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自然中尋找我們的「老朋友」

文:趙序茅

對於很多人而言,自然保護區是一片神秘的處女地,而在保護區進行科學考察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實現實並沒有那麼神秘。在重慶森林營的組織下,21名小學生來到北川小寨子溝國家級保護區,進行動物科考夏令營。我恰巧在四川出差,空閒之餘應邀成為他們的科學指導老師。7月1日在餘隊長的帶領下,21位小朋友和6位老師來到北川境內一個叫 “羌王竹海”的地方。這是北川當地開發的一個農家樂,附近長滿了粗壯的楠竹,房屋用竹子搭建而成,得名“羌王竹海”。羌族為中國古老的遊牧民族,驍勇善戰,與秦國鬥爭長達160餘年,是秦一統天下的“磨刀石”。羌族信奉多神,以白石為神物,他們認為白石是神靈所在的地方。

到自然中尋找我們的“老朋友”

小朋友長期生活在城市裡,對這裡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他們從來沒有體驗過這樣的生活。吃過午飯,外面開始下雨。下午森林老師對小朋友進行分組,讓他們自由組合,競選組長,並設計組隊的LOGO和口號。小朋友們的年齡相差不是很大,彼此都能玩在一起,白天其樂融融,不過真正的挑戰在晚上。

到自然中尋找我們的“老朋友”

晚上,小朋友們各自回屋休息。他們最大的挑戰來自房屋裡的飛蛾和蜘蛛。這些孩子生活在城市裡,平日裡見不到這些動物。可這些飛蟲卻是山裡的特色,這裡的人們早已習慣,初來乍到的孩子們卻深深地排斥。有些孩子,看到飛蛾大驚小怪,更有甚者無法睡眠。還有一些孩子,把看到的蛾子和蜘蛛統統殺死。我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但是也反對沒有必有的殺戮。人類700多萬年的進化之旅,熬過多少兇險,克服多少恐懼,才創造了生物圈中獨一無二的人類文明。誰能想到現代的孩子竟然被小小的蛾子和蜘蛛嚇住,這讓我們的老祖宗們情何以堪?

到自然中尋找我們的“老朋友”

悅目蜘蛛 趙序茅 攝

我試圖幫助他們克服心裡的畏懼。人的成長需要不斷突破自己,之所以畏懼一部分來自無知,一部分來自懦弱。我和山貓老師四處考察了下,確認房間裡的蜘蛛和蛾子都是無毒的。隨後,再三告訴這些孩子,它們沒有任何危害。講道理容易,真正克服心中的恐懼卻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解決的,最好的辦法是親自體驗。我抓了幾隻蛾子,捧在手裡,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下。經過體驗,大部分孩子克服了對蛾子的恐懼,實現了心理的突破。只有一個孩子,無論如何就是害怕蛾子,沒辦法,心病難醫,不能強求。

到自然中尋找我們的“老朋友”

和城市相比,這裡隨處可以看到飛蟲,聽到蟲鳴。如果野外和城裡的環境一樣,你又何必跑到這裡來體驗生活? 反過來,城市裡乾淨到一塵不染的居住環境,是否真的有利於孩子的健康?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常聽父輩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對比現在的家長,尤其是城市裡有錢人家極盡可能地給孩子們營造乾淨、衛生的環境。究竟哪種環境更有利於孩子健康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個國外的例子。

到自然中尋找我們的“老朋友”

趙序茅 攝

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東德的孩子,生活的環境衛生條件比較差,他們卻不容易得過敏類疾病。與此相比,生活在西德干淨環境下的孩子卻容易過敏。對此,德國免疫學家提出“衛生假說”來解釋這種現象。這個衛生假說,通俗講就是我們農村流行的“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現代微生物學的研究表明人類其實是一個共生體,是我們和體內的微生物形成的組合體。因此,我們的身體不僅僅屬於我們自己,也是微生物生存的地方。生活在農村環境下的孩子會經常接觸到細菌等微生物,長期以往就鍛鍊了身體內的免疫系統,讓它們不至於過激反應。

到自然中尋找我們的“老朋友”

趙序茅 攝

然而,也有人對“衛生假說”提出疑問,城市環境中也有很多髒亂差的地方,也會接觸到大量微生物。這其中的奧秘在於,你是否接觸到了“正確的微生物”。

什麼才是正確的微生物?

人類與微生物的組合體在長期的進化中,有些微生物與我們一隻休慼與共,和自身的免疫系統相互適應、協同進化,這些都是我們的老朋友,也就是正確的微生物。在長期的進化中,人類的免疫系統對“老朋友”早已適應,不會做出過激反應(過敏)。人類在700萬年的進化中,人類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村落(農村、荒野、森林),在現代城市中生存不足200年。因此,原始的村落裡依舊保存這些“老朋友”(微生物)。近代以來,人類對於自然的改造莫過於城市化。現代城市徹徹底底改變了原先幾百萬年來人類的生存環境。原本和人類相伴的“老朋友”失去了生存的空間,離我們漸行漸遠。而城市的環境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微生物,是我們的“新朋友”(人類以前很少接觸到的微生物)。人類與老朋友相處了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之久,而與“新朋友”,也就接觸了幾十年到幾百年,無法做到彼此適應。因此,身體裡的免疫系統會對城市中出現的“新朋友”做出過激的反應。這就是為何城市的孩子多過敏,而農村的孩子卻很少

到自然中尋找我們的“老朋友”

趙序茅 攝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能成為一句空話。只有認識自然、瞭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熱愛自然。而我們傳統意義上對孩子的教育多是空洞的說教,缺少具體的體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成長的過程中,城市裡的孩子需要一堂自然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