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古村落——东源县塘心村

塘心村位于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建于清朝同治二年。全村居住387户人家,总人口1750人,常住人口1300人。塘心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村民有十几个姓,但以陈姓为主,他们早在明代就从中原迁居此地,并在此繁衍生息。

历代塘心村村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留下了一座座规模宏大、工艺精湛,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它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一幅岭南客家古村落的美景图。

这里的壹修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河源式的大宅院,在这座大宅院里留有富于时代烙印的“墨宝”“涂鸦”,真可谓是“大宅院里历沧桑”。

壹修堂

古村落——东源县塘心村

塘心村最有特色的古民居,始建于清同治二年,同治六年主体建成后停建两年,同治八年(1869年)全面竣工。该屋由当时河源最大的木材商陈佐卿所建,坐东向西,面积约5000平方米,设计独特,比广州陈家祠早建20余年。广州陈家祠的图纸是参照壹修堂的。壹修堂是岭南客家古民居的代表作,主体为独特的蝴蝶形半围龙客家民居,集私塾、粮食加工厂、厕所、碉楼、戏楼、花胎和古水井于一体,人们的一切生活所需和活动均可以做到足不出屋。碉楼上设有对外的观察口和枪眼、炮眼,防御系统非常全面。该堂呈三进两横屋布局,是典型的客家方屋式结构。主体建筑由斗门、头门、上下两堂、左右横屋、戏台及护台(花胎)构成;附属建筑位于主体建筑右侧,由两栋横屋和一栋碉楼组成,粮食加工场及家畜圈舍和陈氏私塾,为后来加建。主体建筑呈方形,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37米,总进深52米,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中路为夯墙,两横屋为夯土墙基,泥砖墙身;右横屋前延伸而建有一斗门,左横屋前延伸而建有一戏台,戏台两层木阁楼,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粮食加工场和私塾位于主体建筑右侧,总面阔24米,总进深30米,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横屋硬山顶,前侧有镬耳封火山墙,夯土墙基,二层泥砖墙身,设木阁楼;内横屋为粮食加工场,外横屋为陈氏族人私塾;碉楼在粮食加工场横屋后段,面宽一间,高四层,硬山顶,瓦脊,夯土墙基,青砖瓦面顶层,木阁楼结构,四周墙身镶嵌有花岗岩射击孔;主体建筑后面有半围式花胎,花胎外框有一米高夯土护墙,花胎三级由低到高向外延伸,地面铺设三合土,镶嵌鹅卵石,镶有八卦风水图案和花岗岩球状风水龙眼等;在主建筑左侧约30米处有三个圆形井口,寓意三星拱照,井内四季水量充盈,清冽甘甜,但现由于农耕等污染,已不能再饮用。陈氏壹修堂整体保存完好,工艺精湛,雕刻精美,据考证该建筑师傅与广州陈家祠建筑师傅出自同一家。

古村落——东源县塘心村

壹修堂主要采用“三雕一塑一彩”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手法,木雕楼刻贴金艺术。其质地上乘,选料精细,手工精良,集五华石匠、兴宁名画工、省内书法名家的杰作于一体。将整栋屋设计装饰得美轮美奂,犹如皇宫金殿,其木料更称得上乘,历数百年不腐朽。特别是左横屋前延伸而建的木结构戏楼,属半露天式,久经风吹雨淋,丝毫无损,木料如故。更神奇的是,整栋楼从未出现过虫蚁侵蚀,得以保存完好。从风水角度来说:其屋坐东向西,日照时间充沛,也是浑然天成、恰到好处。

古村落——东源县塘心村

壹修堂里有个墨底彩画的“福”字

壹修堂的墙上,除建屋时画上鲜艳如新的牡丹蝴蝶图、麒麟嬉戏图以外,还有后人留下的富于时代烙印的“墨宝”或说“涂鸦”。这里留存有清代工匠的丹青墨宝,有民国时的驻军番号,有大革命时期游击队的豪言壮语,有大跃进时的总路线和巨幅的宣传画像,有“文革”期间的标语和“忠”字海洋,还有一些现在小孩子的戏言等,真可谓是“壹修堂见大杂烩,大宅院里历沧桑”。

古村落——东源县塘心村

三眼井

壹修堂建筑极富河源客家古建筑特征,是研究客家古民居建筑,特别是清建筑的重要标本。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考虑南方炎热多雨潮湿的气候,石柱高挺,利于通风散湿。陈氏壹修堂气势宏大,高大厚重的锅耳山墙、瓜柱抬梁式结构,突显明清代客家人民居与祠堂合一建筑文化的特色,及客家人建筑讲究防御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陈氏壹修堂在建筑用材上,较多采用花岗岩和青砖及泥砖;在建筑技艺上,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整个宗祠建筑群庄重大气,又不失古朴典雅。

塘心村从明代立村以来,其村址未有变动,村落原形态保存较为完好。陈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历经多次历史变革,其屋宇尚保,主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动。塘心村周围仍保留着大量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工艺精湛的明清时代的古建筑,与陈氏壹修堂相互呼应、有机结合,历史风貌保存较完好。陈氏壹修堂强调“天人合一”,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正面以及背面,均有较开阔的农田、山地和水域,传统的客家农耕文化与宗族文化融为一体。

古村落——东源县塘心村

塘心村除了壹修堂,周边还建有十多栋典型的客家古民居,它们是下新屋、老屋、楼下屋、两阁楼、官厅屋、塘太屋、塘美屋、老黄屋和肖屋等。

塘心村人讲究孝道,讲究知恩图报。其先祖陈佐卿就是这样的人。陈佐卿,乳名陈亚石,生于道光年间,后考中秀才,是当时河源最大的木材商。惠州府知府到龙川剿匪时,亚石慷慨解囊,助其粮食及钱财,后他俩成为挚友。由于亚石乐施好善被众商推选为蓝口一带的商会会长,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当年的水灾都是由其牵头筹捐救济灾民。他的孝道也是远近闻名。祖母仙逝后几年,他为其做的风水坟地,可以说河源地区最大原祖地之一。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工期历时三年。当时按风水师所说,对面山要搬成平地,他就用重金雇人搬土,搬了三个月,支用八百六十多人。但因山是异姓之地,最终不能如愿。坟地背后,是用人工填成龙形的背。两边舍手(坟地一种附属)也是用人工填土,真可谓愚公移山。这都是主人对祖母的养育之恩的报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