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功成萬骨枯

1914年8月3日,德國正式向法國宣戰,西線德軍乘曙色進攻比利時,準備取道比利時向法國腹地推進。比利時是隻有幾百萬居民的歐洲小國,但它處在德、法兩國之間,是西歐交通要衝。為防止德軍從東部入侵,比利時在戰前動用巨資,依託國境東部的天險,修建了列日城環形要塞。

一將功成萬骨枯

列日城環形要塞,由12座炮臺組成,兩炮臺之間相距6公里,各炮臺距列日城大約也是6公里。各炮臺如眾星捧月,把列日城圍在中心。每座炮臺都自成體系,炮臺頂部用鋼筋混凝土整體澆灌而成,厚3米。所有的炮塔都用鋼甲防護,可360度全方位旋轉,還可以自動升降。每個炮臺內有8門120毫米的要塞炮,8門210毫米的榴彈炮。炮臺上有探照燈供夜間指示射擊,還有輕、重機關槍,用於封鎖炮臺四周的曠野。炮臺之下是儲備著大量糧食、飲用水、彈藥、其它生活必需品及供電設施的地下室。

每座炮臺四周的50米處,挖有十米深、8米寬的環形防護壕。為防敵軍步兵偷襲,壕外設有帶刺的鐵絲網及各種障礙物。每座炮臺有兩個炮兵連,一個步兵連共約400餘人守衛。列日城內及周圍12座巨型炮臺,共有3萬餘名官兵,400門大炮守衛。

一將功成萬骨枯

德、比兩軍幾百門大炮在列日城要塞內外,你來我往,相互對轟。德軍炮兵訓練有素,射擊精準,但口徑105毫米1909式野戰榴彈炮的炮彈,對比利時炮臺幾米厚的鋼骨水泥頂蓋卻無可奈何。而德軍在野外臨時駐紮起的炮臺卻紛紛遭到比利時炮火的轟炸。

德軍白天與列日城各炮臺炮戰,夜間派兵偷襲,猛攻三日三夜,未能摧毀列日要塞。如不能儘早奪取列日城要塞就不能實現六個星期內打敗法國的計劃。德軍總參謀長毛奇命令魯登道夫上校,指揮一支援軍攜帶新式攻城武器,即刻啟程趕到列日要塞前線。魯登道夫上校率軍連夜啟程,快速趕到列日要塞與前線德軍會合。

一將功成萬骨枯

魯登道夫上校帶來的兩樣攻城武器:一、齊柏林飛艇。二、大貝爾塔攻城臼炮。齊柏林飛艇內以金屬絲條為骨架,外包織物蒙皮,可充氦氣。充滿氣後的齊柏林飛艇,容積約2萬立方米,可包容一棟5層大樓,飛艇腹內可載大炮、機槍、炸彈和人員若干,每小時飛行90公里,飛行高度約3000米。大貝爾塔臼炮,炮管內徑420毫米,一次裝藥200公斤左右,能將一枚900公斤重的巨型彈丸拋至14公里外。大貝爾塔臼炮炮身和炮車重達120噸,需鋪設鐵路運送。

一將功成萬骨枯

​8月8日清晨,齊柏林飛艇首先升空,不一會便飛抵列日城要塞上空,列日城內的官兵和居民不知飛艇為何物,紛紛登高觀望。突然飛艇中腹大開,母雞下蛋一般,拋下一串串黑色炸彈。與此同時,大貝爾塔巨炮在炮兵觀察員的校正下,第8發炮彈正好命中最堅固的弗萊龍炮臺。彈丸藉助慣性從高空俯衝而下,徑直穿透三米厚的混凝土頂蓋,在炮臺內爆炸。魯登道夫上校見巨炮中奏效,便命令4門巨炮一齊發射。弗萊龍炮臺縱然是鋼打鐵鑄也經不起30多枚巨型炮彈的轟擊。佛萊龍炮臺傾刻土崩瓦解,化作一片瓦礫。

一將功成萬骨枯

魯登道夫上校將4門巨炮分成兩組,每組2門,沿左右兩路,依次蕩平列日城要塞各個炮臺。德軍在一週之內,將列日城要塞炮臺各個炸燬。12個炮臺既破,列日城隨即被德軍攻陷。魯登道夫上校因破列日城要塞有功,被授予一枚藍白黃三色相間的十字最高軍功獎章,破格晉升為陸軍少將。

歡迎在評論區評論,圖片來自網絡,請關注與分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