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與他的子彈簡訊:微信的挑戰者還是虛張聲勢?


羅永浩與他的子彈短信:微信的挑戰者還是虛張聲勢?


米聊、易信硬剛微信後的失敗,這個道理,羅永浩不會不清楚。

上線一週完成1.5億元融資,上線10天總激活用戶數超400萬,8月29日單日新增用戶超100萬,這是子彈短信交出的最新成績單。

這樣的數據,幾乎就要接近移動互聯網時代APP最快增長記錄了。即便是微信,在最初上線的半年時間裡,用戶數也未突破100萬。網易和中國電信推出的易信,曾在上線24小時內用戶數突破100萬,也是因為有巨大流量導入。

羅永浩與他的子彈短信:微信的挑戰者還是虛張聲勢?


但是,子彈短信要想成為下一個微信,其難度堪比登天,微信築起的社交關係鏈,才是真正的護城河,曾經小米的米聊、阿里的來往、網易的易信等,擁有的資金和資源支持比如今的子彈短信只多不少,它們均希望能挑戰微信的地位,但最終結局是無一成功。


羅永浩與他的子彈短信:微信的挑戰者還是虛張聲勢?


反而是以企業通訊作為主打賣點的釘釘成為該領域的領先者,以陌生人社交起家的陌陌走上了獨立上市的道路。

對於一個社交軟件來說,始於亮點,陷於網絡效應,忠於習慣。

從歷史上看,網易有易信,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這些大公司的產品能力並不差,但是到最後,誰都沒有幹掉微信。

因為微信之所以能長到今天,背後有一個邏輯,叫做網絡效應。所謂網絡效應,就是平臺對於用戶的價值,在於其他用戶的數量,用的人越多,新來的人選擇它的就越多。


羅永浩與他的子彈短信:微信的挑戰者還是虛張聲勢?


2010年12月10日,反應迅速的小米僅僅用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發佈了中國第一款模仿kik的產品——米聊。Kik是一款基於手機通信錄的社交軟件,用戶可以免費短信聊天。2010年10月19日,Kik應用上線,在短短15日之內,吸引了100萬名使用者。

在米聊第一版發佈後的聚餐中,提及騰訊,雷軍說:“如果騰訊介入這個領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會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們成功的難度越大。據內部消息,騰訊給了我們3個月的時間。”

張小龍的類kik產品立項於11月20日,從時間上看,大概比雷軍遲了將近1個月,他帶領著一支不到10人的小團隊,用不到70天的時間完成了第一代研發,讓雷軍沒有想到的是,2011年1月21日,騰訊推出了重磅炸彈“微信”,只比米聊晚了1個月。


羅永浩與他的子彈短信:微信的挑戰者還是虛張聲勢?


“當初做米聊就是與騰訊賭時間差。做米聊曾有設想,如果騰訊一年後才有所反應,米聊勝率是50%,如果騰訊兩三個月就有反應,米聊應該100%會死掉。有一點我很遺憾,我最初判斷騰訊需要6個月的時間,但騰訊2個月就推出這個產品,真的讓我大開眼界。”雷軍說。

2013年,就在微信將米聊打敗,已經打掃完戰場的時候,在1300公里外的杭州城,丁磊正在準備這一場戰役。

2013年8月19日,網易牽手電信推出易信,電信持股73%。在記者那天的採訪中,丁磊就忍不住向馬化騰開炮,大喊騰訊搞壟斷。

上線僅24小時,易信的用戶數量即突破百萬,發佈首日還登上蘋果商店社交榜第一,註冊、留言、發短信全堵塞,搞得丁磊措手不及,花邊社和京華時報為此準備了兩篇稿子,丁磊得知後悄悄加了社長易信,並很快將短信通道擴了大三倍。

前兩個月用戶增長超過2000萬,本以為年底將突破1億的用戶規模,卻在10月開始停滯,近7成用戶活躍度為零,易信陷入僵局。


羅永浩與他的子彈短信:微信的挑戰者還是虛張聲勢?


最後,易信CEO離職,電信全面撤退,真的只留下了丁磊死磕。三個月後,網易前高管胡琛被丁磊感化,重回網易執掌易信,但還是無濟於事。

微信應該感謝曾經不給非中國移動用戶開放短信功能的飛信,才讓自己有機會填補中國一大片社交空白市場,早期微信用戶活躍度很低更不用談競爭力,第一波用戶增長源於借鑑Talkbox創新的語音功能加入,同樣跟上腳步的還有WhatsApp和米聊等,只是在借鑑這條路上微信最後完善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而現在用戶正在飛速增長的子彈短信,所謂的熟人社交跟前期的微信有異曲同工之妙,對85後或者90後來說QQ曾是青春樂園,按條件查找好友是他們擴展交友圈的強大方式,家人朋友同學也都蝸居在QQ上。

羅永浩與他的子彈短信:微信的挑戰者還是虛張聲勢?


微信通過巧妙連接QQ的方式將這一批85、90後轉移到了微信,即微信QQ關聯,QQ離線消息可以再微信接收到,順帶還轉移了用戶的熟人們,子彈短信現在通過通訊錄添加好友,以前微信也幹過,但微信的真正普及不在通訊錄而是QQ用戶的搬家,可以說微信現在的成功跟以往QQ積累轉移過來的人流量脫不了關係。

子彈還能飛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