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大眾朗逸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汽車市場上的一個不敗神話,平均每個月要賣出超過3萬輛,巔峰時期甚至超過5萬輛,幾乎任何一個數據都是對手們難以超越的,都說國人是“貪新厭舊”,喜歡追求新技術,但偏偏在朗逸身上就行不通,上一代車型用的是PQ平臺,而且賣得最好的是自然吸氣的車型,成熟可靠的和穩定才是我們所鍾愛的,看來理性的消費者大有人在,並不都是為了大眾這個品牌信仰。在上一代當中,還衍生出了有旅行車屬性的朗行以及略帶跨界味道的朗境,但銷量表現平平無奇,隨著朗逸的換代,旅行版車型也即將到來,這次能創造第二個神話嗎?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在很多人眼中,旅行車是屬於比較小眾的範疇,上一代朗行開了個好頭,是基於轎車版打造而來的平民化旅行車,不過嚴格意義來說,朗行並不算得上是旅行車的種類,更像是兩廂版的朗逸,所以新一代車型可能會直接命名為朗逸兩廂版而非朗行。新一代朗行跟朗逸一樣都採用了MQB平臺,終於是趕上了潮流,不過車身三圍會跟三廂版有些許差別,尤其在長度方面縮短了129mm,整車的姿態會更為緊湊,一般來說,同一款車的兩廂版本會比三廂版本更加追求運動化的營造,但大眾對於朗行的定位顯然有些不一樣,依舊走的是穩重居家的風格,整體的設計其實都跟朗逸基本一致,大眾化有大眾化的好處,至少受眾面會比追求獨到個性更加廣。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車廂內部的風格其實跟外觀設計的思路是如出一轍,依舊是我們熟悉的大眾套路,雖然說這套內飾沒有太多新鮮感,跟所有大眾集團旗下的車型一樣,光看內飾佈局真的很難分辨出這究竟是哪款車,但精緻度會比舊款提升不少。而且在材質的運用上也是大面積覆蓋了軟性材料,在觸感和觀感上都不會有讓人抱怨的地方,不同材質的搭配也顯出大眾在盡力嘗試做一些新的改變,不過相比於對手們充滿個性化的設計,這顯然是杯水車薪。四平八穩、中規中矩就能完全概括新一代朗行的內飾風格,設計平淡但功能還算齊全,中控觸摸屏幕等新潮科技都能提供。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相比起舊款,新一代車型在長寬高以及軸距上都有明顯的增幅,乘坐空間自然是有保障,尤其是後排方面可以讓三個成年人輕鬆度過長途之旅,不過跟朗逸一樣,後排並不提供中央扶手,算是舒適性方面的一個小遺憾。朗行並不算得上是一輛真正的旅行車,因此它的實用性相比起明銳旅行版或者蔚領確實要差一些,即便是放倒後排座椅進行空間拓展,尾廂的最大容積也只有1342L,跟蔚領的1507L以及明銳旅行版的1740L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不過還是要比一般的兩廂車更能夠裝載大件物品,如果你對於裝載空間有較高要求,那麼朗行恐怕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後扭力梁懸掛的構造,對於國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彰顯高級的詞彙,但很顯然這不能阻擋神車的威力,上一代朗逸也是採用這樣的結構,同樣是賣得熱火朝天。新一代朗行同樣是配備了後扭力梁懸掛,不過有著神車之名,相信對於購買它的人來說並不會覺得這是一個硬傷,而且從技術角度來看,只要調校得當,同樣可以有較為舒適的乘坐質感。至於動力組合方面,朗行可能不會提供1.5L自然吸氣的版本,因為其定價應該會比朗逸稍高的原因,加上預期的銷量不會太高,用1.5L版本去拉低門檻的意義不算太大,200TSI和280TSI將更加適合朗行的定位。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打著神車的名號,能否拯救旅行車的頹勢?

總的來說,新一代朗行相比起舊款其實並沒有發生質的改變,尤其在實用性方面,依舊是介乎與旅行車和兩廂車之間的存在,在我看來其實它的定位是稍微有點尷尬的,有點高不成低不就,如果不是大眾神車的忠實粉絲,完全可以選擇同樣是MQB平臺的明銳旅行版,在裝載能力方面將會有明顯優勢,而且品牌溢價也沒有大眾那麼高,價錢也相對實惠一些,朗行的存在更多的是對於三廂車型的補充,喜歡大眾的質感同時又要求一些與眾不同,才是朗行真正要吸引的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