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 「炎黃子孫」 之 「炎」

淺談 “炎黃子孫” 之 “炎”

我們有很多的自稱,華夏人,龍的傳人,炎黃子孫。今天我就來聊一聊“炎黃子孫”的“炎”字。

“炎黃子孫”之“炎”,大家都知道,指的是炎帝。炎帝又稱:赤帝,農皇,神農大帝,五榖神農大帝。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

淺談 “炎黃子孫” 之 “炎”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 制耒耜,種五穀,奠定了農工基礎。耒耜的使用和種五穀,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人類由原始遊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了條件。
  2. 立市廛,首闢市場。據《周易·繫辭下》載,神農"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農發明的以日中為市,以物易物的市場是中國貨幣,商業發展的起源和基石。
  3. 治麻為布,民著衣裳。原始人本無衣裳,僅以樹葉,獸皮遮身,神農教民麻桑為布帛後,人們才有了衣裳,這是人類由朦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的重大一步。
  4. 作五絃琴,以樂百姓。據《世本·下篇》載,神農發明了樂器,他削桐為琴,結絲為弦,這種琴後來叫神農琴。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絃:曰、宮、商、角、徵、羽”。這種琴發出的聲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農之和,能使人們娛樂。
  5. 削木為弓,以威天下。神農始創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獸的襲擊,有力地打擊了外來部落的侵犯,保衛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
  6. 製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發明前,人們加工處理食物,只能用火燒烤,有了陶器,人們對食物可以進行蒸煮加工,還可以貯存物品,釀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對人類的飲食衛生和醫藥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促使人們有規律地生活,按季節栽培農作物,炎帝神農還立歷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月為三十日,十一月為冬至。

淺談 “炎黃子孫” 之 “炎”

其實真正意義上來說,我們說的炎帝一般指的就是神農氏,也就是我們說的嘗百草的神農。神農是伏羲(中國人的始祖之一)之後的皇帝,被稱為炎帝。他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在中國各地旅行,採集各種植物,從中發現可以治病的草藥,並把有毒的挑選出來告訴人們,對中國的醫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傳說他是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母親在夢中感受到龍的氣,懷孕後生下了他。據說他長著人的身軀,卻有牛的腦袋,出生後3天就會說話,5天就會走路,7天就長出了牙齒,長大後,他身材高大,將近3米。後來他向一位神仙請教醫術,得到一本書。讀了這本書後,他就理解了人得病的原因。於是,他派人到各地去採集藥材,然後親自品嚐是否有毒,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甚至一天就嘗70多種。就這樣,他總共配製了365種藥,能治400多種病。據說他就是因此而中毒死去的。傳說他還發明瞭蠟燭,後來就被人們尊為照明之神。

ps:小生斗膽淺談了一下炎帝先祖,喜歡的記得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