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孔子、荀子說: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一語道破其奧祕

孔子有云:知易者不佔;荀子有云:善易者不卜。

《易》最初本就是一本主占卜的書,但像孔子和荀子這樣的大學問家,卻說“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這是什麼意思呢?

為什麼孔子、荀子說: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一語道破其奧秘

還有很多人說:“這些涉及算命占卜的事都要牽扯到洩露天機的問題,給別人算命會折損自己的福報,在古代,這些涉及算命占卜的事都要先向易師獻上禮金後才能求問天機,所以呢,算卦師都會像求問者收取費用給平衡這個因果問題。”

那麼孔子、荀子兩位聖賢和後面這種說法是同一個意思嗎?我個人認為是對立而又統一的關係。

對立在什麼地方呢?我們知道,孔子、荀子是儒家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自孔夫子將《易》義理化後,《易》便成了中國哲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此,《易》便賦予的教育價值和修身律己的價值,也將易哲學的一面展示給人們。我相信,如果說沒有孔子《易經》所輸出的儒家仁德思想價值,《易》是不可能能夠傳承幾千年,直到今天還能熠熠生輝的。所以說,孔子的《易經》重在義理上而不是它的占卜功能,在這個點上,它們二者之間是對立的。

為什麼孔子、荀子說: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一語道破其奧秘

那統一在什麼地方呢?你想啊,自伏羲始作八卦以來,到周文王推演《周易》,再到孔子為《易》做《易經》,在這個過程中,《易》擁有者至高無上的學術地位,政治統治者也非常尊崇,什麼祭祀儀禮、出兵打仗等等都要用到《易》的占卜功能。《易》在民間占卦、看風水佈局、擇吉都是很普遍的事。它教會我們怎麼趨吉避凶,教會我們認識宇宙自然變化的大規律大法則,開創了最初的中華文明,是我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根源之所在。在古代,《易》一直作為四書五經之一被當做是教材,不論是做官還是學醫,乃至研習兵家之學,不從《易》而入,便很難得窺堂奧。

那話說回來,像孔子荀子那樣的學術聖賢,怎麼可能不精通《易》的占卜之道,而恰恰就是“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這兩句話將易的占卜功能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為什麼孔子、荀子說: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一語道破其奧秘

其一,他們也認識到命運是先天註定的,任何生命個體的運勢發展都是陰陽平衡的,算命占卜其實就是打亂原先已經設定好的發展軌跡,這樣一來,就會透支求問者以後的福報,同時也會將占卜師也牽扯進這個因果系統當中,所以才有了我們常見的算命一定要收費的這種說法來緩解這個問題,畢竟讓你付出金錢好過讓你付出福報,也讓大家知道批命占卜是一件很嚴肅和莊重之事,還有易學研究者也需生活、深造、養家的基本費用,也還得施善回饋社會廣佈功德,你向易師先獻禮金就代表一種付出,易師給你指點趨吉避凶之道就是你的福報,也是一種很豐厚的收穫。這樣就不至於易學研究者因洩露天機而遭天譴,有損自己功德與福報。

其二,真正將《易》學到家的人,根本不需要什麼四柱八字、梅花易數、納音五行等這些方法,只要你人在眼前,不需要占卜便能預測未來,當然這是一般人到達不了的境界。

為什麼孔子、荀子說: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一語道破其奧秘

其三,他們認為:《易》講天地運行的變化之道,善易者自然能理法天地,循道而行,心裡無惑,根本就不需要占卜。所以,“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這句話的核心,不是對占卜能力的故弄玄虛,而是說善易者能法天地之理,循道而行,心裡無惑,沒有什麼疑惑需要占卜尋求上天指引的。再有他們可以從《易》中汲取人生智慧,洞悉人生禍福生滅的平衡原理,也就不需要占卜,就自知禍福了,所以表現出來的形式是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