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岩茶的朋友,尤其是刚入门的茶友,经常会被“火功”一词搞得晕头转向,轻火茶、中火茶、足火茶、高火茶……
为什么岩茶要以火功论茶呢?今天,我们好好漫谈一番岩茶的“焙火”工艺。
什么是焙火?
焙火是岩茶制作的关键工艺之一,技术性最强,是形成岩茶独特的香气和茶汤口感韵味的关键工艺。火候的高低,直接反映在茶汤和叶底上。
以火为依据的焙茶方法,根据焙火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欠火、轻火、中火、足火、高火、病火。
焙茶的火候与炒菜、煲汤所用的火候有异曲同工之处。火候运用得当,则是助推器,有助于提升茶叶品质、延长茶叶的贮藏寿命;火候掌握不好,好茶也会毁于火中,饮则伤身。
01
火候不足,无法激发茶叶的内在物质。
焙茶的火候太低,焙出来的也就是常说的轻焙火的茶,这类茶不论哪个品种,虽然表现出香气明显,但是存在诸多缺点:干茶呈青褐色,茶汤淡薄,没有醇厚之感,喝完口腔内留有苦涩之感,最大的问题是青没有做到位,偏寒凉,喝多了伤胃,容易返青,三五个月后茶叶就腐败、变质。
此时,也许有人会问中火、足火焙茶焙茶就不会出现返青的问题了吧?请记住一个关键点:茶没有做到位,不管用什么样的火候去焙茶都不可能焙出一泡好茶。即便工艺完成了99.99%,剩下的0.01%的内在元素没有转化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还是会发生变化,品质不稳定,茶体没有实现“体均五行”,喝茶根本达不到“祛百疾”的功效。
02
以火代茶,茶味尽失。
为了杜绝茶叶出现返青的现象,有的制茶师以高火、急火焙茶,由于火温过高、吃火较急,焙出来的茶叶外熟内生,也可能直接把茶叶焙死了,这类茶我们称为碳化茶,焦味明显,汤色多为暗红色、黑褐色,茶汤浑浊,叶底全部或部分碳化,火味、焦糖味取代了茶味,喝多了容易上火、燥热,伤肺气,晚上喝还会引起失眠。
03
做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我们从出生时的懵懂无知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一步一步实现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接受教育、不断学习、改正自身的缺点,用文化知识提升个人修养,才能成为一个拥有饱满人格、充满正能量的人。
做茶如育人。工艺制作就是培育茶之所以成为茶的过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岩茶的制作过程,去除青毛杂香、水味杂陈,一步一步促进茶青内在物质的转化,直到茶青中的茶多酚、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等纯化到气雾化,再经过一年四季的醇化,茶叶达到中和纯正,成为真正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养生茶。茶叶没有做到位,就是陆羽《茶经》的“一之源”写着:“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做茶要谨记将“茶性”放在首位,依据茶的特征决定发酵的程度、焙火的温度与时间。焙火的关键是要把茶焙活了,而不是焙得半生不熟,或者焙空、焙死了。
做茶应遵循的理念
顺其茶性、做其茶气、致其中和
茶为万物之灵芽,有灵性、有活性,“初生于山,重生于锅,隐于茶罐,复活于杯”。
制茶是赋予茶叶第二次生命的培育过程,这就要求制茶师“顺其茶性,以茶为师,看茶做茶”,制茶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茶为主,根据茶叶的特征决定焙火的温度、时间,陈放时茶叶的变化而决定复焙的温度、时间,而不是笼统地以轻火、中火、高火、足火等“标准”去焙茶。
试问,同一山场、同一品种、同一时间采摘的茶叶,发酵程度不同,焙火的时间和温度还能完全一样吗?
閱讀更多 茶人和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