,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和诸葛亮的《隆中对》,谁的水平更高呢?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和诸葛亮的《隆中对》,谁的水平更高?

首先,就诸葛亮的《隆中对》来说,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而就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针对曹操与袁绍的优劣做的战略分析,目的是为打赢官渡之战而做的一篇激励文。从结果上来看,《隆中对》和《十胜十败论》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和诸葛亮的《隆中对》,谁的水平更高?

一方面,在官渡之战前,因为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郭嘉为了鼓舞曹操,所以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对于《十胜十败论》来说,全面分析了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之间的优劣,提升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也振奋了己方的士气。而最终的结果,如同《十胜十败论》所预料的一样,曹操大胜袁绍,击败了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对手。另一方面,孔明《隆中对》也分析了刘备当时面对的形势,为刘备势力指明了今后的方向,促使刘备成为匹敌曹操、孙权的一方诸侯。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和诸葛亮的《隆中对》,谁的水平更高?

由此,经过实践的检验之后,表明《十胜十败论》和《隆中对》都是富有预见性,并且行之有效的策略规划。但是,就水平上来说,笔者认为是《隆中对》更加优秀。相对于郭嘉的《十胜十败论》,《隆中对》的格局更高、更大。作为刘备势力的战略规划,《隆中对》谋取的是整个天下,而并非一城一池。《十胜十败论》主要是为了击败袁绍这一毒死后,而《隆中对》则是天下大势的谋划,指引着刘备击败了多个强大的对手。如果不是关羽大意失荆州,《隆中对》的最终目标——图取天下很有可能会实现。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和诸葛亮的《隆中对》,谁的水平更高?

最后,总的来说,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只针对袁绍,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分析了全国的诸侯。如果的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实现以弱胜强,那么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要实现“从无到有”。对于官渡之战时的曹操,虽然弱于袁绍,但毕竟是一方诸侯,而《隆中对》时期的刘备,可以说是颠沛流离。从难度上来看,《隆中对》无疑要远超《十胜十败论》,所以笔者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郭嘉的《十胜十败论》相比较,显然是前者更加优秀。当然,作为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也是非常成功的战略分析。对此,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