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遭遇中年瓶頸,請從20歲起做好人生備份



不想遭遇中年瓶頸,請從20歲起做好人生備份

人生貌似總是不完美的。

幾乎每個人都對遠方懷有一個夢想和憧憬,但是年輕的時候我們有精力,有時間,卻沒有錢;中年的時候我們有錢了也依然還剩下些許的精力,但是怎麼也不敢抽出太多的時間;到了老年,我們終於有了時間,有了一些錢,卻已經沒有了當初年少時的活力與激情。

不想遭遇中年瓶頸,請從20歲起做好人生備份

最近爆出了一則扎心的新聞:在某名企任職八年的老員工,因為“績效不好”面臨被解僱的結果,最後無奈之下跳了樓。

被末位淘汰制解僱選擇跳樓,一些表示理解:壓力太大了,程序員解壓很重要。但還有些網友評論道:現在程序員心理承受壓力的能力這麼低嗎?這樣就跳樓了?是不是太軟弱了?

個人覺得,說這些話的人,一定還涉世未深,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

前段時間一部日劇裡面的臺詞很火,同樣紮了很多中年人的心:如果你要罵人,不要罵那種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年輕人,你一罵他們會辭職的。但是如果你可以罵那些中年大叔,因為他們有房貸車貸,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再怎麼罵,他們也會陪著笑臉,繼續為你幹下去。

都說人到中年不如狗,聽起來是段子,有些人一笑了之,經歷的人便知道是辛酸無奈,甚至苟且。

女生之間很多都流行這麼一個段子:要嫁就嫁高富帥,嫁不了高富帥就嫁給程序猿。都說程序員有三大好,花少錢多死得早。可人到中年,被生活壓垮的,何止是程序員這一個工種?哪個行業沒有在中年被生活壓倒的人?程序員好歹還錢多過呢,有大部分人被生活擊垮連最後一個微笑都沒有,就像最近經常說的那句:這個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聯合國非洲青年憲章規定的青年是“15~35歲”,這就像是一記鬧鐘,讓昏睡在時間長河裡面的許多人都驚醒了,特別是80後,很多人驚呼,85後馬上都是中年了,這不科學,不,這很科學。

35歲,早已經是人生一道坎,而且還不是第一道坎,倒在這道坎上的人不計其數。如果你足夠努力和不屈不撓,依然可以東山再起,繼續乘風破浪。

不想遭遇中年瓶頸,請從20歲起做好人生備份

曾經一則《一位15年資深HR直言:清退35歲以上基層員工,早已是公開秘密》在各網絡平臺轉載。說實話我平時看到這樣的文章都是比較反感的,這就像是今年年初的時候韓寒評論一篇大致內容是誰誰誰正在被大部分同齡人拋棄的文章,說這篇文章就是在傳播社會恐慌感。但是我為了寫今天這篇文章還是把它點開了。

文中引用一位從業15年、現任某大型集團人力資源總監的話說:“年齡歧視是職場公開的秘密”。

他所在的集團正在對35歲以上的員工進行裁員,他每天都要召開部門會議,安排與部署員工面談與勸退工作。現在企業對於年齡的歧視越來越嚴重。30歲以下被稱為大齡青年,許多公司的很多職位只招35歲以下員工。

他們覺得35歲以上的員工缺乏足夠的創造力與創新力,在工作上面因為時間久了也越來越缺乏激情與活力,這樣使得工作進度滿了下來,逐漸拖了公司的後腿。

試想到了30多歲,如果沒有進入到公司的管理層,會慢慢地被邊緣化,被看成影響公司活力的“老古董”,漸漸地被當作公司的負資產一樣淘汰。那些從事技術崗位的老員工,原本以為跳槽易如反掌,卻發現很多企業以及行業頂尖企業,都只招剛剛畢業或者30歲以下的,他們年輕富有活力,可能工作態度沒有老員工端正,但是工資可以不要很高,而且作為新鮮血液對公司內部的活力激發非常有用,年輕的新員工的加入使得原來的老員工越來越有壓力,這也是一種新的競爭機制。

這個社會的知識體系已經不像從前那樣,認為經驗是寶貴的財富。相反,現在的企業會認為經驗是一種累贅,會使人固步自封,不思變通。

2016年以來, 員工平均年齡38歲的IBM已經是科技類“老齡化”公司的代表,而對手亞馬遜員工平均年齡31歲,谷歌30歲。而在中國,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華為,員工平均年齡28歲;互聯網企業騰訊、阿里員工則更加年輕,平均年齡27歲;製造業海爾員工平均年齡32歲,而格力則更加年輕。

看到了嗎?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年齡與職業有關的現狀。35歲都這樣,更別說那位50多歲的可憐墜樓者了。

看到這些肯定會有許多人抱怨不公平,但是你要知道,這個社會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啊,我們生活在其中,如果我們無力去改變這個世界,那就只能努力去適應這個世界和這個社會運行的規則。

企業有企業的理由,人到中年,各方面能力下降,尤其技術行業,信息爆炸,知識更新換代如此之快的今天,招一個新人,又好使又耐操,聽話事少,學東西快。再看看公司的老員工,上有老下有小,家事一堆,腦力下降,知識還可能已經落伍,一箇中年人和一個記憶力高峰、沒有舊知識牽絆、沒有家庭顧慮的年輕人相比,誰更有優勢?

為什麼那位程序員被辭退後想不開要跳樓?辭退後,就需要去找新的工作。這個員工具備什麼條件呢?職場上存在著赤裸裸的年齡歧視,現在很多企業員工和空姐、演員、運動員一樣吃的是“青春飯”。

人到中年,哪怕經驗再豐富,技能如何的爐火純青,對學習保持再大的好奇心,也跳不過去“槽”,想突圍卻又無能為力。

不想遭遇中年瓶頸,請從20歲起做好人生備份

或許有人會說,高不成了,還不能低就一下嗎?現在我來告訴你,真不能。

曾經一位34歲的程序員跳樓,他的妻子說:“通過他的努力工作和我們兩個平時樸素的生活,我們兩個來自普通家庭的人也得以在深圳安家落戶,過上了小康生活。”

在深圳一線城市生活,成千上百萬的房貸、車貸、育兒費用、社交開銷…每個月1萬多兩萬的費用再正常不過了,35歲能有多少存款來支撐沒有工作的日子?

人到中年,多半已經結婚生子,現在一線城市房價擺在那裡,運氣好的買上房,運氣不好的還要租房子,買房的也還需要還貸款,如果不幸生了孩子,哪裡都是錢,房貸要還,老婆衣服化妝品要錢,孩子尿不溼要錢,幼兒園要錢。工資不能跟原來的水平匹配,意味著你的生活就是斷崖式下跌。

即便是找到了工作,要面臨房貸還不上,房子也會被收走;交不起孩子的教育費用,孩子要面臨轉學;生活質量不如從前,貧賤夫妻百事哀,一些潛在的家庭矛盾也會浮出水面等等問題。

現在的社會容錯率如此之低,一旦你出現意外,就是一個Loser,就要禍不單行,漸漸被社會邊緣化甚至淘汰。所以為什麼中年人寧願忍氣吞聲,只要能保住工作幹什麼都行,就是因為,實在擔負不起工作丟失的損失。

所以,那些看起來成熟光鮮,氣定神閒的中年人,背後可能早已危如累卵。

有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死於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數超過100萬,在心肌梗死患者中50歲以下的約佔40%。以前人們認為,心臟病應該多發於老年人,現在年輕人卻漸漸的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力軍”,真的令人揪心。

人到中年,健康問題也會找上門來。生理機能會出現某些衰退,力量、協調性、體能逐漸下降。外有工作催逼,內有妻子殷切盼望,上有老人,下有孩子。中年人可謂前有猛虎,後有追兵,一個正常的生活鬧得狼奔豕突。

不想遭遇中年瓶頸,請從20歲起做好人生備份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說:“中年以後,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到了中年,所有的殘忍都是不動聲色的。男人在這個階段時,其實心理上很脆弱,卻又揹負著“男兒有淚不輕彈”的使命假裝強大;女人拖著一顆被磨得光禿禿的“中年少女心”,每天面對著電腦屏幕、苛責的上司,一屋子等待收拾的家務,一臉呆滯漠然地接受著。

少年不知愁滋味。人到中年,更能體悟現實的複雜、生活的艱辛,更能理解世事無常、做人的難。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一文,對中年有這樣的一段描述:“中年是一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後來就發現激情對一箇中年人來說是一種浪費,夢想對於中年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好婊子。”

困獸之鬥,身不由己卻又力所不及,這就是中年。

不想遭遇中年瓶頸,請從20歲起做好人生備份

如果等到了35歲,才問這個問題,那麼答案只有一個,涼拌,沒有辦法,你已經積重難返。

中年危機,需要你至少從十年前開始準備。在20歲的時候,至少給你的人生留個備份。

程序員編程一定會有備份,一旦硬盤故障、代碼丟失,只要你一次沒有備份,你的損失就會相當慘重,備份就是你的另一種可能。人生也是一樣的,只有一種可能,是不能讓你過上理想的生活的。不僅過不上想要的生活,反而隨時可能在中年給你來點苦頭吃。

你必須從20歲開始培養另一種技能,讓你不依賴現有的技能和技術,也能生存,即使你現在的技術再好,賺錢再多。

現代人的傲慢之處在於,認為現在還有什麼一勞永逸的事。這從高考報專業就能看出來,家長和學生都在問,什麼專業錢多?沒錯,程序員錢多,選擇錢多的專業沒有問題,但是你必須要清楚一點,我們這一代人,沒有那麼幸運,再吃香的專業,火不過十年。

之前很多人就開始在告誡大家,要做好五年之內隨時會失業的準備,因為我們面臨的不僅是上述年齡原因,外在還有許多客觀因素,社會越來越的發達,未來將有很多職業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所以,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好時代,也是個壞時代。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不幸。

現在最吃香的專業是軟件,計算機,以前十年是電子通信,金融。我們有生之年,至少能看到5-7次,一個行業從屌絲變成高富帥,又變成夕陽產業。

即使我們上一代人,也不可能靠一招鮮吃一輩子,拿一個典型的職業來說,卡車司機,卡車司機曾經是一個“方向盤一轉,給個縣長都不換”的職業,這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話。

書中的李向前是陝北原西縣運輸公司的一名普通的卡車司機,之所以能得到這份工作,是因為他的父親是原西縣革委會副主任,那時候的卡車司機,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報酬豐厚、家境富足,而且權力還挺大。

雲南山歌教的經典名段,“老司機帶帶我”。為了讓司機帶一程,不惜出賣色相,這是那時代的真實反映。因為不討好這些掌握方向盤的“首長“們,你只能靠兩條腿走路。但是,只過了不到20年,隨著運輸業發展,這個職業就變成了髒、重、差的職業。看起來很多人的職業光鮮亮麗,讓很多人產生錯覺:我的生活,都是我個人努力的結果。

其實不是的,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時代的產物,而你是幸運兒而已。你要做的是未雨綢繆,在你最年輕,精力最旺盛的時候,給人生另一種可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危機感,時刻要保持危機感,不管你正處在人生的那個階段,是剛入大學的懵懂少年還是初出茅廬的應屆畢業生又或者是早已身經百戰的職場老油條,危機感是你保持高度集中和思維高速運轉的動力,也是你能夠繼續走下去的不竭能源。

因為有危機感,所以才會不斷學習新的技能,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增長自己的見識,保持自身運轉下去的能量。就算你正身處中年這道坎,我們也要知道,為時不晚。俗語說男人三十猛於虎,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怕就怕你沒有重新開始的勇氣與決心,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便是現在!

不想遭遇中年瓶頸,請從20歲起做好人生備份

不想遭遇中年瓶頸,請從20歲起做好人生備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