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時美施貴寶的中國進擊

百時美施貴寶的中國進擊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溫淑萍

8月10日,百時美施貴寶(以下簡稱BMS)拉開了“歐狄沃”在中國的上市序幕。迴歸僅3個月的趙萍,中短髮,著一身黑色裙裝上臺,語調一如醫生的沉穩、安定。

趙萍稱,這一時刻她很激動。1993年她加入BMS時,正值腫瘤化療藥物“泰素”挺進中國市場,她負責上市。此時再度負責歐狄沃——這一免疫腫瘤藥物在中國的上市工作,對於她來說意義非凡。

歐狄沃是首個在中國開展臨床研究、首個在國內獲批的免疫腫瘤治療藥物。趙萍則是BMS中國市場36年來首位本土女性掌門人——BMS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總裁。

目前,BMS已經從一家多元化製藥公司,轉變成為一家多元化的特藥生物製藥公司。

趙萍稱,BMS是她進入製藥企業的第一家公司,就像初戀一樣充滿感情。所以回到BMS也是她的一個情結。

在職業生涯的最初,趙萍曾是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的一位婦產科醫生。趙萍下海的第一個選擇就是進入BMS,這在1993年很多同行眼裡是一個大膽的舉動。而趙萍想要一種新的成長方式。

趙萍加入BMS那年,公司在中國上市化療藥物泰素,腫瘤患者的生存期開始延長,腫瘤不治之症的境遇被打破。在BMS的發展歷史發展中,泰素不僅推動企業在之後多年的迅猛發展,也推動藥物市場的變革。

隨著時間推移,腫瘤的治療藥物不斷創新。事實上,每一種治療手段都在疾病的特定階段扮演重要角色。

當前傳統的治療手段大約包括四種。手術治療用於早期患者,以肺癌為例,手術可以有效根治侷限於胸腔、未轉移的小腫瘤。其次為化療,即通過化療藥物將增長極快、代謝極活躍的細胞殺死。由於在治療過程中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部分正常細胞,化療會伴隨脫髮、腹瀉、白細胞下降等一系列副作用。三為放療,利用物理方法對準腫瘤細胞直接殺滅。最後為近年熱門的靶向治療,即針對具有明確靶點的癌細胞進行治療。

而免疫腫瘤治療與既往的治療手段全然不同,其通過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殺傷腫瘤細胞,是劃時代的全新療法。

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L2通過與免疫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抑制T細胞殺滅腫瘤細胞的功能,而PD-L1和PD-1抑制劑正是通過解除這種異常的抑制作用,重新激活免疫系統,進而達到殺滅腫瘤細胞的目的。

自1890年免疫治療的概念提出,至2011年第一個免疫抑制劑伊匹木單抗上市,免疫治療從概念轉化為臨床實踐。

而2014年在日本獲批的歐狄沃,就是全球第一個上市的PD-1抑制劑。2015年,歐狄沃在美國上市,成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個PD-1抑制劑。

今年6月15日,歐狄沃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既往接受過含鉑方案化療後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依據百時美施貴寶企業層面規劃,該藥物將於今年第三季度正式登陸中國市場。

歐狄沃上市的背後是迫切的市場需求。據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主席吳一龍教授介紹,肺癌是中國公共衛生領域刻不容緩的議題。中國每年肺癌新發病例達78.1萬例,相當於平均每10分鐘就有15人罹患疾病。

而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約佔所有肺癌患者的85%。僅有約3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具有驅動基因突變,可以接受靶向治療。其餘70%的無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目前仍只能接受化療,亟需創新治療方式延長患者生存。隨著歐狄沃的上市,這些不適合靶向治療的患者有了新的治療選擇。

目前,歐狄沃已經在全球獲批17個適應症,涵蓋肺癌、黑色素瘤、腎癌、霍奇金淋巴瘤、頭頸鱗癌、膀胱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在內的九個瘤種。

截至目前,歐狄沃已在超過65個國家及地區獲得批准,並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成為二線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很多國際指南都進行了推薦。歐狄沃在國內獲批的第一個適應症是二線非小細胞肺癌,也是第一個被證實能夠為國內NSCLC患者帶來顯著生存獲益的PD-1抑制劑。

轉型後的機遇

作為美國一家擁有百年發展歷史的公司,2007年未轉型前的BMS是一家以科研為基礎、從事醫藥和保健產品的多元化公司,業務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曾擁有全球5萬多名員工,年銷售額達200多億美元。

2007年,經營一百多年的BMS做出重大戰略調整,轉型成多元化特藥生物製藥企業。從醫藥行業發展模式來看,眾多巨頭型公司最終從多元化走向專注,以更好滿足特定疾病領域的治療需求。轉型後的BMS則專注於創新藥物的研究,重點關注腫瘤、免疫腫瘤、免疫科學、抗纖維化、心血管等疾病領域,以期幫助患者戰勝嚴重疾病。

此後的BMS也在全球進行戰略性部署,在最佳生物製藥和最佳醫藥公司之間取得了最好的結合,變成多元化的特藥生物製藥企業,免疫腫瘤則是其核心競爭力。

對於BMS的轉型,趙萍認為任何一家公司都會面臨挑戰,後者讓公司產品更具競爭力。要在市場獲得成功,需要佈局更多更好產品,滿足中國特有疾病領域乃至全球的醫療需求。在趙萍看來,BMS的佈局轉型使得企業變得更為靈活專注、更符合市場需求,如今這場轉型已經完成,且已經成功。成功後的鞏固和穩定根基則是更為重要的事。

目前,跨國製藥企業領域為實現真正本土化,會任命本土高端人才做地區的總負責人。BMS任命趙萍作為首位中國籍總裁,正是看中其20多年跨國製藥領域的多元經驗,也彰顯出BMS在中國市場的決心。

為了讓未來更加多元化、人生閱歷更豐富,當年離開BMS後,趙萍先後進入禮來、百特醫療、健贊、艾爾建……2018年5月,在醫療行業沉澱20多年後,履歷更加豐滿的趙萍實現迴歸。

趙萍覺得BMS集團高層看得比較遠,包括市場的成長性和產品的未來可持續力。目前,BMS在中國已經和正在開展的免疫腫瘤治療臨床研究達25個。趙萍迴歸後擔任要職,也透露BMS希望通過本土人才瞭解中國市場,能夠讓BMS更加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

目前,BMS在中國完成了產品線和商業模式的轉型,成為其全球重要的研發、生產、營銷和創新中心之一。轉型後,BMS專注於幾大未被滿足的治療領域,包括病毒性肝炎、免疫腫瘤、腫瘤、免疫科學、心血管等領域,而抗纖維化產品也在計劃引入中國市場。具體到免疫腫瘤治療方面,BMS將繼續探索包括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在內的不同高發瘤種中的應用。

BMS在肺癌領域深耕,目前中國非小細胞肺癌二線治療的免疫腫瘤藥物只有歐狄沃,後者也是目前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研究中隨訪時間最長的PD-1抑制劑,只有歐狄沃有5年生存獲益的數據。

未來,BMS將繼續在免疫治療領域探索新的治療方法,通過新型、合理的聯合治療以及生物標誌物的探索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據悉,BMS的另一個免疫腫瘤藥物伊匹木單抗的臨床試驗也在進行中。BMS的研發團隊在國際臨床研究CheckMate-227中發現,對比化療,一線使用nivolum-ab與低劑量ipilimumab聯合用於高腫瘤突變負荷(TMB)的肺癌患者,可使疾病進展風險或死亡風險降低42%。目前,中國也在進行聯合治療的臨床研究,力求在中國患者中評估療效和安全性。

事實上,當BMS將中國市場定位為集團的重要市場時,其他巨頭們也已做出同樣的抉擇。諮詢公司艾意凱(L.E.K)調研稱,全球腫瘤免疫治療市場2016年空間達70億美元,到2022年將達480億美元,這時免疫市場將佔到癌症治療市場的四分之一以上份額。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腫瘤免疫治療市場到2025年將達到120多億美元。

趙萍分析,免疫治療將來可能是腫瘤治療最大的趨勢,未來中國市場的競爭會非常激烈,產品質量則成為重中之重。她表示,包括免疫治療在內的生物製劑屬於大分子藥物,與傳統小分子藥物具有精確的分子式及分子結構不同,生物製劑具有蛋白質獨特的多維結構,這決定其無法被準確複製,也決定了對生物製劑生產工藝的極高要求。多項臨床研究與臨床廣泛應用也驗證著BMS原研生物製劑的穩定療效與安全性。

下海20多年的趙萍,此時仍保留著醫生的情懷,希望中國市場能有特效藥物出現,對患者生存真正起到改善的療效。趙萍希望能夠把更多、更好的產品帶到中國市場。

如果用五年時間做一個度量的話,趙萍希望把BMS中國帶領成為受中國醫生尊重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