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兵器「百兵之首」——棍

棍也被稱作“棒”,古代多稱棍為“梃”,名稱雖異,實為一物。棍為無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稱。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打擊兵器。棍的歷史悠久,是原始社會主要生產工具之一,也是最早用於戰爭中的武器之一。長度約為1.3—2.6米,也有的長達4米,截面一般為圓形,粗細以單手能夠把握為準。棍是近戰搏鬥兵器,它的攻擊範圍大於刀、槍,自古有“棍掃一大片”的說法。但是棍主要是造成鈍器傷和淤傷,其殺傷力比刀、槍等要小。

古兵器“百兵之首”——棍

棍有木製和金屬製兩種。木製的棍有齊眉棍、三節棍、二節棍等。金屬製的棍有鐵頭棍、渾鐵棍、渾銅棍等。還有鐵製的帶齒帶鉤棍,如爪子棍、狼牙棒、鉤棒等。棍是原始人類最普遍使用的兵械之一。各朝各代無論是軍中武術還是民間武藝,都對棍尤為重視。

古兵器“百兵之首”——棍

棍的來源歷史悠久,在原始古代,古人居住在山洞,經常被毒蛇猛獸侵襲,沒有銳兵利刃來防禦;山間到處都是樹木叢雜,古人經常用樹枝當做自衛的武器;所以其它的兵器,或者全用鐵製,或者鐵器用木材為柄,只有棍則完全用木質,並且製造非常簡單,從棍稍到棍根,並沒有弧度,只是一渾圓堅質的木杆;由此可見古代各項事情的簡單,原始時代的人並沒有機械製造的思維。棍長約一丈二尺,粗細不等,也可以根據各人的喜好為標準;棍多由檀棗慄檜等木造成,或者用木材的堅實,或者用木材的柔韌,總之,以不易損折者為上品;比如白蠟杆等,因為它質地軟,多不用。棍來源於原始社會的生產工具,也是最早被用於戰爭的武器之一。在明朝的抗擊倭寇鬥爭中,一些地方的僧兵就曾經大量裝備鐵棒作為武器,有效的壓制了倭寇長刀的威力。火器出現以後,棍成為了武術運動的器械,退出了軍事舞臺。

古兵器“百兵之首”——棍

太祖盤龍棍

盤龍棍是雙節棍的前身,傳說雙節棍是宋太祖趙匡胤創始的,原稱大盤龍棍(近代北方又稱大掃子)和小盤龍棍(小掃子)。但當時的大盤龍棍一端較短,一端較長,專用來掃擊敵軍馬腳,破甲兵或硬兵器類,使之喪失戰鬥力。

後來這種兵器由南傳至菲律賓,由東傳至日本。由於歷史的變遷,雙節棍被改為現在的樣子:全長72CM,棍身每節約30CM,中間有一鐵鏈或尼龍繩連結,長約12CM。李小龍的雙節棍,就是這種標準的72CM的雙節棍,區別於傳統的大小盤龍棍。拳打一線,棍打一片。盤龍棍講究的是樺棍劈出,力發腰間,也就是勁整動齊,全身力量集於棍端,力掃一片。步形身法也講究靈活自然,身棍協調,形成進也打,退也打,上下左右一起打的局面。

古兵器“百兵之首”——棍

打狗棒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兵器名稱,為丐幫歷任幫主的信物,又名綠玉杖。古之乞丐當有可能遭犬的攻擊,以棒子防身,但惟有丐幫幫主的棒子能稱之為“打狗棒”!

古兵器“百兵之首”——棍

金庸先生的多部小說中,都有“打狗棒”出現,然而自始至終打狗棒卻只有一根。因為在小說裡“打狗棒”象徵了權力,一個巨眾幫派統治的權力,那是丐幫幫主代代傳承的器物,並不是一般乞丐能擁有的。見《清稗類鈔·乞丐類》“丐頭”:“乞丐有乞丐頭,盡人皆知,而不知丐頭必有杆子為證,如官吏之印信然。”劇本《鴻鸞嬉》中:乙雲:“兄弟才疏學淺,不能當此重任。”甲雲:“老弟你休謙讓,就此拜了杆兒罷。”此為證,杆為丐頭權之象徵,彼中人凡違反法律,則以此杆懲治,致死,亦無怨言。

古兵器“百兵之首”——棍

打狗棒法

丐幫幫主嫡傳武學,非丐幫幫主無法傳授之絕妙武功,共有三十六路,為丐幫鎮幫絕學。三十六路打狗棒法是丐幫開幫祖師爺所創,歷來是前任幫主傳後任幫主,決不傳給第二個人。數百年來,丐幫逢到危難關頭,幫主親自出馬,往往便仗這打狗棒法除奸殺敵,震懾群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