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堂」丨長者飲食照料——基礎服務篇

「小課堂」丨長者飲食照料——基礎服務篇

長者健康飲食原則

“三定”原則:定時、定量、定質。

“三高”原則:高蛋白、高不飽和脂肪酸、高維生素。

“三低”原則:低脂肪、低熱量、低鹽。

“兩戒”原則:戒菸、戒酒。

護理小貼士

1、瞭解老年人生理特徵變化,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① 老年人因牙周病、齲齒、牙齦的萎縮性變化,而出現牙齒脫落或明顯的磨損,以致影響對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舌乳頭上的味蕾數目減少,使味覺和嗅覺降低,以致影響食慾。每個舌乳頭含味蕾平均數,兒童為248個,75歲以上的長者減少至30-40個,其中大部分人會出現味覺、嗅覺異常。

黏膜萎縮、運動功能減退。年逾60歲者,其中50%可發生胃粘膜萎縮性變化,胃粘膜變薄、肌纖維萎縮,胃排空時間延長,消化道運動力降低,尤其是腸蠕動減弱易導致消化不良及便秘。

2、確認長者的吃飯時間、內容、飯量、嗜好,確認有無被醫囑限制的食物,如果有要知道是哪些食物。

3、集中送餐的,可在樓層分餐間設置公示牌,清晰顯示每位長者的禁忌食物,提醒分餐人員特別關注。

4、建議長者到院區餐廳或樓層餐廳進餐

,因為單獨進餐會影響食慾,大家一起吃飯能使長者心情愉悅。

長者健康飲食要點

1、定時定量

吃飯時要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或過飢過飽。

① 除有特殊情況或身患某些疾病,老年人應保持正常的一日三餐,和倆編排一日三餐的時間及食量,定時定量。

② 建議每日三餐不可過飽,以七八分飽為宜,兩餐之間可適當增加一些零食。吃得過飽,會增加腸胃負擔,使血液集中到腸胃,使心、腦等重要器官呈缺血狀態,不利於健康。

③ 一般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在11:30-13:30,晚餐在18:00-20:00進行為宜。

④ 每次吃飯時間以

30-40分鐘為宜。

2、飯菜要軟

老年人牙齒常有鬆動和脫落,咀嚼肌變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減少,胃腸消化功能降低。因此,護理員應建議長者儘可能吃軟爛的飯菜。

「小課堂」丨長者飲食照料——基礎服務篇

3、飲食多樣

① 根據醫生及營養配餐師的建議對飲食進行適當的調配,但不能單純以偏愛與口味做取捨,告知長者不合理的飲食有礙身體健康。

② 食物不宜過精,應強調粗細搭配,合理葷素搭配。

「小課堂」丨長者飲食照料——基礎服務篇

4、營養豐富

建議長者不要偏食。老年人體內代謝以分解為主,需用較多的蛋白質來補償組織蛋白質的消耗,如雞肉、魚肉、羊肉、牛肉、瘦豬肉等食物。

「小課堂」丨長者飲食照料——基礎服務篇

5、菜多肉少

多吃蔬菜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處,老年人每天都應吃不少於250克的蔬菜

。同時,老年人應吃適量的畜肉、禽肉,從中攝取蛋白質和脂肪,滿足身體代謝的需要,但要避免畜禽肉攝入量過高。

6、少吃食鹽

老年人的味覺功能有所減退,常常是食而無味,總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來增強食慾,這樣無意中就增加了鹽的攝入量,但宜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和心臟負荷加重,甚至誘發心力衰竭。護理員應建議並幫助長者每天的食鹽攝入量逐步控制在6~8克左右

「小課堂」丨長者飲食照料——基礎服務篇

7、少吃多餐

護理院可根據長者的作息時間及消化情況,配合營養配餐師適當調整長者飲食,需要一天吃四頓飯的應每頓少吃一點。

8、溫度適宜

飲食宜溫偏熱。每種食物各自在特定溫度時口味最佳,但原則上長著宜吃溫熱食物,注意避免食物過熱。

9、細嚼慢嚥

一口飯最好咀嚼20-30次,細細嚼碎有利於食物的消化,慢慢吞嚥能夠防止噎食。而且,吃慢些容易產生飽腹感,防止進食過多影響身體健康。

10、補充水分

① 一天大概需要2000-2500毫升水,其中1500毫升水在食物中社區。因此,要對長者說明補水的重要性,提升長者起床後到傍晚期間儘量多補充水分,

每日應飲水6-8杯,以促進人體內循環,加速細胞生長,保證皮膚水分充足。

② 對於容易尿頻的長者,在傍晚後控制飲水,以免影響晚上睡眠。

「小課堂」丨長者飲食照料——基礎服務篇

11、飯後運動

飯後稍事活動,精神放鬆,讓胃有足夠的血液去消化食物,對身體是有意的。

飯後不能進行劇烈運動,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在飯後是最繁重的,需要較多的血液供應,分泌足夠的消化液來消化食物。此時若參加運動和過度用腦,血液就被大量集中到各運動器官或腦部去,胃血液供應必然減少,消化液的分泌功能受到阻礙,胃腸對食物的吸收不能正常進行,就會形成消化不良。

「小課堂」丨長者飲食照料——基礎服務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