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價賣車沒什麼不對的

加價賣車沒什麼不對的

正文共:2501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摘要

降價優惠你不說,加價賣車不願意。


文| 擎倉


  • 市場需求決定商品價格,這樣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濟學原理,自然會催生出汽車交易過程中的加價賣車行為。
  • 雖然說,汽車有廠家指定的全國統一銷售價,但是每輛車到了經銷商手中卻能夠賣出不同的價格。這是由當地的市場行情來決定的。當然也不外乎需要靠單車利潤提成的銷售顧問見人下菜,哪怕是同款車型對不同的人價格也會不同。
加價賣車沒什麼不對的


  • 要說加價賣車,奧迪可謂是行家裡手了。別忘了當年奧迪A6就要加價好幾萬,甚至加十萬的都有。想想那可是兩千年的時候啊,加的錢都能買幾十平的房子了。
  • 隨後,摸到了敲門的經銷商們也普遍開始了加價賣車的風潮。而很多人界定好車的標準就是看是否加價。
  • 這個道理想來也簡單。為什麼要加價賣?不就是因為車少買家多,供不應求了所以只能通過加價的方式擇優選擇買家。看看現在那些動輒優惠好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新車,看似很優惠,價格很誘人,但是稍微動腦子想一想,為什麼能優惠那麼多,敢不敢買就看你的膽量了。
  • 由於賣車多加的錢都是落在了經銷商自己的手裡,所以加價賣車的現象日漸猖獗。消費者投訴過了,相關部門看不去了,於是去年商務部就頒發了《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明令禁止了經銷商不得在車輛標價之外加價銷售或者收取額外費用。
加價賣車沒什麼不對的


  • 新辦法的出臺,卻是收到了極好的效果,車不加價了,但開始要求強制加裝飾了。
  • 買的沒有賣的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精明的四兒子活生生把加價賣車變成了加裝飾提車。其中奧迪就是出了名的不加裝飾不提車的典範。
  • 不想加裝飾?車就別想提了。少則七八千,多則一兩萬,就是這麼任性。
  • 儘管你會詬病,現在凡是一上市的新車,稍微火一點就加價銷售,不管是不是真的賣的人多,先給消費者造成一種假象再說。
加價賣車沒什麼不對的


  • 近兩年在中國市場日漸受寵的日系車也進入到了加價的行列。豐田的漢蘭達、思域,本田的CRV等等這些都是加價專業戶。受制於產能有限的原因,再加上並非一味追求走量而是更加註重單車利潤的豐田,加價賣車更是在所難免。
  • 但是,不得不說,加價的車十有八九都是好車。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 如果說,剛上市之初的加價銷售還有假象的可能,不妨等一等,不出三個月,如果產品力足夠強,繼續加價是肯定的。
加價賣車沒什麼不對的


  • 在有了政策的限制有,即使不能加價了,但是保持價格堅挺而非像大眾別克一樣直接都是兩三萬的優惠,也算是市場上的“尖貨”了。
  • 只要市場的需求擺在那,加價你可以不買,但是對廠家和經銷商來說並不會有太大影響。
  • 而加價賣車也並非中國獨有,比如在美國加價賣車的現象甚至比中國還要嚴重。在中國越是賣的好車越加錢,但在美國不同的是一些相對小眾賣的不多的車反而加價會更多。跟企業的生長線一樣,流水化的生產也就意味著,產量越大,單車的成本就越低。反之,產量越少成本越高,一車難求,只要是真想買,宰你沒商量。
  • 一款車型的定價對於廠家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價格定好了,皆大歡喜。不管定高了還是定低了,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加價賣車沒什麼不對的


  • 不過好在,虛高的定價可以通過終端優惠來彌補,熱銷的車型也可以想法通過讓消費者多掏腰包來增加經銷商的利潤。說到底,加價賣車和降價優惠有什麼不好?至少對廠家和經銷商而言,這是很好的調節槓桿,對消費者則不失為判斷市場選擇車型的一個重要依據。
  • 大多源自於市場自發的行為,實際上也不是廠商能夠完全左右的。消費衝動和從眾效應成就一款車和毀掉一款車也只在轉瞬之間,這兩年類似的車型數不勝數,相信本田體會的尤其深刻。
  • 買車也是一場賭局,既然你願意增加籌碼去賭一手好牌,就肯定不希望這輛車砸在自己手裡,所以不要以為抱怨多加了錢,車好才是關鍵。



·The End ·


加價賣車沒什麼不對的


中國新銳非職業車評人聯盟

加價賣車沒什麼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