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在郑州有个家

我今年27岁,有一个相恋4年半的男朋友。

我俩无房,已婚。

我只是想在郑州有个家

2013年冬天第一次去姐姐在北环思达·大户人家的家时,我还没毕业。

三口之家,2007年前后买的房子,上下80平方的小复式,被姐姐打理得特别温馨。

厨房里锅碗瓢盆擦得锃亮,小阳台上放满了大白菜白萝卜、还有面粉、大米和杂粮,以及串起来的红辣椒、大大小小朴实的咸菜坛子......于是乎餐桌上的菜色也总是很丰富,有着浓浓的家的味道。

楼下只有厨房、小餐厅和一间次卧,主卧、客厅和洗手间都在楼上,拐着弯的有点陡的楼梯一度让我很担心大宝会不小心磕到,但其实一次也没有过,她在这里出生长大,每一个台阶都再熟悉不过。

我只是想在郑州有个家

晚上吃完饭,大哥会负责洗碗,姐姐带着我和大宝上楼玩,相较于楼下的空间,客厅很大,还有一个装满了玩具的阳台。我和姐姐就在宽大的沙发上看电视、闲聊,大宝拉出她的家当隆重地挨个给我介绍。大哥收拾完厨房会过来陪我们一起玩,要求大宝展示新学会的舞蹈动作,下腰、横叉、竖叉、翻跟头......“哇、太棒了”,小家伙总能逗得我们不停鼓掌,开怀地笑。

那时,我自然而然地以为,等我毕业以后、等我结婚之后也一定会拥有这样的生活,拥有一个温暖的小窝。但是现实却啪啪打脸。


2015年,我毕业了。继续着和男友两个月见一面的异地恋。和大学室友在学校边上租了个小小的一居室,不足20平的空间,纯房租1500,三个女生,两张床,一个小小的过道厨房和卫生间。没有理想中的沙发和电视,没有餐桌和阳台。甚至没有太多碰面的时间,分处两个公司,我们三个人总是交错着加班,我半夜12点回来,她们已进入梦乡,她们加班至凌晨,第二天起床时才能打个招呼。

日复一日,我们领着不足三千的薪水,压缩着所有生活空间。而在郑州,大部分毕业生大概都经历过这样简单又难捱的最初时光。就在那样的日子里,有工作数年的同事相劝,“如果你决定五年内都在郑州发展的话,最好抓紧买个小房子。”当时我狂点头,姐姐你说得真对!

可是,我没有钱。

毕业半年都攒不到一万块,买房岂止是遥远,简直是遥不可及。


2016年,郑州房产市场飞速崛起,男友从外地回到郑州,我们开始讨论要不要买房,在房天下、好房网、新浪乐居、安居客、真二网......看了好多二手房源、打过很多楼盘电话、和很多房产中介促膝畅谈。

我只是想在郑州有个家

但在漫长的讨论和犹豫过程中,房价从2015年底一路飙升到2016年10月调控政策出台落地。我们最终也没能买成房子,并且相较于房价的涨速变得更没有钱。反而是在这期间搬了三次“家”。从农业路南阳路附近小区、一路搬到金水东路107辅道的贾岗社区。环境变了、房租变了,不变的是依然没有温馨的客厅、宽大的沙发和一台正儿八经的电视机,更别提稀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住处附近是熊儿河和七里河南路,环境绿化做得很不错,再往东是龙子湖大学城,晚饭后去大学操场上跑两圈是很不错的选择,出门坐公交车一路向西30分钟能见到最好的朋友......

但是生活却变得愈发只有工作、工作、工作和睡觉。他常常出差,于是我的生活就只剩工作和加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完整的闭环。

似乎偌大的热闹的城市,因为总有一天要走,便对她有着一种不由自主的疏离。

我常常想,像姐姐那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小家,还有多远?

27岁,留给我们的努力的时间又还有多少?

在郑州不买房,或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任何其他城市不买房,对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因为没有家,所以这个城市是属于我们的吗?

会时常有这样的怀疑。

对,像一个过客一样的怀疑自己。

我只是想在郑州有个家


然后一边怀疑,一边又奋不顾身的努力。

短期来看,努力似乎仍未见成效。

但至少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向上向前走,也许会有那么一天,可以走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门前。

敲敲门,低声说:“嗨,郑州,我不是过客,是归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