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中國之聲—廣播傳奇」廣播劇

「難忘中國之聲—廣播傳奇」廣播劇

快聽!不然你會後悔喲!

記者手記廣播劇落伍了嗎?

三年前,我在做這期廣播傳奇節目時,以為自己是在“記錄歷史”,沒想到兩年之後我居然有機會親手做了一把廣播劇,現在想想,當時對胡培奮導演的採訪算是給我“啟了蒙”。

不知道有多少年輕人和我一樣,曾經對廣播劇的印象頂多是《刑警803》,大概對廣播劇的認識也有這樣一些誤區。

廣播劇於中國之聲這樣的新聞頻道,確實已經很遙遠了。但在聽眾中,依然擁有一批“真愛粉”,就拿《刑警803》來說,2001年播出的新版,截止2016年12月6日,有166部782集之多。如果沒有聽眾的熱情,它的生命力也不會如此旺盛。

而除了專業電臺的“大”製作,許多愛好者也會自發錄製一些小節目,就算是在音頻播放軟件還沒有如此普及的三年前,胡培奮導演說起廣播劇的發展還是挺樂觀,她說,“現在也是個大繁榮,因為廣播劇形式多樣,精品和普及的都有,那些普及的、短的可能稍微粗糙些,但是聽眾很多,因為它的內容特別貼近生活,接地氣。”

2016年春節期間,我參與制作的系列新聞廣播劇《遇見海昏侯》在中國之聲播出,微信公眾號同步推送,後臺的留言“爆棚”,讓我自己都有點懵圈,竟然有那麼多聽眾熱烈歡迎廣播劇的迴歸,還有90後網友留言說像“每天像追韓劇一樣追著聽廣播”。可見只要是合口味的菜,什麼時候上都不落伍。

「難忘中國之聲—廣播傳奇」廣播劇

胡培奮這樣評價廣播劇,“它是聲音最綜合最複雜的一門藝術,真正是廣播電臺自己的產品”,當年聽這話時,只是記住了,直到自己有了粗淺的嘗試,才真切感受到這一點。

所以我相信,廣播劇還有無限種可能,它一定會在未來的歲月裡繼續熠熠生輝。

廣播傳奇——廣播劇

廣播劇《刑警803》舊版片頭、主題曲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廣播劇《刑警803》風靡全國,撲朔迷離的警察故事,跌宕起伏的破案情節,不僅讓故事原型上海公安局刑偵總隊家喻戶曉,也讓廣播劇這種藝術形式更加深入人心。

「難忘中國之聲—廣播傳奇」廣播劇

廣播劇《刑警803》的主創人員和巴金先生合影

沒有畫面,只靠對話、音樂和音響來展現複雜多變的劇情,廣播劇的製作需要一個陣容強大的團隊和高超的指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導演胡培奮從事廣播劇創作幾十年,名滿天下,他說,廣播劇的發展從來都是與歷史的變遷息息相關:

胡培奮:中國的第一部廣播劇,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在上海播出的,是抗日的,是直播的,沒有現在這樣的錄播,而且當時一些明星都參加了,效果非常好,因為那時候大家的抗日情緒都很高漲。

1950年2月,為紀念“二七”鐵路大罷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創作、錄製並播放了《一萬塊夾板》,這也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廣播劇。

廣播劇《北京人在紐約》

「難忘中國之聲—廣播傳奇」廣播劇

中國日報報道《北京人在紐約》

上世紀八十年代,廣播劇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期,後來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在原著小說還未出版時,就已經被改編成了廣播劇,引起轟動,它的導演,正是胡培奮。

胡培奮:那時候小說還沒出版,我們跟作者聯繫,在播之前請他來錄了一些講話,包括妻子女兒做了採訪,然後一起播的。中午十二點半到一點播,有二十集,反響強烈得不得了,哎呀信啊都堆滿了桌子,現在很難有這樣的情況了哈(笑),信多得不得了,都要求重播。

對那時的聽眾來說,劇中人物個性十足的對話、豐富貼切的音響、扣人心絃的音樂,都給他們創造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胡培奮:後來電視一出來,聽眾反倒不滿意了,太直觀了,當時我看到很多來信就是這樣說的,說哎呀好像沒有聽廣播劇的時候那麼過癮,就覺得那個人物不像,不是我想象中的樣兒,很有意思。

「難忘中國之聲—廣播傳奇」廣播劇

《北京人在紐約》作者曹桂林(中)與編劇、導演

時至今日,雖然廣播劇的播出時長和時段都有所調整,但依然擁有數量眾多的聽眾,他們願意在聲音的世界裡感受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回味一段段令人難忘的傳奇。

難忘中國之聲——廣播傳奇

出品:難忘中國之聲工作室

總策劃:蔡小林

監製:李偉、武俊山

記者:柴婧

播講:長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