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下的“共享医疗”:深度聚焦共享医疗的困境与未来!

导语:

共享+医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现如今,“共享经济”可谓是炙手可热,出现在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惊讶的发现以前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共享的方式来解决:出门打车难,有滴滴;租房难,有短租平台;吃饭难,有外卖软件。

既然共享的方式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许多困难,那老百姓最关心的看病难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可以说,共享医疗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但是它本身却又存在着众多的变数,今天和睿养老就为大家深度解读热议下的“共享医疗”。

一、共享医疗

共享医疗的核心就是激活现有体系内的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充分市场化流动,平衡不同地域、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供需不均衡局面,提升医患精准匹配,推动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的政策落地,实现医生、患者、医院等多方共赢。

热议下的“共享医疗”:深度聚焦共享医疗的困境与未来!

事实上,医疗共享的前提条件在我国是具备的。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有14.4%的医师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即每工作日低于8小时,结合我国目前近289万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至少有近42万医生能够在工作闲时进行分享。特别是在一些门可罗雀的小医院,医生和护士资源有闲置的现象,完全可以实现共享。而在医疗设备和病床方面,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率较低,同样造成了医疗资源的闲置。

共享医疗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这些优质的医疗资源走出机制的牢笼,尤其是优质的人才资源。

而多点执业政策的推出,正是为了让这些优质的医疗人才资源流动起来。

医师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行为。

我国从09年医改以来,开始逐步推出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北京、浙江、深圳和黑龙江等多个省市都已逐渐放开医生多点执业。

热议下的“共享医疗”:深度聚焦共享医疗的困境与未来!

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为优质的医疗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提供了政策保障,将医生资源从医院中部分释放出来,与有需求的实体医疗机构相结合,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二级或一级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等,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目前医疗共享的应用,大体上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

线上医疗共享以在线问诊为主,目前国内在线问诊竞争激烈,市面上已经涌现了大量的在线问诊功能产品。据相关统计,国内包含在线问诊功能的App有将近500个,包括综合性平台和面向中医、慢性病等垂直性平台,纯线上问诊平台和线上线下平台,诊前指导/健康咨询平台和诊后随访平台等多种不同类型。

热议下的“共享医疗”:深度聚焦共享医疗的困境与未来!

线下医疗共享方式较多,如医疗商场、多点执业、医生集团、医疗设施分享等模式,线下模式是将来医疗共享探索的主要方向;

热议下的“共享医疗”:深度聚焦共享医疗的困境与未来!

二、国内共享医疗尝试

1)医疗商场:杭州全程国际medical mall

热议下的“共享医疗”:深度聚焦共享医疗的困境与未来!

全程国际是由杭州解百、迪安诊断、百大集团三家上市公司于2015年共同筹建,注册资本6000万元,致力于打造一个链接顶级医疗资源,为高端人士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提供预约诊疗、健康管理等服务的医疗服务平台。

2017年9月,浙江省卫计委正式批复同意了杭州江干全程国际Medical Mall的医疗资源共享模式,允许杭州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为入驻全程国际Medical Mall的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医技科室及药房、手术室等共享服务。

热议下的“共享医疗”:深度聚焦共享医疗的困境与未来!

杭州医疗商场Medical Mall落户江干区的杭州大厦501城市生活广场9-22层。目前已有多家国内知名专科诊所入驻Medical Mall,包括张强医生集团下属的思俊外科诊所、唯儿诺儿科诊所以及口腔、医美等诊所,加上与邵逸夫医院合作建立的邵逸夫国际医疗中心,Medical Mall几乎囊括所有医疗科目。

热议下的“共享医疗”:深度聚焦共享医疗的困境与未来!

Medical Mall相较于传统医院最大的区别就是将基础医疗设备和服务进行共享,主要包括基础的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等服务。由共享医院提供药房、手术室,并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入驻诊所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无需重金投入,并且Medical Mall对入驻诊所的科室设置不做硬性要求,只是会根据市场接受度和运营管理情况,以3—5年为周期进行考核淘汰。

Medical Mall的出现将会给体制内的医疗机构带来三方面触动:

一、必须更加关注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体验;

二、无论在哪执业,医生都必须意识到自身技术和口碑的重要性;

三、共享服务模式对一些优秀医生自主创业会产生吸引力,对整个医疗市场的优胜劣汰,社会办医层次水平的提升都会形成助力。

2)多点执业平台:广州大医汇

热议下的“共享医疗”:深度聚焦共享医疗的困境与未来!

2017年7月2日,大医汇共享医生平台在广州正式启动建设。大医汇医师多点执业共享平台是由弘康医生集团联合数十位医学专家发起,共建共享联合执业,聘请医院管理人员运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或诊所。

大医汇项目落户于广交会展馆旧址,医疗用房近2万平方米,共设置11大类临床专业科室,23个临床科室,1个体检中心,146间诊室,5间日间手术室。一期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可接受2000名资深医师入驻执业。

热议下的“共享医疗”:深度聚焦共享医疗的困境与未来!

2017年12月23日,大医汇正式开业,大医汇除了提供包括日间手术在内的日间门诊,还特别提供夜诊服务,以便同公立医院错峰服务,方便白天因工作而无暇看病的市民。

大医汇还将探索网上诊疗,让网上、网下的诊疗工作融为一体,使百姓就医更加方便,并力争将大医汇打造为医生创业的平台,众多医生集团的进驻已经开启了这种“医生集团航母平台”的探索。

目前与大医汇签约的高级职称医生已达500余人,其中签长期合约的约300多人。开业当天,大医汇还先后与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十大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弘大影像、超声汇、佑道减肥、杏林中医、馨康皮肤科、弘康神经内科、弘康心理科、弘康骨科、弘康耳鼻喉科等签署了进驻协议。

“医生的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是当前的一种大趋势,以后多点执业的医生就像是飞机,可以到处飞,但每到一处都需要一个机场依靠及提供后勤服务,在我看来,大医汇就是一个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机场。”上海冬雷脑科医生集团董事长宋冬雷表示。

目前国内最大的医师多点执业共享平台首推大医汇,在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出台后,大医汇迅速为医师们搭建起规模大、配套齐全、管理理念与时俱进的共享医生平台,定位为百姓身边最大的基层机构和名医多点执业机构,借鉴了分享经济理念的共享医生平台或将是未来医疗服务的方向之一。

三、共享医疗面临的难点

虽然共享医疗在国内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这一些制约因素,目前来看,共享医疗主要面临着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多点执业政策落地困难,很多医院考虑到市场竞争力、管理难度和患者可能被分流等多方面原因,对于多点执业政策往往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并不鼓励医院医生外出执业;

二是医保体系尚未打通,大部分医疗分享活动尚未纳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政策法规亟待完善,现有的管理规定大多按照传统医疗机构的要求设置,在执业类型、资质审批、医疗规范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一些规定不适用于共享医疗新业态;

四是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导致共享医疗行业处于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发展阶段。

四、共享医疗的未来

虽然共享医疗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共享医疗的未来却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医疗资源的共享,不仅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便利,而且还为百姓得到一站式的医疗服务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经初步估算,2016年中国医疗分享市场交易额约为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主要集中于在线问诊、手术两个领域。未来共享医疗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加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国内共享医疗有望实现翻两番的增长指标,超过600亿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度的完善,将来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将出现包括共享医生、共享诊室、共享技术、共享设备、共享手术室、共享床位、共享病源、共享医保、共享信息等九大共享医疗服务形式。届时,共享医疗将深入到医疗行业的各个领域,真正为人们的医疗服务带来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