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基礎設施建設將成京東新動能 劉強東的智慧供應鏈怎麼玩?

京東集團近日的公佈2018財年二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京東二季度淨收入達12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2%,不僅創下單季淨收入新高,還實現了連續9個季度的穩定盈利。

但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在3C、家電等既有核心優勢業務構成的京東第一條增長曲線之外,爆炸性增長的大客戶、生鮮等新興業務領域已經構成京東第二條增長曲線,而基於智能供應鏈、數據服務和門店科技等驅動的零售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成為京東業績持續增長的第三條重要曲線。

“京東過去十年的發展是第一條曲線,現在進入第二條曲線,主要是新品類的成長,比如來自於大客戶、生鮮等和對外賦能;大概兩三年之後,我們會進入第三條增長曲線,主要是以技術拉動和供應鏈服務作為核心的增長推動點。”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如是解讀。

在今年的618期間,京東作為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大量品牌商、渠道商通過京東智能供應鏈實現精細運營,京東開放物流助力商家實現高質量服務。而在劉強東的計劃中,接下來要做就是將“京東模式”輸出給全行業,幫助更多的合作伙伴實現降成本、提效率、增利潤。

向供應鏈要效率要利潤 開放“京東模式”讓全行業受益

為什麼Costco的東西賣得那麼便宜還可以盈利?為什麼村鎮小賣鋪的商品賣得比大城市的超市還要貴,但還是不賺錢?劉強東曾表示,中國有龐大的製造業和數量眾多的品牌,商品質量不錯、毛利率也很高,但就是不賺錢,這其實都是被低效的供應鏈給浪費掉了。“零售業的競爭,核心在於供應鏈效率。”他說。

數據顯示,我國的社會化供應鏈成本佔GDP的18%左右,而歐洲、美國只有7%-8%,日本則可以做到5%-6%。像Costco這樣的全球超級零售公司能夠將綜合費用率控制在10%之下,因此只要達到11%-12%的銷售毛利率,就可以實現盈利。而國內的眾多零售商往往要實現20%以上的毛利率,才能實現盈利。

這無疑是讓人痛心的,但同樣也意味著機會。

“相比於只有十多萬SKU的傳統零售商,京東商城的SKU高達數百萬,這對於供應鏈管理的難度來說幾乎是幾何級的增長,儘管如此,京東商城的自營業務仍舊能夠將綜合費用率控制在堪比全球超級零售公司的水平,更多的利潤則可以讓給品牌商和消費者。”劉強東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開放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讓大家共享京東的供應鏈體系,通過規模優勢讓供應鏈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從而實現讓所有的合作伙伴共同向供應鏈要效率、要利潤。”

實際上,京東力推的“無界零售” 的核心,從後端來講就是供應鏈一體化,把供應鏈和產品、庫存、貨物全部升級成一個系統,減少品牌商的操作難度;而從前端來講,就是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消費的需求。

零售基礎設施建設將成京東新動能 劉強東的智慧供應鏈怎麼玩?

京東為為沃爾瑪提供了一套智慧供應鏈開放系統

以京東和沃爾瑪這對“老夥計”為例,目前京東為沃爾瑪提供了一套智慧供應鏈開放系統,通過該系統完成與沃爾瑪的對接,也稱為“兩步走+流程融合”方案。當消費者通過京東下單了一桶食用油,而該用戶的收貨地址就在某個沃爾瑪門店的三公里範圍內,那麼在其下單的那一刻,智慧供應鏈開放系統就可以通過庫存監測確認這個距用戶最近的門店是否有目標商品,如果有則立刻下單,並且能第一時間通知門店的管理員進行生產出貨。如果該門店剛好缺貨,京東倉庫將無縫隙接手這桶食用油的發貨。

這一切都是在消費者“無感”的情況下完成的,但結果是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優質商品。對沃爾瑪來說,通過京東帶來的訂單流量,提高了門店的庫存週轉,也提升了銷量。而對京東而言,沃爾瑪的進駐為京東用戶提供了越來越多有品牌信譽保證的品質好物, 能夠極大提高庫存現貨量、提高商品配送效率,商品交付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數據也可以驗證智慧供應鏈的價值。據悉,8月8日88購物節當天,沃爾瑪官方旗艦店、沃爾瑪全球購官方旗艦店、ASDA全球購官方旗艦店三家店鋪的總銷售額創新高,對比之前最高日銷售額高出13倍,京東到家沃爾瑪當天訂單量也比7月日均訂單量增長超過200%。

黑科技加持 京東有機會把物流成本降到3%

京東既有前沿科技,又有豐富應用場景,這使得京東可以將大數據、智慧供應鏈等創新科技與自身業務場景相結合,進行大規模商業落地,形成可以對外輸出的強大優勢。

當然,技術實力是這一切的基礎。京東的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京東用於技術研發上的投入為27.8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79.8%。京東要打造科技驅動創新企業的決心巨大。提升物流效率和供應鏈效率無疑是京東的鉅額科技投入的重點。

在全球範圍內,可以覆蓋整個完整供應鏈的企業並不多,而京東就是其中一家。“前十年,京東已經佈局覆蓋了整個中國的物流體系或者供應鏈體系,下一個十年就是把這一套創新的供應鏈服務管理體系帶到全世界,成為一個全球化的物流和供應鏈企業。”劉強東說。

京東集團副總裁、大數據與智慧供應鏈事業部總裁裴健教授如是透露京東供應鏈計劃的核心,“未來的京東將打造短鏈供應鏈,讓整個社會受益。”比如做到更精準的庫存預測、庫存調撥、銷售預測等。目前,這一部分已經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以智能補貨為例,目前京東已經可以支持商城57%的採購訂單自動下達,而到今年年底的目標是94%-95%的SKU全部實現智能化採購、定價,庫間的調撥、補貨的決策與管理等。

零售基礎設施建設將成京東新動能 劉強東的智慧供應鏈怎麼玩?

京東集團副總裁、大數據與智慧供應鏈事業部總裁裴健教授

另一個更大的維度的優化則是如何把供應鏈變得更短。京東擁有行業最完整的價值鏈,對京東而言,京東可以在這個價值鏈上的很多地方實現價值,而京東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如何把這個價值鏈變得更短。

在過去的供應鏈中,消費者的聲音要“過五關斬六將”、層層上傳後才能被製造商、供應商、品牌商獲悉。供應鏈變短之後,他們就可以更快地聽到消費者的聲音,從而使供應商的產能更最精準。

以京造平臺的一個旅行箱為例,京東通過對商品銷售的數據的分析,可以反饋給京造的設計者,什麼樣的旅行箱在什麼地區更受歡迎,這就可以通過供應鏈高速傳遞,使京造的設計者和生產者快速反應、生產商品、推向市場。

讓供應鏈變得更短,讓供應鏈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向供應鏈要效率、要效益,技術是核心的一點。為此,京東專門成立了聚焦於打造智慧供應鏈的京東Y事業部。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各渠道的銷量預測,結合預計的銷量和實際庫存,為品牌商提供優化調整各渠道庫存的建議,以保證各渠道的庫存量最優化和永不斷貨。

以Y事業部打造的“庫存智享”為例,“第一個吃螃蟹”的“好奇”和“耐威克”可嚐到了大甜頭。此前,“好奇”和“耐威克”既要向京東自營供貨,也要向其京東旗艦店供貨,還可能為京東上的其他第三方商家供貨,品牌商需要在運營上耗費很多精力和成本,效率較低。而在“庫存智享”的場景下,品牌商只需向京東倉供貨,由京東倉統一根據銷售、庫存等數據合理為品牌商在京東自營、京東品牌旗艦店、第三方店鋪商家們等渠道進行調配,滿足消費者的購買需求。

訂單由京東履約,時效大幅提升。京東還結合品牌商在京東上各渠道的銷售大數據,使用智能預測、智能調撥等方式,協同品牌商進行生產和管理庫存,確保消費者購物不缺貨,可快速拿到最新生產的鐘愛商品,這為其品牌旗艦店和第三方店鋪吸引了更多客戶復購。

“現在京東自己的物流成本只有5%左右,隨著無人倉、無人駕駛卡車、無人配送站、無人機、配送機器人技術陸續成熟和投入使用,未來我們認為京東有機會能夠把物流成本降到3%以下。更重要的是,這套供應鏈技術不僅僅將服務京東,更將會直接服務於整個行業。”劉強東表示。

在劉強東的計劃中,目前京東的業績增長主要還是來自零售業務,但在未來,以物流為載體的供應鏈服務與技術驅動將成為拉動京東業績增長的新動能。“雖然以物流為載體的供應鏈業務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時間,需要1000億甚至幾千億的投資才能做成,但是一旦做成,不僅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問題,而且能夠為行業和社會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劉強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