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中國芯」,高調做「芯」的紫光值得期待嗎?

文|譚雲

中國存在“缺芯”之痛,國人熱切期盼做強“中國芯”。

“今年是芯片年。從現在老百姓都知道芯片,就可以看出芯片的火爆程度。”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紫光展銳CEO曾學忠在8月24日重慶智博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近幾個月多次參加芯片相關論壇、展會的曾學忠,對業界和民眾對芯片的關注熱度深有感受。

在8月22日26日舉辦的的重慶智博會上,紫光集團遴選出近百枚芯片,組成一面“紫光芯片大觀”牆,展示了涵蓋從手機各類SoC到物聯網芯片、FPGA等多個領域的芯片。其中,最引人駐足觀看的是一項突破性技術——Xtacking™技術,這項技術代表著我國存儲芯片在3D NAND架構上取得一個根本性的成功。

做強“中國芯”,高調做“芯”的紫光值得期待嗎?

長江存儲發佈的突破性Xtacking™技術

“中國芯片已經初步擺脫了抄人家、學人家的狀態。”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重慶智博會主論壇演講中如此表示。

紫光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據趙偉國介紹,紫光去年一年的芯片出貨量達到30億片。今年以來,相繼在4月份舉辦的深圳第六屆電博會、福州首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和8月份舉辦的重慶智博會,展示了自主研發的芯片系列產品。

做強“中國芯”,高調做“芯”的紫光值得期待嗎?

紫光集團展區

透過展示的這些芯片產品和技術,觀眾可以更直觀瞭解到紫光芯、中國芯的發展狀況,也對紫光芯、中國芯產生更大的期待。

進擊中的紫光芯,有創新有突破

紫光集團主要佈局三大類芯片,分別是旗下長江存儲的存儲芯片、紫光展銳的智能終端芯片、紫光國微的安全芯片。這三大類芯片,都有創新有突破:

在存儲芯片方面,由長江存儲耗資10億美元、歷時2年研發成功的國內第一顆32層三維閃存芯片(3D NAND Flash)在今年的歷次展覽展示中都備受矚目。

目前我國通用存儲器全部依賴進口,而長江存儲的中國首款自主知識產權的32層三維閃存芯片研發成功,並將於今年內實現量產,標誌著國內高端存儲芯片將實現“零”的突破。

8月初在美國召開的閃存大會上,長江存儲獲得FMS大會最高榮譽(Best of Show)——“最具創新初創閃存企業”。也是在這次會上,長江存儲宣佈了突破性的Xtacking™技術。

據介紹, Xtacking™技術的突破體現在:一方面,在IO讀寫速度上基本上達到了(DDR4)的量級水平,速度提升非常快;另一方面,可以使密度進一步得到提升,目前Xtacking™技術已經成功應用64層芯片的研發中。此外,Xtacking™使用的新結構可以使整個研發生產週期大大縮短。

紫光將在今年底將會量產32層64Gb核心的3D NAND閃存,明年會量產64層堆棧128Gb核心容量的閃存,同時還在研發128層堆棧的256Gb核心3D NAND閃存。

做強“中國芯”,高調做“芯”的紫光值得期待嗎?

長江存儲32層 三維閃存晶圓

在智能終端芯片方面,紫光展銳推出了幾款創新產品,都在重慶智博會上進行了展示。其中,一大亮點產品是首款支持人工智能應用的8核LTE SoC芯片平臺—紫光展銳SC9863,這款新品可實現比傳統CPU更高性能的AI運算與應用。

據曾學忠介紹,這款AI芯片是紫光展銳在中端和中高端市場加大了投入的結果,目前已經有很多比較主流的廠家使用它設計終端手機產品。

另一大亮點產品是紫光展銳pilot-v2平臺,這一款5G原型機可以滿足5G NR多場景下對高吞吐率、低時延及靈活性的驗證需求,為5G試驗及驗證提供終端樣機的解決方案,同時支撐展銳5G芯片的研發和驗證。

5G被認為不僅僅是下一代移動通訊技術,而且是發展高質量可用的物聯網、車聯網、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的前提,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從芯片企業、手機企業、通訊設備商到運營商等5G產業鏈都投入極大期望。紫光展銳也不例外。5G時代的到來也被紫光展銳看作是改變格局的“芯”機遇。

曾學忠為紫光展銳確定的戰略目標是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芯片設計企業。目前手機芯片市場第一名是高通,第二名是聯發科,第三名則是紫光展銳。為了追趕前兩家,成為“數一數二”,紫光展銳採取三大策略佈局:一是夯實中低端,二是“夯實中低端”基礎上穩步進入高端,三是加大5G投入、抓住5G機遇。

其中,5G戰略被展銳看作是核心戰略。為此,展銳進行了大量投入,還與華為、中興、愛立信、英特爾等5G生態鏈頂級企業進行了合作。曾學忠透露,明年下半年將推出5G商用手機,他有信心讓紫光展銳在5G領域與全球頂級行業巨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在安全芯片方面,紫光國微的安全芯片也不遜色。比如在重慶智博會上展出的中國唯一一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千萬門級高性能FPGA產品PGT180H、中國首個獲得國際CC EAL5+證書的金融IC卡芯片THD88、世界首款商用內嵌自糾錯(ECC)DRAM 存儲器芯片,都出自紫光國微。

做強“中國芯”,高調做“芯”的紫光值得期待嗎?

由近百枚芯片組成的“紫光芯片大觀”

據紫光國微財報披露,2017年,紫光安全芯片出貨量達15億顆,累計獲授權發明專利199項。

芯片是個燒錢的產業,如果沒有持續不斷地投入,紫光是不可能取得這些創新和突破的。

做強中國芯,資金和人才都不能少

從2013年收購展訊、2014年收購銳迪科,強勢進入芯片業後,紫光在短短几年內迅速完成了在芯片領域的生態佈局,脫穎而出成為“中國芯”的標杆企業,樹立了全新的“芯片”形象。

這當然離不開紫光當家人趙偉國本人的親自推動。趙偉國在各種公開演講中的主題都離不開芯片,他不斷為紫光芯、中國芯發展搖旗吶喊,站臺助威;他還奔走各地“遊說”各地方政府和相關合作方支持紫光,為紫光發展中國芯“籌錢”、“招人”。

做強“中國芯”,高調做“芯”的紫光值得期待嗎?

趙偉國

趙偉國非常清楚,芯片是資本密集、人才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玩芯片遊戲,沒有足夠的錢和專業人才都是玩不轉的。

為此,紫光持續加大投入。趙偉國在4月份召開的深圳第六屆電博會論壇上表示,紫光將按照每年投資100億美元的標準,十年內,要在芯片製造領域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紫光已籌集足夠五年的資金彈藥。

從人才投入看,紫光也非常大手筆。

最引起業界關注的是引入工業部電子司原司長刁石京,擔任紫光集團聯席總裁。據說刁石京將分管紫光集團旗下所有芯片相關業務。目前,他還兼任長江存儲聯席董事長、紫光國芯董事長。

刁石京的從業履歷、行業經驗及業內資源等均十分豐富,既瞭解政治政策、又熟悉產業,紫光芯片由其掌舵後,將可為紫光芯片發展帶來“強助攻”。

紫光的下屬芯片公司,在人才引進上也不遺餘力。比如,目前長江存儲的團隊中,執行董事長,由在臺灣地區有存儲器教父之稱的高啟全擔任; CEO,由在英特爾帶領過世界最前沿研發團隊的楊士寧出任。此外,還有來自美光的科學家湯強。長江存儲擁有一支國際化的管理團隊,聚集了半導體各個領域的資深專家。

紫光展銳則制定了更加豐富多元化的國際人才戰略。據曾學忠介紹,展銳的管理團隊中有四類人才,第一類是跟隨展銳成長起來的技術人才;第二類是引進了來自美國的頂尖技術專家,擔任紫光展銳的首席工程師;第三類是是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快速發展地區的國際化人才;第四類,從國內外優秀半導體企業中引進了一批VP級的技術骨幹。

目前紫光展銳有超過4500名員工,其中90%是研發人員,這一比例遠高於華為、中興、阿里等企業。“幾乎所有的人力都聚焦在研發、創新上。” 在曾學忠看來,人才投入為展銳的5G戰略以及成為全球領先提供堅實的支撐。

在加大資金投入和人才引進的同時,紫光在業務和市場策略等方面也進行了調整。

僅以紫光展銳為例。今年1月,紫光完成了對之前收購的展訊和銳迪科的整合工作,紫光展銳以一個全新面貌亮相;6月,紫光展銳啟動全新品牌“UNISOC”,開啟發展的新徵程;9月,紫光和紫光展銳將承辦在19日由南京市政府主辦的“中國芯片發展高峰論壇”。

目前,英特爾、高通等領先芯片企業已越來越走向前臺,加強與終端廠商緊密互動與合作。相比之下,很多消費者和合作夥伴對紫光展銳品牌尚不夠了解。紫光還要更多走向前臺,比如通過“中國芯片發展高峰論壇”這樣的會議論壇,讓更多消費者、合作伙伴瞭解紫光芯的技術和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