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的鋼鐵洪流對於2019年的今天有哪幾個國家可以抵擋?

安慶王一江淮節度使


說實話,還真沒有幾個國家能擋得住,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

蘇聯最強大的時候是上世紀80年代,蘇聯的陸軍裝備了大約5.5萬輛的主戰坦克,6.3萬輛的各型裝甲車輛,近3萬門的各類火炮,以及超過180萬人的兵員。

其陸軍裝備的主要型號包括T-54、T-55、T-59、T-62、T-64、T-72等等各型T系列主戰坦克,其中的T-72於1977年首次亮相,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裝甲車有BTR裝甲運輸車系列、BRDM裝甲偵察車系列、BMP步兵戰車系列等等。

這些裝備放到現在同樣是具有很強的威懾力,而我們以印度現在的軍事實力進行比較,在各大軍事對比網站上,印度都是僅此美中俄三國之後的第四國,前三國以蘇聯當時的水平,可能打不贏,所以對比一下印度的情況。

印度現在有主戰坦克3414輛(估計有1100輛庫存),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PT-76型90輛、“阿瓊”式約14輛。步兵戰車:BMP-1型350輛、BMP-2型1100輛。

從數量上進行對比,印度不及蘇聯的十分之一,而從坦克質量上而言,蘇聯時期的T-72目前依舊為印度坦克的重要組成,所以即使武器更新換代,印度的陸軍主戰武器並沒有領先前蘇聯多少。從陸軍實力上看,印度完全不是蘇聯的對手。

有的人會說現在都是直升機、戰鬥機的天下,鋼鐵洪流不過是捱打的靶子,先不說蘇聯如此龐大的裝甲部隊,進行進攻,給對手反擊的實力有多少,而當時的蘇聯的軍事工業很落後嗎?當然不是,蘇聯當時的飛機、導彈,艦艇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1988年,蘇聯紅海軍裝備水面主力作戰艦193艘,包括航母6艘(4艘基輔級,2艘莫斯科級),巡洋艦37艘(包括2艘基洛夫級,2艘光榮級,8艘斯維爾德洛夫級,還有喀拉級,克列斯塔I/II級),導彈驅逐艦49艘,火炮驅逐艦14艘,護衛艦168。還有強大的水下力量,有彈道導彈潛艇79艘,巡航導彈核潛艇44艘,攻擊核潛艇65艘,有常規潛艇100多艘。

蘇聯空軍有45萬官兵,其中遠程航空兵編為5個集團軍,裝備中遠程轟炸機752架。裝備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5167架。包括米格-27型、蘇-25格-29、蘇-27型,此外還有運輸機620架、直升機220架。

而現在的印度軍事實力又是怎麼樣呢?

印度海軍擁有各類船艦155艘,包括2艘航空母艦,2艘船塢登陸艦,5艘坦克登陸艦,11艘驅逐艦,19艘護衛艦,19艘潛艇,其他戰鬥支援艦20艘。

印度空軍裝備各型飛機約1400架(其中作戰飛機777架)、直升機180架(其中武裝直升機34架)。所用的規格也是米格-17型、米格-21FL/U型米格-23MF/UM型“幻影”2000H/TH型蘇-30MK型。

海軍實力上印度和蘇聯差距甚大,尤其是地下的潛艇。而空軍差距就更加明顯了,蘇聯是印度的4倍,印度的很多飛機還是使用蘇聯時期的產品,產品的更新換代並不明顯,所以在空軍上面印度會被碾壓。

總體而言即使是蘇聯解體近30後,我們依舊能感覺到蘇聯的強大,以蘇聯當時的軍事實力,打現在的印度是沒啥問題,而印度作為目前世界上前五的軍事強國。所以前蘇聯的鋼鐵洪流對於2019年的今天有依舊只有三個國家能夠抵擋,美國、俄國和中國。


帝國烽火


1991年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斯大林時代苦心經營的蘇東體系徹底崩塌,而龐大的蘇聯帝國也就此解體成多個國家。龐大的蘇聯武裝力量也被徹底肢解,幾乎失去了對歐洲國家進行攻擊的能力。在為蘇聯感到惋惜的同時,很多人也不禁有這樣一個問題,蘇聯當年的陸軍實力,放到現在如何?

蘇聯陸軍的實力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在不依靠核武器情況下,單純常規技術裝備進行動員、短動員和兵營攻擊的能力。其二,在使用戰術核武器的情況下,依靠核、常武器裝備實施核突擊和常規攻擊的能力。

從第一點來說,蘇聯武裝力量毫無疑問是整個人類歷史上存在過最強大的地面武力。其裝備序列囊括超過200個就緒師和非就緒師,超過6萬輛各種型號主戰坦克,超過7萬輛各型步兵戰車等裝甲載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蘇聯的第三代坦克產量達到了全球所有第三代坦克產量的一半以上。即使是對於擁有更為先進武器裝備的美軍、俄軍和當今解放軍來說,面對如此強悍的對手,也是極大的挑戰。

目前,美國陸軍裝備的M1系列主戰坦克數量僅為2100輛左右,而武裝直升機數量則為800餘架。國民警衛隊則裝備有不超過1000輛主戰坦克和一定數量的武裝直升機。對於蘇軍來說,其裝甲兵規模顯然不足以應對大規模全面戰爭。即使美軍依靠裝甲部隊的優秀技戰術水平和坦克性能可以在局部達成一定優勢,擁有絕對數量優勢的蘇聯陸軍完全可以繞過美軍各“裝甲支撐點”,依靠大量裝甲兵器摧毀美軍脆弱的步兵旅級戰鬥隊和中型旅級戰鬥隊。

而對於俄軍和解放軍來說,蘇聯陸軍雖然強大,但是已經有了戰勝的希望。俄軍目前裝備有超過4000輛各型主戰坦克,而庫存數量則在4800輛左右。而俄軍在進行一系列裝甲單位升級後,其主戰車型相比於冷戰已經有了不小的提高。伴隨著3BM-46、3BM-48等一系列先進穿甲彈的服役,俄軍裝甲兵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在3千米距離交火的能力,有一定可能抵禦蘇聯陸軍的進攻。

而解放軍目前則裝備有超過4000輛第三代主戰坦克和接近1000輛第二代、第一代改進型主戰坦克,總體規模屬世界第一。毫無疑問,憑藉更為先進的裝甲兵和炮兵力量,解放軍在面對大兵團進攻時會更加輕鬆。

而從第二點來說,在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能夠抵禦蘇聯陸軍的進攻。在蘇聯陸軍的相關作戰設想分析中普遍認為,蘇軍會在戰役開始前將戰術核武器下發到陸軍師級,並且在戰役前48小時投入110-160枚戰術核武器作為核火力準備或打擊關鍵目標。而蘇軍所有陸軍師普遍列裝的“蛙”系列遠程地對地火箭、“圓點”系列戰術導彈普遍支持這一戰術的廣泛應用。

而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目前戰術核武器實力都無法和擁有超過12000件戰術核武器的蘇聯相媲美,在核火焰的衝擊下,幾乎沒有任何一隻軍隊能夠倖免遇難。綜上所述,冷戰末期的蘇軍是地面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


科羅廖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也很難回答。我認為如果沒有前提和假設,任何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沒有科學意義。在有前提和假設的情況下我認為只有我們中國可以抵擋,下面具體分析。

一、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有一個前提即不使用核武器,此外所有軍兵種和武器均可使用。並且不限於前線,也可攻擊對方縱深目標。

二、兩個假設:1、此處所說的蘇軍為80年代初的蘇軍,而中國解放軍為2018年的解放軍。2、假設戰場在中國北方,包括東北、內蒙古和新疆。蘇軍利用蘇聯領土(包括現在的中亞國家)對中國發動進攻。

三、雙方實力分析,此處主要分析陸軍。

1、80年代初的蘇聯陸軍,總兵力約180萬人,擁有超過50000主戰坦克,60000輛裝甲運兵車/戰鬥步兵車,48000門火炮,7000門高射炮,1600具地對地火箭炮,4000架直升機。其陸軍裝備的主要型號為T-59、T-62、T-64、T-72等等各型T系列主戰坦克,都為第二代坦克,其中的T-72於1977年首次亮相,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其後續改進型,基本上達到三代坦克水平,但80年代初裝備數量不多。裝甲車有BTR裝甲運輸車系列、BRDM裝甲偵察車系列、BMP步兵戰車系列等等。

2、2018的解放軍陸軍,總兵力約150萬人,裝備約4000輛第二代及改進型主戰坦克、3000輛三代主戰坦克、1000輛輕型坦克和200輛偵察坦克,8000輛步兵戰車和裝甲運輸車。2萬門火炮(自行火炮、拖拽火炮、榴彈炮、齊射火箭炮、迫擊炮等)、1000套自行反坦克導彈系統、2000門反坦克炮。陸軍航空兵擁有300架攻擊直升機、400架多功能直升機、500架運輸直升機。

3、綜合分析,雙方陸軍兵力大致相當。武器裝備數量蘇軍領先,但解放軍武器裝備大體上領先蘇軍一代。以坦克為例,三代坦克對二代坦克戰損比可達1:5,即一輛三代坦克消滅五輛二代坦克。篇幅有限,其他武器不一一對比。但總體上解放軍武器技術性上能對蘇軍有壓倒性優勢。

四、總體上從人數和武器裝備分析解放軍陸軍可以和蘇軍一戰。加上解放軍在中遠程導彈和空軍以及防空武器、電子戰方面也有代差優勢。所以我認為解放軍完全可以抵擋蘇軍進攻,並最終打敗蘇軍。至於蘇軍與美軍沒有可比性,雙方不接壤,現實中不可能直接對抗。其他國更沒可比性,以蘇軍實力完全可以碾壓。


文史小驛站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現在主要強國都能擋得住,沒什麼了不起。

就當年來說,蘇聯常規軍力還是很強的。

在主戰坦克方面,1989年的歐洲蘇軍擁有1萬8180輛坦克,華約盟軍另有1萬1125輛,合計29305輛。

駐歐美軍擁有5000輛坦克(包括常駐部隊和前沿預置坦克),北約盟軍另有6829輛(包括所有西德和其他歐洲盟國部署在德國的坦克),合計11829輛。蘇東集團享有近2.5:1的優勢。

冷戰高峰時期, 蘇聯的軍事工業年產坦克3000輛左右,裝甲車4000到6000輛。

然而,這是建立在蘇軍能夠至少掌握局部制空權的情況下。

如果蘇軍不能掌握制空權,這幾萬輛坦克也沒什麼了不起。

海灣戰爭之前,伊拉克陸軍有100多萬大軍,就戰鬥力來說不亞於華約二流的部隊。

當時伊拉克軍隊包括95萬正規軍、48萬預備役部隊,裝備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

這麼強大的兵力,然而被美軍毫髮無傷的搞定。

按照美軍方面的統計,在美軍38天的高強度空襲中,伊軍地面部隊平均每天損失1個裝甲營。

伊軍在戰區有43個師,有4280輛坦克、2880輛裝甲車和3100門火炮。

戰爭中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107架飛機被擊落、擊毀或繳獲。

伊軍在科威特戰區有54萬人,即使戰死、被俘虜14.6萬人。

薩達姆對空中力量作用的估計不足,使伊軍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由於掌握絕對制空權,即便是很原始的A10攻擊機和武直,也可以發揮巨大的對地攻擊能力。

A10攻擊機是很落後,伊拉克10架米格29恐怕就能將100多架攻擊機全部擊落。

A10攻擊機一共出動8100架次任務,擊毀數千輛坦克裝甲車,一共投下了24噸炸彈、發射了92萬發30毫米炮彈,其中有一些就是貧鈾穿甲彈。

今天的強國,比如英國、法國、德國、中國當然可以掌握當年的制空權,對地攻擊可以搞定蘇聯裝甲洪流。

以我軍武直10 為例,可以攜帶16枚紅箭-8 反坦克導彈,就一次性可以擊毀16輛敵人坦克裝甲車。加上武直10現在已經有100多架,一天就可以擊毀上千輛坦克裝甲車。

而武直10只是其中之一,我軍還有大量的紅軍戰機。

當年蘇聯的坦克裝甲車,根本不是我軍對手。


薩沙


要看去對付誰?實話實說,一般的國家還是無法承受得了蘇聯人的鋼鐵洪流的。但是,僅限於實力一般俄國家?還是沒有太多的辦法。要是對付美國或者是中國這樣的國家?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原因很簡單鋼鐵洪流石油的消耗巨大,這個就需要大量的物資轉運,一旦被敵方空間偵查發現並且加以打擊。還有通信中心等脆弱的地方,都是容易被打擊的地方。這些地方被打擊和摧毀了鋼鐵洪流?也就是一推廢銅爛鐵而已😄


愛看愛思考


鋼鐵洪流根本不抵用了。

稍微懂點軍事的都知道,現在發動集團軍衝鋒,急用坦克群發動作戰完全是找死的行為,直接用武裝直升機就可以乾死了。

局部作戰還勉強湊合,如果還想像是以前那樣,那完全就是作死了。

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制空權,電子戰,其他都是扯淡。

看看阿富汗,伊拉克,科索沃戰爭。

特別是91年科索沃手術室打擊,就是那一戰讓中國開始了大裁軍,開始奮起直追。

鋼鐵洪流已經是過去式了,在現代戰爭中,唯一爭奪的就是制空權,電子權。其他都是白扯。


大熊和他的小熊


毫不誇張的說,隨著信息化戰爭的到來,曾經的蘇聯的鋼鐵洪流在西方國家面前已經再無威脅。考慮到歐盟、北約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的,因此可以說歐盟28國、北約29國都不是蘇聯所能夠入侵的對象,各種空襲、反坦克武器、武裝直升機可以像開罐頭一樣,一點點蠶食光蘇聯的無數坦克。

而將視線向南移動的話,現如今的非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戰鬥力能夠追得上曾經的蘇聯,甚至連蘇聯一個軍區的實力都遠遠不及,因此非洲54國可以全部排除在能夠抵擋蘇聯裝甲部隊的名單之外。而在亞洲,能夠抵擋蘇聯軍隊的國家數量也並不多,擁有核武器的印度可能算是一個,有美國大力援助的巴基斯坦是一個——當然,如果沒有美國的大力援助的巴基斯坦並不在此行列之內。

日韓、越南、沙特、新加坡等一眾國家由於體量過小的原因,即使有一定的抵抗之力,卻很難真正抵抗成功,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在給蘇聯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後全國盡墨。以色列雖然體量也非常小,但是在美國支援和核武器的加持下,抵抗成功未必不是夢話。中國作為目前軍力能與俄羅斯並駕齊驅的國家,即使不考慮空中力量也能夠與蘇聯鋼鐵洪流正面交手,自然能算是一個;大洋洲除了有美國援助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外,沒有任何國家有能力抵抗。


區域拒止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東西方兩大陣營簽署限制軍備規模的《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之前,蘇聯的陸上作戰力量絕對是在這個星球上空前絕後的存在,在巔峰時期擁有7萬輛主戰坦克、10萬輛裝甲車輛、5萬門大中口徑火炮、3000架直升機(包括華約僕從國在內),構成了讓西方國家膽戰心驚的鋼鐵洪流。如果有人認為所謂的鋼鐵洪流無非只是一大堆坦克、裝甲車在炮火掩護下的一波流無腦豬突,那可完全就是大錯而特錯了。

要知道與鋼鐵洪流配套的,還有上萬架作戰飛機、數千枚戰術彈道導彈、數千部防空導彈系統組合而成的立體化攻防體系。面對如此龐大的進攻兵力,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即便是幾十年後的今天,也只有極個別的頂級軍事強國才有能力有效抵擋,其他絕大部分的國家依然只有被直接碾壓的份兒。目前歐洲的主要國家,比如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等,軍隊數量一減再減,戰備效率更是慘不忍睹,早已不具備應對大型戰爭的條件。

即便在航空兵質量、信息化水平、電子戰能力等方面擁有技術優勢,但是一個國家僅僅依靠兩三百架作戰飛機,三四百輛主戰坦克,其中大部分還不能動彈,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恐怕還沒有來得及迎戰,就被蘇軍的戰術彈道導彈和前線攻擊機一陣猛轟,直接七零八落、作鳥獸散了。 所以能夠指望得上的國家只有美中兩家(俄羅斯肯定不會跟蘇聯自相殘殺)。而美國本土又遠在西半球,蘇聯的鋼鐵洪流再強悍也推不到它家去。

中方倒是正好有可能又有條件跟鋼鐵洪流華麗一戰,我軍現有四代以上的先進戰鬥機超過1200架(包括殲轟7系列),遠遠強於蘇軍的600多架早期型的蘇27、米格29。比較老式的殲7、殲8大約有800架,也經過了多次升級,戰鬥力絲毫不次於蘇軍的米格23、米格25,殲8的超視距作戰能力甚至超過蘇軍的四代機。還有40多架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預警機,比起老式的A50預警機佔據壓倒性優勢。

已經服役兩位數的殲20,以及殲16D電子戰飛機、高新系列飛機、各種遠程精確制導武器更是無解的BUG級別存在,蘇軍縱然有上萬架作戰飛機和數千部防空導彈系統也只是被獵火雞的對象。沒有了制空權,蘇軍只能依靠戰術彈道導彈執行戰役突擊任務,蘇軍最先進的戰術彈道導彈只是SS21,命中誤差近百米,其他的都是飛毛腿級別的型號,我軍可以通過空中打擊壓制摧毀對方的彈道導彈發射車,使其無法大量集中同時開火。

在我軍先進防空系統的攔截下,命中精度不高的少量戰術彈道導彈威脅也極其有限。解決了鋼鐵洪流的支援力量,剩下的以T64、T72、BMP1/2為主的地面裝甲部隊就更好對付了。在遠距離上我軍使用03式遠火和05式155毫米榴彈炮發射的末敏彈進行集火覆蓋,一個營的03式遠火一輪齊射,就可以輕鬆摧毀上百公里以外的數百輛坦克裝甲車輛,絕對是裝甲集群的噩夢。就算有一小部分漏網之魚能夠突進到近戰距離,還有數千輛99系列、96系列先進主戰坦克嚴陣以待,T64、T72之流哪有勝算?鋼鐵洪流自此就可以宣告煙消雲散了。


晨曦談兵


蘇聯的“鋼鐵洪流”,講究先以大規模的猛烈炮火開路;之後無數坦克隆隆的碾壓過來;後邊是望不到邊跟進的步兵;天空中,空軍的戰機成群結隊呼嘯而至,奪取制空權,掩護地面部隊突擊,如下雨一般的導彈從天而降,摧毀敵人縱深目標。這所有的這一切,綜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不可阻擋的“鋼鐵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勢碾壓一切當面之敵。說白了“鋼鐵洪流”就是一種一力降十會的戰法。

如果不算上核武器的話,前蘇聯的鋼鐵洪流對於2019年的今天恐怕也只有美國和中國兩個國家可以抵擋。

在冷戰結束20年的今天,世界大部分國家早就已經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

像曾經挑起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如今武備極差,目前德國主力128架“颱風”戰鬥機只有39架是完好的;224輛“豹2”坦克中只有105輛完好;海軍13艘護衛艦,只有5艘完好;而全部6艘潛艇都已經扒窩,而德國軍隊的素質更是低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士兵肥胖率世界軍界第一,續數年在北約的聯合演習中,被昔日的小兄弟意大利軍隊揍得暈頭轉向。

德國軍隊可說代表了世界很大一批國家的軍隊狀況,成平多年,歌舞昇平,文恬武嬉。據統計,現在西歐十一過只有1000餘量主戰坦克。

要知道,巔峰時期的蘇聯軍隊,擁有超過53000主戰坦克;60000輛裝甲運兵車/戰鬥步兵車;48000門火炮;7000門高射炮;1600具地對地炮兵火箭發射器;4500架直升機;遠程轟炸機177架、殲擊轟炸機1780架、強擊機460架、戰鬥機2200架,偵察機475架、電子戰飛機60架、運輸機620架;截擊機2500架;此外還有大量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

這些承平日久,歌舞昇平,武備鬆弛的國家,如何能夠抵擋住蘇聯鋼鐵洪流的衝擊。

當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還是有很多國家的軍隊保持了不錯的戰鬥力。但這些國家主要有兩個缺點。一是,國土面積太小,沒有戰略縱深;二是武器裝備落後,還不如蘇聯軍隊。面對數量龐大的蘇聯軍隊也不過是滄海之一粟。

下面各舉一個例子。

國土面積太小,沒有戰略縱深,這點以色列最明顯。作為中東小霸王的以色列,一直處於並不友好國家環伺,為了保證國家安全,以色列軍隊自以色列建國以來一直都不曾放鬆,以色列軍隊始終保持著很高的軍事素養,再加上美國的支持,使以色列軍隊武器裝備也比較先進。但是以色列國土面積太小,蘇聯的幾輪導彈下來就,國土就變成一片焦土。

武器裝備落後,伊朗在這方面比較典型。伊朗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軍隊的素質與戰鬥意志都不錯。但是伊朗軍隊的武器裝備,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都已經比較老舊了且性能落後。甚至可以說伊朗軍隊很大一部分武器裝備,還不如蘇聯軍隊。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蘇聯軍隊,伊朗恐怕是凶多吉少。

當然還有一個例外,就是印度。三哥家的軍隊規模龐大;而且得益於三哥每年花大筆金錢,採購武器裝備,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也很精良,再加上印度也是幅員遼闊(國土面積世界第7),人口眾多。從紙面實力上看,印度是有可能抵擋住蘇聯的鋼鐵洪流的,但是印度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實在不敢叫人恭維。再加上感人的印度國產武器質量。印度軍隊要是對上蘇聯鋼鐵洪流,只怕只能是要呵呵了。

當然如果加上核武器的話那就要另算。不過以蘇聯核武器的數量來看,要是打起核戰爭,只怕人類滅亡就將要面臨倒計時了。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戰爭打的是體系,蘇聯的鋼鐵洪流如果僅僅只是坦克裝甲車輛的大規模突擊的話,那麼恐怕在當年都引不起北約的恐慌。

蘇聯式鋼鐵洪流並不等於攢個坦克一波流然後作死狂衝,這種冷戰打法的預設背景是第三次世界大戰,這與今天見到的所有現代戰爭都有區別。它代表的其實是兩大陣營的終極之戰,是最殊死的搏鬥。

從蘇聯的279工程坦克上我們可以側面的感受一下這種“鋼鐵洪流”背後的殘酷,蘇軍為了能讓坦克與“戰術核爆”配合起來衝鋒,專門開發了這種具備扁平抗衝擊波外形,還具備4條履帶的怪物。在毛熊的腦子裡,坦克洪流是要頂著核彈衝鋒的。

波蘭曾經展出過一份1979年的華約地圖作戰資料,全歐都被標上了蘑菇雲標籤,在核彈開路的情形下,哪個國家能擋?冷戰時的雙方預備的就是核大戰,坦克洪流只是走個形式,配合核大戰而已。

如果撇除核彈因素,蘇聯的鋼鐵洪流也極難阻擋,許多坦克如T72、T64、T80等等在今天都不算落後,高峰期的蘇聯擁有55000多輛主戰坦克,雖說信息化能力方面那個時代的蘇軍比較低端,但在巨大的數量優勢以及世界大戰的背景下展開的突擊洪流,將是任何一場常規戰場的噩夢。

面對這種數量相當大,質量也不差的裝甲突擊,冷戰時的北約拿不出什麼好法子,他們大部分戰略都是以遲滯為手段,盡力拖住蘇軍腳步,然後謀求能用空中力量、地面機動火力殲滅對方。說實話,一廂情願的情緒非常重,而且往往討論到最後也會與蘇聯人殊途同歸,聊著聊著就上到核武器層面了。這很正常,冷戰時真正遏制住鋼鐵洪流的,也就只有核武器。

對於當代的軍事力量來說,就算冷戰時的軍事技術與現代有代差,常規戰爭中真要對上鋼鐵洪流也是一場噩夢,畢竟對方是以世界大戰級的核戰為背景的。

真正能形成作戰優勢的唯有信息戰能力與空中打擊能力,尤其是後者,畢竟這種“鋼鐵洪流”似乎沒有將蘇聯的空中力量包含進去,這就構成了戰場上的非平衡現象——只要誰家空軍夠格,便可以隨心所欲的欺負毫無制空權、信息化水平也不對等的蘇軍。

當然,前提是面對數萬輛蘇聯坦克和裝甲車輛潮水般的多角度入侵,該國的空中力量擁有將之消滅的能力,可千萬不不要鬧出炸彈砸光了,導彈沒庫存這種笑話。

中國、美國方面足以放一萬個心,絕對能用龐大的空軍和對地火力將鋼鐵洪流輕易的撲殺。但歐洲那些列強可就沒那麼保險了,自冷戰後他們的軍備就日漸廢弛,無論是空中還是地面,誰都沒能力單獨扛住蘇軍的鋼鐵洪流。

最大的問題還是兵力數字上,無論是東歐還是西歐,軍力的保有量都太低了,且許多部隊與定點打卡的上班族沒有區別,對付這種已經遠離憂患意識的國家,二戰時第三帝國的戰史幾乎可以說明一切。試想當年他們連依靠1、2、3號坦克的德軍都打不過,今天能攔住數萬的氣勢洶洶的蘇聯洪流麼?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歐洲國家恐怕一個都不夠格,他們空軍維持的規模太小,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就曾經表態過,德軍128架“颱風”戰機僅39架能飛。後來又摔了兩架,這一下子就讓德軍損失了5%的戰力。此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整個德軍平時只維持10架颱風隨時能作戰,實在是寒酸的可以。

英國空中力量比德國空軍要強那麼一點,它們此前有36架“狂風”和32架“颱風”,各種作戰飛機有210架,“狂風”後來全部退役,換成了F35戰機,2019年1月的F35的裝備情況是17架,“颱風”數量為102架,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什麼戰機了。

法國算是歐洲如今最有出息的國家,擁有歐洲最大規模的三代機群,其中幻影2000與陣風的保有量都為100架以上,主要依靠的也是多功能戰機對地。

至於坦克方面就更不用提了,按《簡氏防務》曾經的報道,德軍只有244輛豹2坦克在役,而完好能開的只有95輛,86輛坦克缺少配件已經年久失修。

英國坦克上比德國也強那麼一點點,他們有227輛挑戰者2可以使用。法國也差不多,保有200多輛勒克萊爾坦克,但大量的型號都需要升級。

總的來說,歐洲國家單打獨鬥是懟不住鋼鐵洪流的,他們雖然具備先進的技術能力,但綜合戰爭能力實在經不起搞,短板太大。但如果以歐盟或者北約為主體聯合作戰的話,應付掉鋼鐵洪流則不成問題,畢竟數量、質量、戰略縱深的問題都彌補了。

所以,中、美、歐方面,依靠空中力量和信息化優勢,再加上龐大的軍備力量,抵擋住冷戰規模的常規裝甲洪流不成問題,但如果涉及到真正冷戰時的那種大戰級裝甲洪流,估計有核國家之間都不存在真正的勝利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