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城鄉手牽手 共步康莊路

2018-09-10 11:12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凌姝燕

城鄉一體化的海寧探索,令人驚喜連連。

城與鄉,如何平衡發展?這是一個時代的命題。當農民在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中,沐浴著更多改革發展的陽光時,海寧領先嘉興、領先全省的城鄉統籌改革仍在悄然萌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等等,個個擊中城鄉居民的興奮點,並日益釋放出城鄉一體化發展給百姓帶來的實惠。去年,海寧統籌城鄉發展水平位於全省第五。

“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15年前,浙江提出並實施“八八戰略”,15年來,海寧逐個打破了橫亙在城鄉之間的二元壁壘,繁華城市,美麗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把城鄉協調發展的海寧故事推向新的高潮。

海宁城乡手牵手 共步康庄路

城市攜手鄉村 融合步伐加速

“歡迎乘坐103路公交車,103路公交車,方向海寧火車站……”今年7月1日,是海寧城鄉公交“兩元一票制”正式實行的第一天。早上6點不到,海寧尖山新區(黃灣鎮)尖山村村委會主任鄭映紅就到達尖山新區的發車點,準備用鏡頭記錄下老百姓對城鄉公交“兩元一票制”怎麼看。

今年90歲的市民曹會金告訴她,這是改革開放40週年帶來的成果,這是城鄉進一步融合的證明。

為了更好地溝通城鄉交流,降低城鄉群眾出行成本,實現高質量的全域公交,今年,海寧市將便捷出行提升項目確定為2018年度政府民生實事工程之一,其中就包括城鄉公交“兩元一票制”。如今,每天有約220輛公交車載著城鄉居民來來往往。

“這一年,是長安變化最大的一年,街道更清爽也更有韻味了。”當下,走在長安鎮區,隨處都能聽到這樣的評論。自啟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以來,長安圍繞建設“融杭新橋樑、產業新高地、美麗新古鎮”的總體目標,綜合施策、全面整治。2017年度實施的31個項目全部開工,28個竣工,投資額累計完成4.39億元,千年古鎮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華麗蛻變。

小城鎮連著城市,也連著鄉村,是推進新型城市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戰略節點,是城與鄉的紐帶,在城鄉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提升城鄉發展質量,必須牢牢抓住小城鎮這個節點。

為了抓牢這個節點,海寧堅定不移地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讓小城鎮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

行動之初,海寧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涵蓋專項行動、技術標準、指導細則的政策文件,細化年度工作任務和舉措,對照去年的規定時間,確保全市各創建主體全面完成以管理為重點的整治任務,許村、長安、鹽官、袁花、黃灣(含黃灣老集鎮)等5個重點鎮完成三年計劃總投資的80%以上並達到省級考核驗收標準。同時,力爭“三年任務兩年完成”,提前全面完成各鎮(街道)建成區及11個原鄉鎮駐地小集鎮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為此,海寧採取了一系列創新手段,化繁為簡,推進工作。比如推行小城鎮“街路長”制,各地114條道路設“街路長”122人,為維護道路秩序創造條件。又如將違停執法處置權下放屬地,建立違停執法聯動機制,解決違停執法盲區。

城與鄉,是人類生活的兩大空間載體。把城鄉發展為一個整體,海寧科學籌劃、協調推進,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的發展格局。城市和鄉村,互通的不只是人群。

農民實現增收 城鄉差距縮小

“老闆,再來一杯拿鐵。”週末,在丁橋鎮新倉村梁家墩的咖啡館裡,遊客留戀其中。就在去年,這裡有了民宿、主題咖啡館和花海等特色項目,慢慢完成了從一個普通鄉村到一個精品鄉村旅遊點的蛻變。

海宁城乡手牵手 共步康庄路

近年來,梁家墩的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鄉村環境的日益改善,更是吸引一批資本投入,推進農業多元化、規模化發展。

2017年,新倉村與嘉興遠景旅遊合作成立倉塘旅遊開發公司,專門對梁家墩進行鄉村旅遊管理與開發,並探索了一個“村總支全面引領,公司運營管理,村民自主經營”的鄉村旅遊新模式——即村集體引入社會資本成立旅遊管理開發公司,負責整個景區的建設、推廣、營銷和管理,村民利用自家閒置住房經營餐館、民宿等旅遊業態。

“2018年春節假期,梁家墩僅‘新春品鄉年’大型年俗活動就接待遊客約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70萬元,其中民宿入住率74.6%,村民直接旅遊收入達60萬元。”新倉村黨總支書記陸永明說,這種企業、村集體、農戶“三位一體”的模式運行不到一年時間,就讓梁家墩村民的平均收入增長了20%,一批村民走上了旅遊致富的道路。

美麗經濟帶動農民增收,不只一個梁家墩。去年,海寧農家樂及休閒旅遊業實現營業收入2.35億元,比2012年增長182.4%。

今年是實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城鄉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需要靠改革彌合城鄉差距。

去年12月底,在浙江江南要素交易中心,一場特別的交易會引來多方關注,海洲街道東長股份經濟合作社在這裡“拍賣”部分股權,這是全國首例農村集體資產股權進平臺交易。成功競得的村民宋金龍興奮地表示很看好合作社未來發展,“合作社富了,我們手裡的股權就更值錢了。”

據瞭解,海寧市已全面完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改革。去年,海寧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列入全國改革試點,並以此為契機,大膽探索,積極創新機制。而產權交易上的突破則是我市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

農興民富倉廩實。近年來,海寧不遺餘力地加強推進強村富民工程,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去年,全市182個村(社區)中經常性收入100萬元以上村(社區)136個,佔總數的74.73%,其中500萬元以上13個。村強帶動民富,去年全市有28家村股份合作社共向村民分紅2315.63萬元。

數據顯示,去年,海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661元,增長8.1%,收入絕對值是2012年的1.69倍,全市城鄉收入比由2012年的1.94:1縮小至2017年的1.72:1。

城鄉服務均等 幸福指數攀升

城鄉融合,還需要消弭差異化的公共服務。進入21世紀以來,海寧逐年加大對公共預算的支出比例,大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切實地惠及全市人民。

“早有廣場舞,晚有乒乓賽,每逢節假日要辦民俗禮儀活動,過年還演個‘村晚’。”現在,鹽官鎮桃園村的村民楊敘仙每天都和姐妹們相約,在村裡文化禮堂門口的小廣場上跳排舞,“要說村裡最熱鬧的地方,肯定是文化禮堂”。

文化禮堂村民用,也由村民自己管。桃園村率先提出“每人一把禮堂鑰匙”理念,給經常活動的文體愛好者們配備乒乓球室、籃球場、網球場、門球場、舞蹈室的鑰匙,鼓勵村民自主管理,帶動全市文化禮堂自主管理進入一個新階段。“生活在農村好啊,日常文體生活不比城裡人差!”桃園村村民紛紛說道。

2013年以來,我市在文化禮堂建設中堅持打好“建、管、用、育”組合拳,幹部群眾共參與、男女老少齊上陣,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村居“週週有活動”、鎮街“月月有賽事”、市裡“季季有盛會”正成為一道新風景。

不僅如此,如今在我市農村,建起了越來越多的小公園、休閒綠地,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休閒鍛鍊;越來越多的農戶搬進了新村點,過上了“城裡”生活……從就業、養老、醫療、教育到社會生活,農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需求正被一一滿足,生活幸福指數蹭蹭往上升。

海宁城乡手牵手 共步康庄路

可以看到,海寧通過見縫插綠、有機更新、加快邊坡荒地復綠以及拆違復綠等方式,新增農村公路綠化面積。同時,進一步完善沿線配套設施,實現農村公路綠化、安保設施、指路體系3個“全覆蓋”。當前,我市農村公路亮化全國領先,並榮獲首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市”稱號。

如果要問海寧15年來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麼,幹部群眾的答案不約而同:一定是城鄉環境、面貌和品質的華麗轉身,城和鄉之間越來越協調。“小堂佔盡一湖春,咫尺村煙接市塵。”300多年前,思想家黃宗羲曾留下動人詩作。而今,在潮鄉熱土上,城鄉和諧的景象隨處可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