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夷陵之战赢了会怎样?

小意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刘备如果在夷陵之战赢了,他会选择先进攻曹操呢?还是先进攻孙权?或是罢兵言和,重新恢复三国鼎立的局面呢?我觉得应该是后者,也就是说,刘备赢了,局面会恢复到关羽没死的态势,为什么这样讲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为了什么?战略目标是什么?夷陵之战开打前,刘备发动全军为关羽发丧,口号是为关羽报仇。难道是仅仅为了给关羽报仇吗?不是的。

如果刘备是为了给关羽报仇,那么夷陵之战胜利后,他会顺江而下,顺势夺取建业,抓住孙权,颠覆东吴。刘备有这个实力吗?没有。这一点刘备很清楚。也许刘备有这个信心,但是现实情况不允许他这么做。

一旦刘备夷陵之战胜利,重新夺取荆州。那么北方的曹魏就会立马增兵襄阳和樊城,然后坐等刘备和孙权内斗,刘备胜了,魏国会偷袭荆州。刘备败了,很可能连荆州都回不去。因此,战争的范围只会局限于荆州领土,而不会往东再扩大。这也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真正战略目标,那就是夺取荆州

诸葛亮早期在隆中时就对荆州的地理位置发表了很透彻的见解,荆州地处魏、蜀、吴三国的中心,北有汉水,南有长江。哪一方占领了荆州,都可以以荆州为中心辐射其他地区。荆州和魏国的缓冲地带是南阳郡,但是当时襄、樊被曹魏所占领,所谓的缓冲地带就消失了,襄、樊成为蜀和魏的焦点。魏国失去襄樊,则许昌不保。蜀国失去襄樊,则非常容易失去整个南郡,退守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长江北岸的江陵

而蜀国和吴国在荆州争夺的焦点是江夏郡,吴国占领江夏郡,则可以顺势渡汉水占领南郡。蜀国占领江夏郡,则可以顺着长江畅通无阻的抵达建业,威胁东吴。

所以,如果刘备夷陵之战胜利了,他会立马发兵顺着长江夺取江陵和公安,然后停止行动。以公安为据点重新招降南部四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以江陵为据点,发兵北上扫清南郡境内的魏兵,重新将魏军赶至襄阳和樊城,巩固南郡的形势,恢复原来的兵力部署。

等到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他会和东吴重新缔结联盟,然后一致对外,北上伐魏。那么此时刘备有实力伐魏吗?我们要看一看,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能保存下来哪些将领和多少士兵。

夷陵之战,刘备丧失了如下将领,开拔前张飞被人所害,夷陵之战火攻时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傅肜、程畿等人战死,

杜路、刘宁投降了东吴,黄权投降了曹魏。蜀军在战斗中共损失约8万人左右。

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将军义阳傅肜为后殿,兵众尽死,”畿曰:“吾在军,未习为敌之走也。”亦死之。

如果刘备夷陵之战胜利了,那么这么多将领和8万士兵就会存在,这对于刘备来说是很大的资源。益州以南四郡也不会叛乱,不用浪费时间南征这些蛮夷之地。刘备可以从容的依照当年诸葛亮的设想,选一上将,从荆州出发,攻取襄樊。然后亲率汉中主力攻取关中。这样的话,魏国危矣。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吗?很可惜,不会。为什么呢?

还是那句话,魏、蜀、吴三方谁都不愿意放弃荆州,如果刘备从荆州北上伐魏,那么孙权还会像当年偷袭关羽一样,再次偷袭荆州。这样的话,蜀、吴联合会再次破裂,双方又会因为荆州而大大出手。因此,刘备最好的状态就是防守荆州,然后从汉中出兵去占领关中。此时马超还没有死,依照马超在关中的影响力,刘备出汉中入关中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这就是刘备夷陵之战胜利后战争的发展趋势,刘备最好的结果就是恢复关羽未死时荆州的状态,这也是他发动夷陵之战的真正目标。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如果刘备夷陵之战胜利了,那么刘备就会恢复原来占领荆州时的实力。具有汉中、益州、荆州这些地盘。刘备不会轻易东向伐吴,否则荆州会被曹魏偷袭。刘备也不会轻易北上伐魏,否则荆州会再次丢失。因此,

荆州的大战略就是防守、防守再防守。至于刘备在荆州立稳脚跟后如何北上伐魏,主要靠诸葛亮和马超这两个人给他规划了。可惜的是马超也处于病重状态,刘备也老态龙钟,北伐的大事很可能要被诸葛亮接任。转了一百圈,如果诸葛亮还是那样谨慎的用兵,那么蜀汉的最终结局不会改变,还是会被曹魏灭掉。


每日趣评


很多朋友关于三国历史的了解是基于《三国演义》的,但《三国演义》里的叙述很多不符合史实,夷陵之战尤其如此。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举七十五万大军东征,以优势兵力被东吴击败的。实际上夷陵之战中吴蜀的兵力基本相同,都在五万人上下,本文的分析也是基于历史真实,并非三国演义。

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中最后一战,定鼎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但夷陵之战的输赢其实对于两方都有偶然性,东吴胜了刘备,主要是战术得当和运气成分,并不是实力胜于刘备。


在东征之前,所有的劝刘备东征的人,包括蜀汉诸葛亮、赵云,东吴诸葛瑾等人,理由都是“国贼是曹魏,应该先伐魏后伐吴”,并没有人认为刘备会打不过东吴。

实际上,刘备起于草莽,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小贩,奋斗了一辈子变成了季汉的皇帝。无论是魏蜀吴三方,臣下也好敌人也好,都公认刘备是当世人杰。反观孙权,继承了父兄基业,除了保住了江东一片以外,到死都没能突破合肥扩大地盘,靠着偷袭得到荆州,当时的人都认为刘备一来孙权就得败,甚至连孙权自己也没有信心,所以屡次求和。

当然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刘备出人意料的大败,蜀汉只能偏安益州一隅,注定了灭亡的命运。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胜了呢?

我认为,就算打胜了,也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收回荆州全境

蜀汉的疆域鼎盛时期,即公元214年刘备收蜀。当时的刘备集团占领了益州和荆州的绝大多数地盘,孙权和曹操只在荆州拥有几个县而已。也就是在那年,东吴向刘备提出了“还荆州”,刘备集团强硬对待,刘备亲率部队与关羽回合,准备暴力对抗,双方剑拔弩张。但就在谈判的关键时期,曹操进攻汉中,刘备必须回军去防御曹操,所以不得已之下,刘备只得妥协,让出荆州三个郡给东吴,以求吴蜀联盟不要破裂,史称“湘水划界”。



湘水划界之后的地图大概如此,也就是关羽北伐时形势图,所谓“大意失荆州”不是丢的整个荆州,而是丢了关羽掌管的荆州三个郡。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胜利,则荆州对于东吴来说根本没有守住的可能。扬州(也就是江东)靠着东吴水军有可能自保,荆州陆战,在生力军失败的情况下,不可能守得住。而且刘备还需要防御北方曹魏的进攻,不太可能一口吞下东吴,这种可能性比较大。

胜利之后,刘备集团占据整个益州和整个荆州及汉中。

第二种可能——南北朝

如果刘备一鼓作气呢?

这个一鼓作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刘备夷陵之战巧胜,让东吴彻底丧失了抵抗信心和能力,一鼓作气快速占领江东。另一种可能是占领荆州之后养精蓄锐,曹丕像个傻子一样按兵不动,等着刘备二次东征占领江东。

如果吞并东吴,刘备将会拥有这样的疆域——

南北朝将会提前到来,季汉政权与曹魏隔江对立。

其实哪怕吞并东吴,占领整个南部中国的刘备政权在实力上也依然不如曹魏,因为人口和生产力要远逊于北方。

但是,当时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

在刘备夷陵之战时,曹操新丧,曹丕继位。曹丕这个人评价一直很一般,志大才疏能力有限,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在治国理政和军事上的能力都胜于曹丕。占据整个南方的季汉,如果战略得当,北伐未必不会成功。

其他可能——大乱斗

其他的可能性,就取决于曹魏集团了。

如果刘备战胜后,曹魏相约和刘备一起进攻东吴,有可能东吴一部分会被曹魏所得。别以为刘备不会跟曹魏合作,所谓的“汉贼不两立”只是一句口号而已,为了在夷陵之战前减轻曹魏压力,刘备在曹操死的时候还亲自派使者去吊唁。

而如果曹魏趁刘备后方空虚进攻汉中的话,则结局未可知。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刘备很可能跟动物议和而回兵救援,那样的话,局面就没法预料喽~


小约翰


夷陵之战若是刘备胜利,那么最好的结果只会是刘备夺回荆州,而且夷陵之战若是蜀汉胜利,其实蜀汉可能灭亡的更快!为何这么说?因为当时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存在,那就是曹魏的曹丕。要知道当时东吴同曹魏已经是暗中结盟,曹魏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首先若是夷陵之战刘备是惨胜(这种可能性在当时是最大的),那么曹魏势必趁机出兵袭取荆州之地,坐收渔翁之利。而蜀汉失去了东吴这一盟友,势必难以阻挡曹魏的进攻。其实蜀汉历次北伐,东吴都牵制了大量的曹魏兵力,所以蜀汉仅仅凭自己一国之力,恐怕灭国之日不远矣。



夷陵之战其实根本上来说,是因为蜀汉势愈隆,东吴害怕占据荆州和益州的蜀汉,会顺江而下,届时东吴无险可守。荆州对于东吴来说,就是江东的门户,如果在其他人手里,就必然是悬在自己头上的一把剑。所以刘备即想拿到荆州,又想结好东吴,显然是不可能的。


刘备伐吴的时候,为何满朝文武都劝阻,其实就是因为荆州已经失去了,无论伐吴成功与否,蜀汉都捞不到好处。因为蜀汉的敌人最主要的就是曹魏,若是失去东吴的支持,那么只会导致曹魏加快灭亡两国的步伐。


小司马迁论史


这个假设提得很好啊,我就说说我的看法。

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获胜,那刘备就会率军乘胜追击收复荆州,收复荆州后刘备可能就不会回成都了,刘备会自己守荆州同时有张苞关兴等辅佐,而成都会由诸葛亮辅佐刘禅,这样一来隆中对战略还成立。

如果上天能在给刘备十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刘备就会把荆州治理的比关羽还好,刘备收复荆州后会和东吴暂时和好,在荆州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和诸葛亮两面夹击曹魏。

可天不遂人愿,刘备夷陵惨败后托孤白帝城,至此,隆中对战略彻底瓦解。


天宇的文史情怀


荆州对魏、蜀、吴都很重要:孔明、刘备在隆中为未来的蜀汉国蓝图战略规划时,就把荆州作为重要的北伐根据地;而东吴版《隆中对》的作者鲁肃也立劝孙权占据荆州,事实上三家瓜分荆州后,刘备占据上游,他撒尿会影响孙权的喝水,翻烂《三国志》,你会认同苍茫大地的看法,魏、蜀陆军战力要胜过东吴,何况关羽水陆指挥全能!为了东吴安全,孙权对刘备占领的荆州、公安等志在必得!于是有了吕蒙偷袭荆州!

当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后,形势变了。刘备失荆州,差不了丢失了蜀汉半壁江山,汉中是得地没有得民,还使他的未来北伐失去了一条进军路径,坦率地说:蜀汉两路伐魏,也不大会成功,蜀汉本身家底薄,两路出兵,犯了兵力分散的错误,不符合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

刘备发兵夺荆州,出于国家利益、面子工程、与关羽君臣情份等多重考量,决不仅仅是为了关羽报仇,刘备是老牌政治家,没这么幼稚!刘备出兵东吴,孔明至少是没有公开反对,他只是在刘备夷陵大败后,长叹一声:如法正在,必能阻止刘备伐吴,即便伐吴,有法孝直跟随,必不会败得这么惨!事实上,庞统、法正、孔明都是出类拔萃的军事人才。

下面苍茫大地切入正题,如法正在,夷陵刘备胜了,(没法正,刘备是打不赢的,你可以去读费曜先生的《刘备传》,刘备一生打败仗是出名的,一生就胜了两场,一场夺益州、一场夺汉中,这两场战役军事上都离不开法正这个影子,三国的走势会怎样?

刘备伐吴目的不是吃掉吴国,他知道自己没有这么好的一副牙齿,一时半会儿吞不下东吴,夺回荆州,吴蜀两国的战争就会暂时告一个段落。但吴、蜀经夷陵之战后,短期郎舅关系不会太融洽,无法指望吴、蜀联手去北伐。夷陵一战,刘备的蜀汉会化两三年时间休养生息,消化刚刚吞下的东西两川,总之,对蜀汉还是利好消息。

毕竟荆州保全了,蜀汉又重新多了差不多一半的兵员、财力,还拥有黄权的水师,更重要的是保全了刘备征战多年的精锐。刘备高龄可能还会在不久薨逝,还会托孤于孔明,一旦后方稳定,孔明还会北伐,可能北伐会顺利些,有马良就暂时没有弟弟马谡的事儿啦,失街亭可能避免,多占领曹魏些地盘没什么悬念,但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兵出荆州的统帅:蒋琬、费祎是管内政的得力人选,但作为一路统帅并不太合格,另外这两位力主对魏打局部有限战争,和刘备、孔明的兴复汉室的全面战争战略并不完全一致;魏延一代名将,但狂傲自负、不善于团结同事,尽管对蜀汉忠诚,但孔明对他并不放心;姜维新降,一时资历难以服众,另位孔明本是大权独揽、事无巨细的主儿,综合上述,孔明当家,大多还是亲自挂帅,兵出祁山的进军路线,因为荆州在蜀手中,必能牵制曹魏兵力,一旦孔明北伐顺利,东吴可能也会出兵合肥,这样蜀汉多抢点地盘还是可能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只能是忽悠蜀汉群臣及子民的政治口号,无非是宣示蜀汉正义的一个幌子!

这里还有个大前提,蜀汉荆州的守将应是智将加勇将,要守得住荆州!北面要防虎(魏)、东面防狼(吴),要让它们知难而退!蜀汉应该会吸取蜀汉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教训,所以孔明的《隆中对》战略应该会修改,荆州方向出兵北伐的可能性几乎是零!荆州孤悬在外,蜀将守不守得住荆州都是问题,遑论再分兵北伐!即便东吴兵出合肥伐魏,蜀汉仍应对吴存戒心,政治家行事的出发点是利益而不是信用,吴蜀友谊的小船为了个荆州不就说翻就翻啦?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不要相信政治家的一张破嘴!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孙权杀关羽、夺荆州的行为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主要原因,所以夷陵之战说白了就是双方围绕荆州归属问题而发动的战争。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三国之一的蜀汉政权,并大造战船、准备伐吴。

时间回到219年,刘备刚在汉中打败曹操,自立为汉中王。汉中之战后,刘备分封麾下的文武百官,势力也达到了鼎盛。当时的刘备除了据有益州以外,还有荆州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这与诸葛亮当初在《隆中对》里规划的“跨有荆州和益州”的战略设想基本符合。

东汉十三州(深红色部分为荆州)


219年,前将军关羽为了响应刘备在益州的胜利,也在荆州发动了北伐战争,包围了曹操的襄阳和樊城一带。一时之间,关羽军队声势滔天,连曹操也不得不避其锋芒、商议迁都的事宜。然而好景不长,孙权趁关羽北伐的机会,派遣麾下的吕蒙、陆逊等人偷袭南郡。曹操与孙权合力击败了关羽后,关羽镇守的荆州南郡、武陵、零陵全部落入孙权的手中。220年,关羽父子在临沮被孙权军队俘虏后遭到了斩杀。孙权夺荆州、杀关羽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刘备之前与孙权约定的“联盟”,更使得诸葛亮《隆中对》的设想化为泡影。

荆州七郡地图



因此,刘备称帝以后立即攻击孙权,尽起水陆两军5万多人沿江而下,深入荆州地界数百里。为了避免与吴军水师交战,刘备又命令蜀军舍弃战船全部上岸。刘备在荆州夷陵与陆逊相持了半年之久,始终无法前进,士气低落、后勤困难,最后遭到陆逊的火攻,一败涂地。乱军之下,蜀军只要依靠焚烧盔甲、粮草堵塞道路,才勉强保护刘备撤退回永安。夷陵之战中,刘备派出去东征的军队几乎全军覆灭,连随军的傅彤、马良、张南、冯习全部战死,镇守江北的黄权被迫投靠魏国。夷陵之战后不久,刘备在悲愤交加中病逝。可以说夷陵之战是蜀国丢失荆州以后又一重大的挫折,它不仅使得蜀国夺回荆州的梦想破灭,更使得诸葛亮后来的北伐不得不绕道遥远的汉中出兵。益州北部山川险阻、路途遥远,使得诸葛亮北伐多次徒劳无功。如果刘备能在夷陵之战中取胜,至少有三条路可以走:

最好的结果:统一南方,二分天下

夷陵之战后,刘备可能会分兵进攻荆州各郡。只要他在荆州重新站稳脚跟,就有机会攻击长江下游的孙权。平定江东以后,南方的交州也会归附于刘备集团。事情能够发展到这里,中国的“南北朝”时代将会提前到来,最终的结果就是魏、蜀平分天下。不过以刘备的兵力很难做到这种程度,因为孙权与江东的士族集团联系密切、民心依附。

一般的结果:夺取荆州,罢兵言和

夷陵之战后,刘备肯定会全力进攻荆州。当时的荆州7郡已经演变为了9个郡,主要是曹操在南阳郡的基础上分离出了章陵郡和襄阳郡,其余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江夏、南郡6个郡都在孙权手中。夷陵之战的失利会加大孙权防御荆州的难度,也会动摇东吴的军心。笔者推测刘备如果在夷陵之战取胜,或许会夺取孙权占据的荆州各郡,再与孙权停战。如果刘备的兵力足够强大,或许可以做到这种程度。

最坏的结果:平分荆州,吴蜀联盟

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后取胜,但又无法彻底打败东吴,或许会与平分荆州,重新回到214年“湘水划界”后刘备和孙权在荆州的归属划分。前提是刘备在夷陵之战取胜,而双方又同意何谈。就算不能取得整个荆州,刘备拿回的荆州三郡也有利于后来的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可以从荆州的汉水流域出兵,不必再翻越险要的秦川,劳师远征。


中外历史



这是个可笑的提问,

夷陵之战已经失败了,历史没有如果,那么就来个如果吧,如果刘备战胜东吴,把东吴灭了,那么蜀汉也遍体鳞伤,只伸一口气吧,魏国大军一到,顺势把将死之蜀一口吞了,统一三国就会提前四十年,中国百姓就会提前四十年过上安定的生活。


老林230627576


如果赢了夷陵之战?那这个赢又是什么概念呢?

夷陵之战,表面上是刘备集团兴兵伐吴,但事实上从战争的一开始刘备就无法扩大战果,夷陵之战初期,由于三年前汉中之战和荆州三郡遭到东吴集团偷袭,刘备的军事力量损失惨重,以致于夷陵之战爆发前刘备倾其所有只能拿出4万机动兵力,即便中途加上了五溪蛮夷的1万雇佣兵,兵力也只有5万,这点兵力想灭亡东吴完全是痴人说梦,最大限度也只是能勉强进攻荆州,所以夷陵之战,刘备即便获胜,最大限度也只能夺取荆州或者一部分,勉强恢复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前的势力。



如果刘备能够赢下这一战,不能说彻底逆转三国的实力对比,但至少自己的处境也能够更加轻松,不会受困于西南一隅,北伐魏国也能有更多的路径,还能得到至少数10万人口,军力和经济实力都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反之魏国方面,自己的防卫重心也开始不只局限于汉中地区,也包括荆襄地带,魏国的防线会进一步延长,既增加了蜀汉的进攻优势,又加深了魏国的防卫困难,虽然蜀汉与魏国仍然存在巨大的实力优势,但也更加了更多的变数。


辽宁资深球迷


这个问题问的相当有质量。

我个人觉得,当时以刘备的兵力和武将配置,确实是有可能打赢的。但是能有多少收获却又有2种可能性,分开讨论。

可能性1,全取东吴全境,兵临建康,生擒孙权。东吴灭亡。按三国演义所说,当时曹丕的策略是坐山观虎斗,等一方战败,再去攻击胜利方,可以统一天下。假设刘备全取东吴,与曹丕还有一战,此战凶多吉少,很有可能是战败,不过也有可能僵持住。

坏情况就是刘备先取东吴,再败给曹丕,一来一回等于帮曹丕打下了东吴。你再经营荆州和西蜀,也很难阻止魏国统一了。

好情况就是刘备超神杀戮,先取东吴,再败曹丕,无人能当。大家听说过一个哥们叫刘秀的么?就是那么秀。比陈独秀还秀。发一封邮件,让诸葛亮按照隆中对说的,两路出兵,马超当时还想着报仇,刘备自己正面,马超去西凉立威,分分钟魏国就难受了,可能可以统一。

第二种可能性,正面战争僵持住了,刘备虽然击败了陆逊,却也没有能力攻击东吴的老本家,那很正常,曹操开始就没人在东吴的地盘打赢过东吴。那么刘备收下荆州。暂时言和。那么就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就是关羽尚未北伐的局面。各自发育。未来慢慢打呗,可能诸葛亮就不是六出祁山了,可能就六处荆襄樊了。补给比岐山好很多,说不定能打,能不能打下比较难说,等诸葛亮挂了以后,还是魏国的天下。


小僧鸠摩智装逼没输过


夷陵之战,是刘备伐吴时的一场重要战役,刘备在这场战役中大败而归,蜀汉军队损失殆尽,刘备不久也病死白帝城,使得本来蒸蒸日上的蜀汉从此走了下坡路。很多人不禁为刘备惋惜,认为是他的一时疏忽大意致使输掉了战争。其实,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刘备其实很难取胜,即便胜了夷陵之战,也很难消灭孙权集团。



第一,战略方向上的错误。刘备伐吴的重要原因,是孙吴背信弃义,偷袭夺取了荆州,杀害了关羽。刘备和关羽是结义兄弟,愤怒之下,才要举兵报仇。但伐吴之前,诸葛亮等人苦苦劝阻,因为蜀汉的主要敌人是曹魏,应该继续坚持“东和孙权,北拒曹魏”的战略,伐吴只能使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诸葛亮主张对孙吴还是应该采用外交手段进行斡旋,不宜兵戎相见。但刘备和张飞不听,坚持伐吴。这就犯下了一个大错,就是战略方向上的偏差。我们都知道,如果战略思想上有误,是很难取得战争的胜利的。

第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刚才我们说了,刘备伐吴的战略是极其有问题的,是不太可能取得胜利的,因为受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伐吴根本不是明智之举。

首先,从政治军事上来说,当时的形势是,曹魏统一了北方,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军事强大,可以说曹魏是一家独大,而且时时都在想着灭掉孙权、刘备。刘备伐吴时,其实北方的曹丕一直都在密切注视战争的走向,如果刘备胜了夷陵之战,曹魏肯定会有军事动作,而不会放任刘备消灭孙权集团、使蜀汉发展壮大。

其次,当时蜀汉立国不久,当方面都不稳定。刘备伐吴是在自己称帝三个月之后进行的,当时的情况是,刘备刚刚夺取了西川和汉中,人心不稳、局势不稳,南方的少数民族控制区域还时常作乱。很多人说刘备伐吴不带诸葛亮等于自己作死,其实诸葛亮劝阻刘备、刘备心中不悦只是其中一个小因素,最主要的是当时蜀汉建国不久,必须要有一个能力超强、威望极高的人来留守主持大局,除了诸葛亮,好像没人能够胜任。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刘备伐吴的时机根本不成熟。

再次,孙权集团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刘备伐吴时,孙权在江东已历三代,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民富物丰、基础牢固,而且孙权手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孙权又很会用人,夷陵之战就是他力排众议、坚持启用陆逊而取得的胜利。夷陵之战前,刘备军队势如破竹,取得了一些战术层面的胜利,但是孙权集团的主力没受什么损失,而且如果陆逊坚守不战的话,劳师远征的蜀汉军队是拿他没办法的。即便没有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也还是有其他办法的,而且即便是刘备赢了,恐怕也是惨胜,根本没办法彻底消灭孙权集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