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爨[cuàn]底下村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斋堂镇,全村姓韩,相传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爨”原意有灶的意思,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许有避难之意。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全村现有人口29户,93人。整座村落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惯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爨底下村落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体,基本由正房、倒座和左右厢房围合而成,部分设有耳房、罩房。主要分为山地四合院、双店式四合院及店铺式四合院。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四合院的附属建筑主要有门外影壁、门内影壁、门楼、拴马桩、上马石、荆芭棚等。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民居装饰有砖雕、石雕、木雕、字画等,如喜鹊、蝙蝠、牡丹、荷花、莲蓬等,装饰的主要部位集中于建筑的屋脊、檐口、墙腿口、门墩石、门窗、门簪、门罩、墙壁及影壁等处。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受家庭地位、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其装饰部位、内容及精致程度等均有差异。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全村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四合院整体精良,布局合理,建筑风格既有江南水乡窗、楼、室等细节、局部处理上的风韵,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体的气势。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灰瓦飞檐、石垒的院墙凝重厚实中透着威严、恬淡平和中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被称为“京西的布达拉宫”。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除了布局精妙的四合院,爨底下村的街道和胡同的设计也十分巧妙。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爨底下村街道、胡同多用青石、灰石、紫石板铺路,质地坚固而漂亮,雨过天晴各色石板映射出迷人之彩。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而院内多用方砖铺地,夏天不热,冬天不凉,走路不滑,还可调解院内湿度。地下则建地窖用以储存蔬菜、果品,因可用气孔、窖盖儿调解温度,萝卜、土豆等能储存数月。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地面上,镶嵌外方内中央有圆洞的六个石窝,到秋季,六个等距离对称的石窝内树起六根带叉木桩,搭放荆芭,上晒粮食,下可行人。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粮食晒干下棚,将木桩拔掉,既方便又漂亮,可谓:构思巧妙。2009年,爨底下村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如今是国家3A级景区。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爨底下村也是有名的影视基地,电影《投名状》《最爱》《手机》都曾在此地取景过。截至目前,爨底下村共接待了电影、电视剧组60余个。

北京最美古村落 电影《投名状》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达拉宫”之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