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西夏縣司馬溫公祠,感知千年國學文化 領略溫公精忠粹德


走進山西夏縣司馬溫公祠,感知千年國學文化 領略溫公精忠粹德

一個故事代代相傳,婦孺皆知。一部鉅著奉若圭臬,尊為國器。一代史家筆寫千秋,光耀當世。兩冊教誨視若軌範,永滋後人。

走進山西夏縣司馬溫公祠,感知千年國學文化 領略溫公精忠粹德

心懷敬畏,憑幽懷古。天地遼闊,時光蒼茫。司馬光使華夏曆史生輝溢彩,《資治通鑑》使司馬光名垂千古。

走進山西夏縣司馬溫公祠,感知千年國學文化 領略溫公精忠粹德山西運城市夏縣,古稱安邑,傳說是大禹時代的都城,也是夏啟建立的夏朝都城,號稱“華夏第一都”。北魏孝文帝時更名為夏縣,沿襲至今。在這塊古老而文明的黃土地上,曾蘊育了無以計數的傑出人物,宋代名相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司馬溫公祠是祭祀我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的聖地。司馬光,字君實,運城市夏縣人,為宋代宰相,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著有在中國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偉大著作《資治通鑑》,死後歸柩故里,並贈封為溫國公。

司馬溫公祠位於大(同)運(城)公路,夏縣段水頭鎮通往縣城方向約2公里處小晁村北峨嵋嶺上,墓前峰嶺迴環;祠後涑水縈繞、流逝有趣、詩情畫意、風光怡人。墓祠佔地百餘畝,平方曠達,規模宏麗,分墓地、祠堂、餘慶禪院三大部分,墓地佔面積50畝,司馬光本人及先祖均歸葬於此,古冢壘壘、樹木森森、氣象肅穆雄渾。祠堂創建於宋,迎面是五間"杏花碑"亭,陳列司馬光生平故事,餘慶禪院內供奉彩塑金妝大佛三尊,並配有書院、菩薩等,景區內的碑樓及眾多石碑、石碑均被歷代金石家視為珍品。祠前是一個頗有現代氣息的廣場,中間一座高大的司馬光銅像似在凝視著前方的峨嵋嶺,前面左右兩側分別是司馬光砸缸和司馬光疾書的銅像。

走進山西夏縣司馬溫公祠,感知千年國學文化 領略溫公精忠粹德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千古傳頌,一個天才少年用他的智慧之光點燃一代又一代孩童思想的火花,聰敏好學永遠鮮活在人們的記憶中。老去的是時光,不朽的是一部書的光芒,《資治通鑑》,一部皇皇鉅著,以永恆的深度和厚重,溫潤滋養著我們。跋涉到歷史縱深處,近距離觸碰先賢的思想,沉醉,抑或激越,都難以言喻。

司馬光一生忠於職守,品德高尚,又寬仁厚德,體恤百姓,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愛戴。

走進山西夏縣司馬溫公祠,感知千年國學文化 領略溫公精忠粹德溫公家範,是中國傳統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課本。

走進山西夏縣司馬溫公祠,感知千年國學文化 領略溫公精忠粹德

在這裡學習司馬光的家風家規,瞭解宰相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走進山西夏縣司馬溫公祠,感知千年國學文化 領略溫公精忠粹德來到這裡,著宋朝服飾體驗活字印刷和拓片,感受古人的智慧。

走進山西夏縣司馬溫公祠,感知千年國學文化 領略溫公精忠粹德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那麼大,我們要去看看。我們的課堂,不只在教室,還有華夏第一都夏縣的司馬溫公祠。


走進山西夏縣司馬溫公祠,感知千年國學文化 領略溫公精忠粹德據悉,山西夏縣司馬溫公祠已被確定為運城市第一批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基地

——優秀傳統文化板塊。

圖/文 馮革才

合作:山西河東紀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