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后期腐败严重,而张廷玉从来不收贿赂,他没有钱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和人情往来的?

扫地僧2050


其实张廷玉并不是“从来不收贿赂”,他也收,只是收的数目小,不像和珅一收就几万两那种。

史学家赵翼在他的《檐曝杂记》曾经说过:“往时,军机大臣罕有与督抚外吏相接者。前辈尝言张文和公在雍正年间最承宠眷,然门无竿牍,馈礼有过百金者辄却之。”

注意,超过百金的就推辞了,换句话说,少于一百金的都有可能收。作为当朝百官之首,军机处大臣,想给他送礼的官员估计不在少数,只是他这个人为人严岢,在刑部做侍郎的时候,还有“伏虎侍郎”的外号,想给他送大礼,肯定被挡。

赵翼乾隆年间做过军机处行走,他入军机处的时候,虽然张廷玉已经不在军机了,但是他应该不会说瞎话。

2.除了收点小礼金,清朝重臣很多华贵衣服都是皇帝御赐,价格不菲,还包括朝珠,顶戴上的宝珠等。更牛逼的是,赏赐宅邸,还是内城。

清朝时期,红绒结顶冠不是一般人能戴的,是皇宫里皇亲国戚才能戴的,一般宫外的贝勒贝子受到赏赐,也可以戴,大臣里则非常少有这种殊荣,张廷玉就有这种殊荣。

就这顶帽子上的红宝石就值好几百两金子,而普通小官的帽子值多少钱呢?清钱几百文耳!

除了赐衣物珠宝,还赏赐房子。张廷玉在护国寺胡同就被赏赐了一套大宅子。曾国藩做京官的时候,为了租房子还要到处借钱,可见那时候当官的不贪污想弄套房子多难。

除了御赐这些,还御赐养廉银子,重臣家里的家用一切器具,朝廷都包了,不用自己花钱。遇到过年过节还赏赐珍宝玩物。

看病也不花自己的钱,家人病了还有特殊照顾,张廷玉家乡的老母年高多病,皇帝亲自派人接到张廷玉家里看病养病。

3.除了收礼,皇帝赏赐,在京里的里六部堂官左右侍郎等大员,还能收到地方官定额定期的冰敬碳敬等钱财。

冰敬就是夏天天热,给的京官乘凉的孝敬钱,碳敬就是冬天天冷,给京官取暖的暖气钱。这都行成了不成文的制度了,张廷玉也会收。

张廷玉在清廷为宰辅,特别袒护汉臣和他的同乡,还因此被御史攻击,历任两朝重臣,朝廷里汉臣很多是他的门生故吏,小礼小孝敬,收的大概不会少。


西堤君


张廷玉从来不收贿赂,那就靠一年180两(清朝一品官员每年饷银180两)的饷银,他是如何活下来的呢?


用《雍正王朝》里邬思道的话说,京城里,一身体面的官服就要百十两银子(清朝官员的官服可是自己置办的),一顿上好的宴席也得百十两银子。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张廷玉估计每天得揣两馒头在袖口里去办公,才能保证不被饿死。

但是不收贿赂,并不代表张廷玉没有其他收入。

清朝一个七品知县,一年只有45两银子,但除了自己一家人以外,还有师爷和若干仆人,这些人都需要知县自己筹饷的。更何况是张廷玉这样的刑部左侍郎,南书房大臣(康熙朝的官职)?


但大家又都听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知府大人贪污的吗?不都是,贪污才能贪几个?一个小小的知县,管的不过一县财富而已。准确的说,是知县盘剥的老百姓的。“淋尖踢斛”听说过吧?”火耗银子”听说过吧?”官司银子”听说过吧?也就是说,明清两朝最基层的官员会利用替朝廷”搞收入”的特权,变本加厉,巧立名目,多收多征。

所以知县有钱了之后,他如何将这些钱有恃无恐地揣进自己口袋?他必须往上“进贡”,是“进贡”给皇上么?不是,是“进贡”给总督、巡抚,一层一级往上“进贡”。所以为什么在明清两朝,很多京官把眼睛都盯着所谓的“封疆大吏”各省督抚?有些肥缺花几十万两银子去买,因为只要就任,投资回报是相当可观的。


所以大家应该又听到一些名词,如“冰敬”(夏天冷饮费)和“碳敬”(冬天暖气费)。这就是“封疆大吏”们”孝敬六部司官工资外的银子。

对于这种银子,其实就是一种针对明清官员”低工资”的一种额外补助体系,是一个”潜规则体系”。所以官员可以不主动去贪,但下阶官员的孝敬必须要收。如果不收,这就是与整个官场潜规则体系为敌,属于破坏规矩的人。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你收了这银子,也不会影响你的政治清誉,因为孝敬你此项银子的下阶官员,不可以对你提出其他任何额外要求。如果他要求你办事,得额外行贿。


这种银子连海瑞都收过,只是海瑞命苦,张居正改革前,他作为二品大员,那点“冰敬、碳敬”银子才几十两而已。而张廷玉每年两次可达四千两银子。有了这块收入保障,可以维持张廷玉相对清苦的生活了,他不需要再去赚有辱清誉的银子了。

张廷玉所谓清廉,是他从来不收这种求他办事的银子;从来不收其他的巴结烧香银子。

《雍正王朝》里,年羹尧送了几筐橘子,几匹绸缎。结果张廷玉只收了一包天麻,还赠还了一盒湖笔。所以张廷玉是非常注重名声,注重清誉的。


当然张廷玉还有其他额外收入,那就是皇帝(特别是雍正)赐给他的东西。但都以物居多,所以这些东西得放家里供着,虽然值钱,却不能轻易拿出去换钱,结果被乾隆抄家又全数又抄回去了。


炒米视角


第106期总680期

知道张廷玉和康熙皇帝是什么关系吗?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先介绍一下:张廷玉的父亲“张英”乃康熙朝的“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也曾经担任太子胤礽的师父。

通过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尧送礼物被上书房大臣张廷玉拒绝一事看;张廷玉如此清廉还在京城住着深宅大院,一年一百八十两的银子够花吗?是在做戏吧!

如果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像拒绝年羹尧那样拒绝朝廷上下的同僚,估计张廷玉也混不下去了,或者说早饿死了,拒绝年羹尧自有他的道理,这里自不必细说。
【张廷玉与年羹尧双方尴尬】

张英;张廷玉父亲,安徽省桐城人氏,清朝大臣,张廷玉之父。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逐渐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可见张廷玉在他父亲张英那一辈就伺候皇帝,又是太子胤礽的前师父,可见康熙皇帝在那时候就对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如此重视。

到了张廷玉这里又是上书房大臣,康熙皇帝的贴身大秘书,可能在公开场合收年羹尧的“特产”吗?特别是年羹尧的来路张廷玉更了解。

可是说张廷玉从来不收贿赂这个词用的好,“贿赂”张廷玉是不会收的,那皇帝的“赏赐”不能不收吧,朝廷上下不成文的孝敬还是要收的。

【不接受贿赂的张廷玉】

张廷玉为什么要接受贿赂,皇帝对于朝廷大臣的财务开支一定是一清二楚,赏赐一次就不是几千两银子的事了。比如“魏东亭”欠着户部的库银四十五万两,虽然魏东亭死了,康熙帝代魏东亭还清了四十五万不算,还另外给予了五万两银子。

那时候的清朝官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叫“冰敬与炭敬”,冬夏两次,这就是京官的额外经济来源。

巧立名目的“炭敬”就是冬季的取暖费用,各地官员以此明目给朝廷各个部门官员的孝敬。冰敬也是如此,夏天到了,送上孝敬银子以解决夏天炎热的名义孝敬银子。


【年羹尧拜见张廷玉】

说起安徽桐城的“张家大院”没有不知道的,想必以张廷玉与他父亲几代为官,在桐城的张家财产也不会小了,所以张廷玉没必要受贿。

在这里举一个雍正帝与张廷玉的故事;雍正五年,张廷玉患病了,雍正皇帝对太监李德全说:“朕连日臂痛你知道吗?”李德全吃惊不小,赶紧询问,雍正回答:“大学士张廷玉患病,难道不是朕臂痛吗?”

雍正皇帝的寓意视张廷玉为左右手,到了年底,雍正又赐张廷玉典铺一所、本银三万五千两,特意嘱咐说:“你父亲一生廉洁,没有多少遗产。你现在身兼数职,夙夜在公尽心于公务,不必推辞了。”

【皇帝所赐大宅院】

所以张廷玉的“清廉”不是收受“贿赂”一词的概念,张廷玉之所以保持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而立于不败之地,那是张廷玉不但清廉所致,还有他对皇帝,对朝廷的忠诚。要是那时候拿了年羹尧的礼物后,年羹尧犯事如何说的清。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带你继续解剖分析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k古史


清代,官员级别到了,不收贿赂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

一,冰敬炭敬别敬

这些钱是地方官员給中央官员的钱,一般是各省总督巡抚送给各衙门,然后各衙门主官按照级别来分配。这些钱无关清廉,也必须收,否则就是与整个官场做对。

炭敬,可以理解为烤火费。通常五品官以上就能够分到百八十两。

冰敬,可以理解为降温费,三品以上官员才能有。金额相对多些。

别敬,知府以上级别外官上任,要按照级别职务的优劣向管部亲王,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侍郎等经常参加小朝会的官员分别送礼。

别就是离别的意思。离别上任前送的礼。因为得到从四品以上官职,都需要在上任前觐见皇帝。注意,官员送的别敬银子,不是感谢这些人在任命官职时说了好话,而是没有对自己的任命说坏话。

二,特殊礼物

张廷玉这样的不收求事求官的钱财,但不代表人家不懂事啊。譬如,亲近官员请书写一份祭文,父母的碑文,能不写吗?

写了当然就有润笔之资。

三,家庭收入

士以上的身份者,不纳税。

张廷玉就算不在故乡鱼肉百姓,但他家的土地与店铺是不缴纳税金的,也没有徭役。周围的小农小商自己就会围上了,献上自己的土地店铺,降为佃户帮工,以求免税。

这些收入同样是钱呢。


四川達州


康熙后期是否真的腐败姑且不论,就张廷玉而言,就像很多答主说的,不收贿赂并不代表张廷玉真的穷,先来看看他的家谱记载的几件事:

祖居四世祖墓:廷玉捐张庄□场一片;

仓基墩:廷玉等公捐买马缙书山一片(价银一百两加□色五两二钱七分)、廷玉捐一百两、廷玉捐青龙白虎山三片;

陷泥冲:廷玉捐帽儿尖山一片;

青眠山双溪:廷玉捐金堂湾山两片。

光这几次捐献,就远远超过了其一年的俸禄,所以,张廷玉真的不穷。

张氏家谱

他的这些钱,一方面是继承家族,桐城张氏自第六世进士张淳开始崛起,至张廷玉已经有五代,且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曾经做过宰相,政治上的权利必然带来经济上的利益,所以其家族经济实力很雄厚;另一方面,则是个人的收入,其个人除了俸禄以外,还有其他各种收入,像“冰敬”、“炭敬”等。

张廷玉

再者,人情往来也不一定非要依靠钱,钱固然是一方面,其个人的影响也是另外一方面,诸如同年之谊、同窗之谊、师生之谊、姻亲之谊等,这些关系一样很重要,且不是纯粹靠钱能得来的。


楚邾


在整个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历史当中,朝廷官员没钱的现象实在是少之又少,除了类似于海瑞这样的“清官”,绝大多数的朝廷官员,从当朝一品到九品芝麻官,都是“有钱的官”。

在封建社会官场,仅仅靠朝廷俸禄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朝廷最小的官——县令来讲,大体上朝廷的俸禄也就是五六十两银子,这还是在比较富的朝代,碰上衰落的时期,别说五六十两,欠薪也是经常的事。

一个县令除了要养活自己的一大家子人,他还要养活师爷,家里的仆人等等,五六十两的奉银,估计只是个零头。

古时有句话“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指的那些“口喊清廉”背地里贪腐的“清官”。

但是即使是真的不贪腐的清官,也是要搞一些“灰色收入”,包括在在税收上面做文章,比如收取“火耗”,巧立名目收费,等等。甚至包括“搜刮士绅”。

回到问题,张廷玉是三朝元老 ,在康熙朝后期得到重用,除了是一位“能臣”,“纯臣”,张廷玉的“清廉”名声也不错,他的底线就是不贪腐不受贿。

但是,张廷玉更不是仅靠朝廷奉银过日子的主。他的奉银比起县令要高出去不少,但也就是二百两银子左右,张廷玉靠这些奉银,全家都吃不饱。

那么他的钱是哪来的呢?

首先,张廷玉家里有地。自古以来,朝廷的大官,基本上也都是大地主,他们的地多数属于赏赐。土地出租每年会有很大的收益。

其次,在京城朝廷做官的官员们,每年都会有地方官员的上供,算是地方官员的孝敬,因为京官的俸禄通常比较少,来钱的路子也没有地方官员多,但是,他们却用有更大的权力,因此地方官员孝敬京官,算是朝廷“睁只眼闭只眼”的潜规则,大清朝流行的是“冰敬”和“炭敬”——相当于取暖费和防暑降温费。还有一些节日的孝敬。

第三,像张廷玉这样的朝廷重臣,巴结的人不少,知道张廷玉很在乎自己“清廉”的名声,以求字求文的方送上一些“润笔费”,在他们看来,不仅无伤大雅,还颇有成就感。

第四,张廷玉这样的人,拜贴子挂名的学生很多,学生的孝敬,算不得贿赂,就像读书人偷书——不算偷。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有一段就是说这个现象的:

清流领袖李绂,是皇三子允祉的门人加学生,李绂到京城仁直隶总督的时候,拜见三王爷,并送他一块鸡血石,三王爷觉得太贵重不敢收,李绂告诉他,这块鸡血石是他给一个富绅的老爹写了一篇墓志铭得来的“润笔”,三王爷欣然收下。还说:一块鸡血石换李绂的墓志铭,一点也不亏!

第五,张廷玉办差得力,深得康熙赏识,因此会时不时的得到一些除了土地之外的赏赐,小则一个物件,大到一院宅子,甚至是赏赐黄金白银的。这些赏赐,都是财富。

第六,放贷获利,张廷玉估计不敢放高利贷,但民间房贷,也是朝廷官员的一个普遍的挣钱手段。

张廷玉不收贿赂,实际上是张廷玉不收为了托他办事而送上的金钱,也不打国库的主意,这样就已经算是一个清官了。

别看张廷玉是个清官,他的收入可不少。这种情况下,只要能控制贪欲,独善其身没有经济上的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