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情遇到国界

夏天俨然是一个分手的季节,明星的分手让网友们“吃了不少瓜”,而在微博里更是有许多网友对此评论:“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当爱情遇到国界

各种各样的明星八卦,让我们在“吃瓜”之余,对于爱情也感到怀疑,但这个世界还是有爱情值得我们相信的,在中国翻译界就有这样一对中西合璧的“神雕侠侣”。

牛津初见

1936年,杨宪益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希腊和拉丁文的荣誉学位,开始为期四年的求学。在牛津期间,积极活泼的杨宪益认识了许多英国朋友,他和朋友们经常外出游玩。有一次,他和一位英国朋友相约在附近一个湖划船,他的英国朋友带来一个名为格莱迪丝的英伦女生。这是杨宪益第一次和她相见。后来杨宪益为她取了一个动听的中文名字——戴乃迭。

当爱情遇到国界

1919年出生于北京的戴乃迭,在7岁后才回到英国,童年的记忆让戴乃迭对中国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杨宪益和戴乃迭两人认识之后,当时中文还不太行的戴乃迭就在杨宪益的帮助下学习中文。

当爱情遇到国界

“我就开始教她中文,什么东西都翻译过,包括唐代的一些传记故事,我开始介绍给她,我帮她翻译。”杨宪益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就这样,两颗年轻的心在慢慢的接触中靠在了一起。没有什么浪漫离奇的情节,仿佛一切都顺理成章。

双重阻力

在当时,像杨宪益和戴乃迭这样的异国恋并不多,进步的思想慢慢流行,但世俗传统的力量还很顽固。杨宪益与戴乃迭的跨国恋就遭到了双方母亲的反对。

当爱情遇到国界

当戴乃迭母亲得知戴乃迭决定跟杨宪益一起回到中国并跟他结婚时,曾悲观地预言这场婚姻决不

会超过4年。不过,戴乃迭母亲的反对并没有动摇两人相爱的决心。1940年的某日,杨宪益和戴乃迭在牛津大学的一次早餐会上宣布订婚。

远在中国的杨宪益母亲同样不看好这场跨国婚恋,据杨宪益的大妹妹、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杨敏如回忆:“母亲知道后,就一直哭。首先,她觉得那么多中国女孩,非得找个外国人,肯定不会长久。

不过双方母亲都没有猜中这场爱恋的结局,杨宪益与戴乃迭的婚姻不仅超过了4年,两人更是携手相伴近60年。

“金子的心是不会变的”

在杨宪益家中,摆着一张两人的结婚照,照片上的一句话格外引人注意:“金头发变银白 了,可金子的心是不会变的。”

当爱情遇到国界

1940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杨宪益收到了两封邀请函。一封来自哈佛大学,邀请他担任中文助教;另一封则是西南联大的教师聘书。杨宪益毅然选择回到祖国,问及原因他毫不犹豫地说道:“我当初为什么会到中国来呢,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根本就没有想离开中国”。他问戴乃迭:“我是准备回国受苦的,你受不受得了?”戴乃迭坚定点头跟随。

当爱情遇到国界

战乱、革命、丧子......与杨宪益一同回到中国后,戴乃迭经历了各种悲欢离合,但在半个多世纪后戴乃迭仍说到:“我从不后悔嫁给了一个中国人,也不后悔在中国度过一生。”

当爱情遇到国界

1989年,戴乃迭病重,此后十年间,杨宪益一直悉心照顾戴乃迭。然而1999年11月18日,戴乃迭还是离开了人世。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联袂将百余部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从先秦散文到中国古典小说,从《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到全本《红楼梦》,著作上都是两人的署名,他们也被誉为翻译界的“神雕侠侣”。在妻子去世后,杨宪益便停止了所有的翻译工作。

当爱情遇到国界

2009年11月23日,冬日的阳光暖暖地落在了参差的红墙碧瓦上。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一切都与往常不再一样。杨宪益,一位一度铸就中国翻译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丰碑的学者逝世了,从此银河不再阻隔他与妻子相聚,他和她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琴瑟和鸣的生活。

时间从没有冲淡他们的感情,国界也并没有成为他们爱情的界限。这段一度不被看好的跨国婚恋却在时光的发酵下,如葡萄酒般越久越醇。

当爱情遇到国界

而在广袤的大漠里,敦煌马家葡萄园小姐马可儿却用一瓶“莫高相思红”葡萄酒将一段被尘封多年的跨国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当爱情遇到国界

1936年,南京大屠杀之后,意大利传教士李莫西幸免于难,开始了流徙之路。流徙的过程虽然苦不堪言,但李莫西也在此遇到了他的挚爱马可儿。敦煌虽然地处西部,却也拥有滋养爱情的土壤。李莫西和马可儿相爱了,李莫西以私家酿酒秘方和意大利葡萄籽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马可儿。

浪漫的爱恋如同葡萄籽,在敦煌这片土地上逐渐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