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相比於之前的唱歌看電影之內的放鬆項目,

最近公司同事們之間流行起一種新的放鬆方式:在手機上面看各種手藝人的直播。

我之前一直覺得看別人直播是一件比較浪費時間的事情,而且現在網上的直播氾濫,什麼都有,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帥哥直播看書,一看幾個小時,觀看的人數竟然達到好幾萬,我當時是非常不能理解的,因為雖然那個主播確實很帥,但是我覺得花幾個小時看別人看書還不如用這幾個小時自己去好好看一本書這比任何事情都來得划算。

可是,當同事給我介紹這個直播方式的時候,看完幾個之後確實覺得和其他的直播不一樣。

特別是每當靈感枯竭找不到靈感和想法來寫什麼的時就隨機點開一個,看著看著自己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進去,大腦也一下就能得到放鬆。

比如這位畫漫畫的,一筆一劃耐心的描邊,能讓人想起自己塗《秘密花園》時的快感: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再比如這位直播自己做披薩的廚房小哥,看著他從無到有做出一整張披薩,越看越餓,但又有種莫名的滿足感: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又或者也會看小朋友寫作業,一邊看一邊想著自己能不能幫到她: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不過我們最喜歡的還是這個熊抓魚的直播:總是為抓魚的那隻熊著急,總會被一邊等著吃魚的小熊治癒: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之所以每天會花一些時間來看這些直播,真不是我們閒的慌沒有事做,

而是這些直播裡面的人或動物這種沉浸的狀態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態度讓人特別羨慕,特別嚮往,甚至特別欽佩。

就像前陣子大火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裡面的主人公們,那種“擇一事,終一生”的狀態打動了很多人。可能在別人眼裡這件事微不足道,甚至枯燥無聊,但是他們卻能夠日復一日,孜孜不倦的把這件別人不看好的事堅持下去,並且將其視作自己畢生的事業。

這樣的生活或者工作態度,在我們周圍大多數人的生活裡,真的太奢侈也太難能可貴了。

那些罕有的全神貫注的時刻,是一種讓人頭皮發麻的精神高潮,更是一種忘乎所以,頭腦風暴歇斯底里的狂歡,完全融入到一件事情裡面,忘記時間,忘記地點,只知道把手頭的事情做好,這種感覺,反正我是很久沒有過了。

好不危言聳聽的說,我們現在正活在一個鼓勵分心的時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提倡斜槓青年,百度上面的解釋是指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身份和職業的多元化生活的青年人群。

現在斜槓青年越來越流行,逐漸成為許多年輕人追求的生活方式,於是我們看到很多藝人在歌手,作家,導演,演員之間來回轉換,玩的風生水起,也看到身邊的某某某上班的時候並無二致,但是在下班時間卻做起微商或者轉成了滴滴司機這樣的栗子不勝枚舉。

工作上我們被要求多線程,每天都是幾項任務同時推進,不得不“一心多用”。

朋友阿澤是做商務貿易的,同時和幾個客戶微信聊著是常有的事;

更誇張時還會和 A 客戶聊著微信,和 B 客戶打著電話,一不小心就會聊串。

人與人溝通要求時刻保持聯繫,否則會被視為不夠尊敬對方,更是維持網友之間關係的一種方式,偶而點贊,偶爾發個節日的問候。

同事有一陣不堪其擾,於是每次寫稿時會給自己的名字備註:(寫稿中)

但依然沒法控制自己點開各種微信小紅點的衝動:“萬一有什麼天大的事我錯過了呢?”

我們的人日常生活也不能倖免。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現在很多年輕人自稱“金魚系”,因為自己的注意力快要被各種分心項搞完蛋了:

點外賣,明明想好了“再來一單”,打開 APP 後看到一堆優惠項目,“限量搶購”,“半價大牌菜”,1小時也沒吃上飯;

在家做操,先看一堆介紹,想瘦腰,也想提臀,肩頸不好也得練練,但好像沒有全能練到的。選視頻教程就選了半小時;特別是想看部電影的時候,容易被各種勁爆的介紹繞暈掉,往往半個小時過去了還不知道該看啥。

——到處都是陷阱,到處都在誘導你點點點。

網上有人發起了一個調查問卷:“有哪件事沒堅持下來讓你感到特別遺憾?“。

在收到的 8000 多個回答裡,好多人都表達了對自己“不夠自律”的挫敗;

8月初買了雅思考試書籍,準備考取香港的研究生。然而,書到貨後一直沒有堅持去看,現在才剛翻開了兩頁;@Vanessa

在住處附近步行20分鐘就能到的地方,報了張健身卡,辦卡時彷彿看到自己瘦到100斤的樣子,但是也是隔三差五的才去一趟;@嚴芳

四個月前我選擇了認知寫作課程。課程的信息量很大,我只做了三分之一的作業就放棄了,真的很遺憾花了幾千塊錢,也沒能讓自己咬牙堅持下來。@曉禾


說真的,在如今這個時代,把沒有堅持下去做完一件事完全歸因到自己身上,有點苛刻。

這種處處讓人分心的生活,最大的破壞就是我們越來越難以養成專注的習慣了。

外界的誘惑太多了,信息量也太多了,而我們身處在這個花花世界之中,不可能要求自己像是得道高僧一樣看破紅塵,心如止水,對萬事萬物毫不在意。

雖然我們看起來越來越忙,越來越有效率了,但精神狀態卻總是處於迷茫和飄忽的狀態之間。

這種容易受到外界紛紛擾擾的狀態,可能才是你沒法堅持去做一件事情的真正原因。

專注雖然難,但它真的很值得去做。

因為那種心理感受真的太爽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練瑜伽,這種從印度傳過來的像體操不是體操,像運動不是運動的鍛鍊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熱衷和喜愛。瑜伽講求的心境,呼吸,完全放鬆,將思想放空,所有的感受集中在呼吸的一吐一納之間。

這算是一種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生活的人們能夠放下一切集中注意力的一種鍛鍊方式。

你一定還對這些感受有記憶:

上學時做完一張考卷把筆一丟,整個人都輕鬆了,覺得自己簡直是宇宙中心;

花 4 小時看完一本小說,不餓不渴,完全感受不到時間飛逝,讓自己沉浸在另外一個世界;

專心致志地跑步,跑到大汗淋漓,整個人卻出奇地放鬆,工作裡那些難解的問題一下有了清晰的思路…

——這種專注投入一件事帶來的幸福感,被心理學家米哈里稱之為“心流”。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一旦人進入心流,你會感受到全神貫注的狂喜。

你的感知也會變得非常敏銳,那些你曾讀過的書、看過的報,一下子全部浮現在大腦的最表層,整個人變得思如泉湧;

你會真正進入到深入思考的狀態裡:腦子自然而然就轉起來了,原來覺得做不到的事開始一點點有了頭緒。

這也是為什麼硅谷的大公司、華爾街的投行每年都會花很多錢,為員工提供免費的冥想課程,創造可以感受到心流的環境。

因為這不僅能讓員工迅速恢復興奮感,更能極大提升員工的創造力和效率。

當專注眼前的一件小事,就能從心流中獲得更多力量,獲得更多精力去面對新的問題。

當然,在一個處處是分心陷阱的時代,專注是需要花費很多力氣的。

所以你得強行為自己定下點規矩。

你得給自己創造一個專注的氛圍。把會干擾你的東西移除你的視線,更讓他們移除你的腦海。

各種電子產品是最大的時間黑洞,要遠離他們。無關緊要的微信、無意義的通知推送、朋友圈裡無謂的吹水,都是在消耗你的精力,我們可以給自己定好一個時間專門來查看一些社交網絡上的信息,其他的時間就儘量剋制自己不要碰手機,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和愛人不要讓手機等電子產品進臥室,睡覺的時候帶本書進去,然後直到安睡。

接著,把自己調回一次只做一件事的模式。

你可以將手頭的任務劃分,制定好計劃,每件一小時,併為這件事情設定明確的目標。

對每件事都全力以赴,最後真正地把這件事情做好。

同時要記得,真正有效率的專注是需要準備的。

你可以選擇列清單的方式“逼迫自己”:無論每天怎麼樣,有哪 3件事情一定要完成。

人生越往後走你越能感受到,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它是永遠不夠用的。

但學會專注,至少能讓你知道你把時間花在了什麼地方。不然自己白白浪費了事假你還不自知這就是比任何事情令自己後悔了。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看到過一個印象深刻的比喻:現代人每天的思路就象一隻跳來跳去的猴子,一會想這個,一會想那個。

而專注,就是要馴服這隻猴子。

能讓成年人焦慮的事情的確很多: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升職?我是不是又錯過了什麼風口和機會?

每天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焦頭爛額和茫然四顧,不由自主覺得焦慮甚至惶恐。

但如果不想讓自己在這個沼澤中越陷越深,就要想辦法努力爬出來。

用心理學家米哈里的話說,“對意識的掌控決定了生活的質量。”

別讓雜亂無章的當代生活主宰了你。

要去主宰你自己的生活。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要讓自己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