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今日要闻

8月30日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8月30日上午,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17家法学院校召开合作座谈会,共商检校合作大计,共同推进高素质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会上,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与17所法学院校签订检校合作协议,吉林大学李立丰教授等13名法学专家将以副检察长等身份在检察机关挂职,挂职时间为期一年。

这是一则重磅新闻!

司法界与学术界将上演“最强跨界”,

13名高校“超级外脑”加盟浙江检察机关,

联手打造四大平台,

“检校合作”开启浙检人才战略“加速度”……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大学老师跨界成为检察官,

检察官也能到大学当老师。

这场“最强跨界”到底怎么“玩”?

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刻原因?

“检校合作”的未来还有什么大胆构想?

别着急,

我们替你深度解读,

“检校合作”背后的浙检人才战略密码!

Part1

说了那么多的“检校合作”,那么问题来了,检校双方到底会在哪些方面进深度合作?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检校双方将合作共建“四大平台”:

1

共建高层次教育培训平台。要与法学院校共同研究制定培训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多开展一些高层次培训班、研讨会、学术交流以及实务讲座、模拟庭审等活动,建立符合双方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2

共建常态化互聘互派平台。选派、聘请高校法学专家到我省检察机关挂职或担任专家咨询委员、特约检察员,力争3年内选派40名法学专家来我省检察机关。同时,选派我省检察机关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检察业务专家、标兵、能手到法学院校挂职任教,共同组建高水平法学教研团队。

3

共建全覆盖实践教学平台。在全省三级检察院设立校外法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大学生见习、实习等合作教学活动,探索建立优秀法科生担任实习助理制度,力争3年内在一线业务岗位接收1000名实习生,由员额检察官进行指导。

4

共建开放式理论研究平台。坚持自身挖潜与借助“外脑”相结合,构建“大研究”“大调研”工作格局,加强法学学术交流和检察理论研讨,以理论研究促进检察工作。

Part2

四项合作中,最受瞩目的就是高校法治人才到检察机关挂职制度。

目前,已确定包括吉林大学法学院李立丰教授在内的13名高校教师,在全省各级检察机关担任副检察长、业务部门负责人等职位,那么,高校的专家教授到了检察机关,他们主要做些什么?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13位挂职法学专家将在浙江检察机关发挥“四大作用”:

1

在检察工作决策中发挥好参谋作用。要紧紧围绕中央、高检院、省委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新时代检察工作、“六个浙江”建设等决策部署,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挂职院实际,协助挂职院党组谋划和推进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2

在检察理论研究中发挥好带头作用。要立足国情、省情、检情,适应“三项改革”不断深化,带头组织开展“捕诉合一”“法律监督网格化”等实务调研,为浙江检察工作“补短板、创一流”提供更多接地气、有分量的调研成果。

3

在检察业务实践中发挥好指导作用。要积极参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及相关法律问题的研讨,及时把最新的法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检察业务工作的具体举措,指导办案监督,更好地实现法律监督“双赢多赢共赢”。

4

在深化检校互动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检察机关与派出院校之间将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深度融合;同时利用各种机会,讲好浙江检察故事,为浙江检察工作的发展争取更多支持、营造更好环境。

Part3

从旁观者变成建设者,

从局外人变成局内人,

司法实务和学术研究,

从未有过如此“零距离”接触——

这场“跨界”背后又有怎样的深刻背景?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法学理论实践和法治人才培养作出重要指示。

2016年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

2017年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并指出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2018年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更好地发挥法学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确保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五个过硬”。

而作为全国范围最大规模、最高层次“检校合作”发起人,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宇说:“ 通过检校合作,推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相互动,推动新时代浙江检察工作转型发展,最终使检校合作成为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为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法治人才培养之路提供有益的浙江实践。”

检校合作机制是一个契机,背后更有着浙江检察人才兴检战略的重大布局。无论你是浙检队伍中的“局内人”,还是关心着浙江检察发展的“局外人”,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贾宇检察长给出了“三副锦囊”:

1

浙江检察机关未来将发现和培养一批领军型检察人才。打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探索在全国范围内从知名法学专家、优秀律师中遴选检察官制度。

2

将构建检察人才的骨干中坚队伍。

以检校合作形式聘请“外援”、巧用“外脑”,缓解短期或重点业务专门人才紧缺状况,组建高校专家和检察教官组成的教学团队,为专业化办案人员补强紧缺的专业知识,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3

搭建青年人才成长梯队。根据本人意愿和组织考察双向选择,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建立资深检察官职业导师制度,实行员额检察官办案、育才“双责制”,加强对青年检察辅助人才带教指导。

业以才而兴,才以业为用。

浙江检察机关将坚持人才兴检战略,

深入推进检校合作,

不断开创检察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努力为高水平法治人才培养、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