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中国之声—广播传奇」广播剧

「难忘中国之声—广播传奇」广播剧

快听!不然你会后悔哟!

记者手记广播剧落伍了吗?

三年前,我在做这期广播传奇节目时,以为自己是在“记录历史”,没想到两年之后我居然有机会亲手做了一把广播剧,现在想想,当时对胡培奋导演的采访算是给我“启了蒙”。

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和我一样,曾经对广播剧的印象顶多是《刑警803》,大概对广播剧的认识也有这样一些误区。

广播剧于中国之声这样的新闻频道,确实已经很遥远了。但在听众中,依然拥有一批“真爱粉”,就拿《刑警803》来说,2001年播出的新版,截止2016年12月6日,有166部782集之多。如果没有听众的热情,它的生命力也不会如此旺盛。

而除了专业电台的“大”制作,许多爱好者也会自发录制一些小节目,就算是在音频播放软件还没有如此普及的三年前,胡培奋导演说起广播剧的发展还是挺乐观,她说,“现在也是个大繁荣,因为广播剧形式多样,精品和普及的都有,那些普及的、短的可能稍微粗糙些,但是听众很多,因为它的内容特别贴近生活,接地气。”

2016年春节期间,我参与制作的系列新闻广播剧《遇见海昏侯》在中国之声播出,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后台的留言“爆棚”,让我自己都有点懵圈,竟然有那么多听众热烈欢迎广播剧的回归,还有90后网友留言说像“每天像追韩剧一样追着听广播”。可见只要是合口味的菜,什么时候上都不落伍。

「难忘中国之声—广播传奇」广播剧

胡培奋这样评价广播剧,“它是声音最综合最复杂的一门艺术,真正是广播电台自己的产品”,当年听这话时,只是记住了,直到自己有了粗浅的尝试,才真切感受到这一点。

所以我相信,广播剧还有无限种可能,它一定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熠熠生辉。

广播传奇——广播剧

广播剧《刑警803》旧版片头、主题曲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广播剧《刑警803》风靡全国,扑朔迷离的警察故事,跌宕起伏的破案情节,不仅让故事原型上海公安局刑侦总队家喻户晓,也让广播剧这种艺术形式更加深入人心。

「难忘中国之声—广播传奇」广播剧

广播剧《刑警803》的主创人员和巴金先生合影

没有画面,只靠对话、音乐和音响来展现复杂多变的剧情,广播剧的制作需要一个阵容强大的团队和高超的指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导演胡培奋从事广播剧创作几十年,名满天下,他说,广播剧的发展从来都是与历史的变迁息息相关:

胡培奋:中国的第一部广播剧,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播出的,是抗日的,是直播的,没有现在这样的录播,而且当时一些明星都参加了,效果非常好,因为那时候大家的抗日情绪都很高涨。

1950年2月,为纪念“二七”铁路大罢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作、录制并播放了《一万块夹板》,这也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广播剧。

广播剧《北京人在纽约》

「难忘中国之声—广播传奇」广播剧

中国日报报道《北京人在纽约》

上世纪八十年代,广播剧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后来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原著小说还未出版时,就已经被改编成了广播剧,引起轰动,它的导演,正是胡培奋。

胡培奋:那时候小说还没出版,我们跟作者联系,在播之前请他来录了一些讲话,包括妻子女儿做了采访,然后一起播的。中午十二点半到一点播,有二十集,反响强烈得不得了,哎呀信啊都堆满了桌子,现在很难有这样的情况了哈(笑),信多得不得了,都要求重播。

对那时的听众来说,剧中人物个性十足的对话、丰富贴切的音响、扣人心弦的音乐,都给他们创造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胡培奋:后来电视一出来,听众反倒不满意了,太直观了,当时我看到很多来信就是这样说的,说哎呀好像没有听广播剧的时候那么过瘾,就觉得那个人物不像,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儿,很有意思。

「难忘中国之声—广播传奇」广播剧

《北京人在纽约》作者曹桂林(中)与编剧、导演

时至今日,虽然广播剧的播出时长和时段都有所调整,但依然拥有数量众多的听众,他们愿意在声音的世界里感受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回味一段段令人难忘的传奇。

难忘中国之声——广播传奇

出品:难忘中国之声工作室

总策划:蔡小林

监制:李伟、武俊山

记者:柴婧

播讲:长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