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短板依然困擾中國製造業

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在六月底落下帷幕,在1359名參賽選手中產生多人,將參加明年在俄羅斯喀山舉辦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向世界展示中國“大國工匠”的風采。

但在能工“小”匠們汗水閃耀的背後,人才瓶頸與技能短板依然困擾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如何在當下全球激烈的產業競爭中進一步打造“工匠強國”,仍需上下合力,聚力破障。

“從各項目反饋情況看,選手們整體水平比上一屆有所提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說。

從2011年首次參賽,到2017年位列獎牌榜榜首,中國在國際技能賽場上的表現漸入佳境,新生代“賽場英雄”的脫穎而出離不開我國日益增強的技能培養能力。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技工院校2490所,在校生338.2萬人,全國技工院校畢業生2017年就業率達97.7%,部分骨幹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我國很多技工院校擁有較好的設備設施,掌握了前沿的人才培養標準,並與企業生產實踐緊密對接,能夠把最先進的生產技術轉化到教學中,在很多項目上達到了與世界接軌的技能水平。”張立新說。

然而,當我們將目光從賽場轉向一線時,一個嚴峻的現實浮出水面:在當前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中國製造面臨“技工荒”。

有這樣一組數據:全國技能勞動者為1.65億,佔就業人員的21%,高技能人才約4791萬人,僅佔就業人員的6%;勞動力市場中,技術工人的求人倍率保持在1.5以上,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以上水平。

“這既與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不高、收入水平偏低有關,也與輕視技術水平的社會氛圍、缺乏追求技術成才的思想有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說。

此外,收入待遇水平總體不高,也是難留技術能手的一大原因。

缺乏進一步上升渠道是影響“賽場英雄”繼續成長髮展的重要障礙。“從職業技能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國的職業技能標準只有5個等級,很多技能人才達到最高標準後難以獲得繼續發展的通道。”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袁良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