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交通与土地(十五)——石家庄轨道沿线土地价值分析

5.6 石家庄轨道网职住平衡分析

职住平衡有利于缓解高峰时大量通勤交通压力的情况,但在当今交通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而且居住地的选择涉及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因素,人们已经不仅仅以空间距离来选择居住地,而以出行时间选择居住地点。

「原创」交通与土地(十五)——石家庄轨道沿线土地价值分析

以北京石景山的调查数据为例:

「原创」交通与土地(十五)——石家庄轨道沿线土地价值分析

图5.5 北京石景山职住平衡调查样本图

我们可以看到在居住在石景区区域的人们除了在本地工作以外,大部分的工作岗位均分布在各个轨道沿线,这也是当今职住平衡研究的一个新的趋势,不再追求小范围的职住平衡,改为追求整个轨道网络的职住平衡,这也有利于吸引客流采用轨道交通的方式出行。

「原创」交通与土地(十五)——石家庄轨道沿线土地价值分析

根据石家庄相关调查,在2018年,如果一个人居住和工作地点都在轨道站点步行5-10分钟以内,那么他将轨道作为首选出行方式的占到47%,而看票价的占39%,也就是说在定价合理的情况下,在轨道影响范围内布置居住和工作岗位能吸引片区内的出行比例达到了86%,这显示了轨道交通强大的吸引力。

「原创」交通与土地(十五)——石家庄轨道沿线土地价值分析

按照已有的轨道线网研究结果,在轨道网内职住平衡的话,整个轨道的运行效率会达到最佳,我们对已批复的轨道1、2、3号线沿线土地(500米范围)统计如下:

「原创」交通与土地(十五)——石家庄轨道沿线土地价值分析

图5.7 石家庄轨道交通500米范围用地性质图

从图上分析图可以看出其基本符合近些年来由于城市边缘扩大和土地价格的挤出效应,城市边缘涌现出大量的居住小区和组团,而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北国商城——新百广场沿线的核心地带,由于新客站商圈尚未形成,高峰时期轨道客流的潮汐效应很明显。

同时结合《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客流预测报告》,以轨道1号线的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为例:

「原创」交通与土地(十五)——石家庄轨道沿线土地价值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行下车人数东兆通到新百广场站已基本消失,而上行上车人数从西王站到北国商城后开始锐减,即上行北国商城以东基本都是下车的了,上行新百广场以西基本都是上车的,反映了上下站客流极强的潮汐性,也反映了工作岗位分布的不均衡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