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超越時空的養生之術

子午流注,超越時空的養生之術

子午流注

在傳統中醫學的理論體系中,有一門理論及技術,叫做子午流注法,是研究時間在疾病診斷、治療及預防中的作用,又被稱為時間醫學。子午流注法,作為中醫學的一部分,蘊含了人體的健康養生之術,值得我們去了解及踐行,從而提高我們健康養生的效果,尤其是傳統運動養生的效果。

子午流注,超越時空的養生之術

適者生存,進化複雜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進化論的基本觀念。在人與自然界的鬥爭及適應之中,人體產生了類似於自然界的時間節律變化,也就是生物鐘,並將這種時間變化規律融入到了基因之中,恆定不變。人體恆定不變的時間規律讓人體會依據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自主調整身體的臟腑及筋骨等功能;人體會依據每月的變化,產生內分泌的恆定改變,如女子月經的定期而至;人體還會依據一天晝夜的變化,進行休息及活動。古人在觀察中還發現,人體的臟腑機能,會在一天的二十四小時,也就是十二個時辰中,有著不同的規律變化,如某些時段消化功能強、某些時段呼吸功能盛等等。古人根據觀測到的現象及規律,得出了人體五臟六腑在十二個時辰中的變化情況,如膽、肝、肺、大腸、胃、脾對應了凌晨至午時的六個時辰,而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對應了午時至凌晨的六個時辰。凌晨是子時,午時為午,所以這種五臟六腑和十二時辰的對應關係,被稱為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超越時空的養生之術

少林功夫,智慧傳承

子午流注的理論出現以後,被廣泛應用在疾病的養生和治療之中,尤其是在針灸中應用廣泛。如養生學中講,夜間11點至凌晨1點,對應人體膽經,所以這個時間熬夜不休息,就會損傷膽囊經脈,出現膽囊炎症、口乾口苦、心虛膽怯等一系列症狀;早晨7點到9點是胃經所主,這個階段進食,利於消化吸收,超過這個時間段進食,就會加重消化系統負擔,造成消化不良,脾虛等相關症狀。從治療的角度講,子午流注的積極意義在於推斷疾病的部位,如早晨3到5點容易出現的身體不適,多數和肺臟有關、下午5到7點出現的疾病,多數和膀胱經有關。子午流注理論具體到用藥,則又不拘泥於天時,如肺臟的問題,不是非要早晨3點到5點吃藥,而是任何一個時間段吃藥都可以。所以子午流注講“人病而依天時,但病有急緩,治病則舍天時而從人病”。

子午流注,超越時空的養生之術

餓虎撲食,調理胃經

從傳統中醫導引術的角度看子午流注,則可以緩急同用,既依天時,又不拘泥於天時。所謂的依天時,主要是講早晨5點到7點之間,甚至適當延長至8點,是大腸經、胃經所主,是人體後天之本,適合進行中醫導引術的練習。依天時還表現為按照時辰練功,如9點到11點,是脾經所主,可以通過練習八段錦的的調理脾胃須單舉而強化脾胃功能;下午3點到5點,是膀胱經所主,可以通過練習易筋經“打躬式”調理膀胱經功能。而當我們身體出現急性病變時,則不再拘泥於時辰要求,肺臟有病,就直接練習鍛鍊肺經的動作;脾胃有病,就直接練習鍛鍊脾胃的動作。子午流注這種“依天時而又不拘泥於天時”的觀念,大大提高了健康養生的精準度。

子午流注,超越時空的養生之術

雙手託天理三焦

子午流注,是一種時間及時空的醫學,而中醫導引術,則可以跨過這種時間及時空,來調理人體的五臟六腑,從而達到人體的精準健康養生之目的。

子午流注,超越時空的養生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