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爲、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9 月 8 日下午,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公佈最終獲獎者,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獲生命科學獎;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獲物質科學獎;林本堅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18 生命科學獎

獲獎評語:獎勵他們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李家洋,植物分子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農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

他主要從事植物分子遺傳學研究,他利用模式植物擬南芥與重要糧食作物水稻探索植物生長髮育的調控機理。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 6 部,發表論文 60 餘篇。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張啟發,作物遺傳育種和植物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系統分析了世界大麥遺傳多樣性,揭示了世界大麥遺傳變異的一些重要特點,闡述了世界栽培大麥東、西方獨立起源的觀點。應用分子標記系統分析了水稻雜種優勢與分子標記雜合度的關係,剖析了雜種優勢的遺傳基礎,揭示出大量的上位性遺傳效應,提出了上位性是雜種優勢的重要遺傳基礎的學術觀點。製作了高密度分子標記連鎖圖,定位了 20 餘個水稻重要主效基因和大量數量性狀基因。應用分子技術培育出抗白葉枯病的優良雜交稻恢復系、米質改良的不育系及延緩葉片衰老、產量潛力顯著提高的轉基因水稻。

2018 物質科學獎

獲獎評語:表彰他們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馬大為,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為化學生物學導向的有機合成和藥物化學。已在國際重要雜誌上發表論文100餘篇。所發表的論文已經被他人引用 800 餘次。其中作為責任作者已發表論文 70 餘篇,這些論文已經被他人引用 400 餘次,其中 2002、2003 年每年都被引用上百次。最近的兩項工作分別被“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和“Chemtracts”評論。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馮小明,現任四川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

從事不對稱合成方法學及手性醫藥、農藥和具有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重點項目等國家和部省項目的資助下,馮小明教授針對不對稱合成中發展新型優勢手性催化劑、新反應和新策略等核心和挑戰性問題,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以廉價易得的氨基酸為原料,基於雙功能催化策略,設計合成了多種新型手性配體和催化劑,實現了一些難以實現的重要不對稱反應,為一些重要生理活性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方法。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周其林,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 年 12 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周其林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金屬有機化合物在有機合成中應用、不對稱合成、生物活性的天然和非天然化合物的合成和有機合成方法學研究。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 子項目等科研項目多項。迄今己發表研究論文 120 餘篇,參編著作 3 部。論文已被他人引用 2300 餘次。另外還申請中國發明專利 4 項。

2018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獲獎評語:他開拓了浸潤式微影系統方法,持續擴展納米級集成電路製造,將摩爾定律延伸多代。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林本堅,曾任職於 IBM 在美國的研究中心,在 IBM 工作 22 年後,林本堅選擇在美國自行創業將近 10 年。

之後在臺積電力邀下,林本堅於 2000 年加入臺積電,並在 2002 年開始推動浸潤式微影技術,此項技術對全球半導體產業及臺積電先進製程貢獻極大。

關於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評審體系參照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國際級科學大獎的評審體系。邀請具有國際大獎評審經驗的科學家擔任評審委員,同時邀請全球範圍相關領域專家對候選人的工作給予評價,確保評審結果的公平、客觀、專業。

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生命科學獎涵蓋生命科學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物質科學獎涵蓋物質科學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涵蓋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未來科學大獎的每一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單項獎金 100 萬美元。這是目前中國單項獎金最高的科學大獎。每個獎項、每個捐贈人承諾捐贈 10 年。

生命科學獎的捐贈人為: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物質科學獎的捐贈人為:鄧鋒,吳亞軍,吳鷹,徐小平。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捐贈人為:丁磊,江南春,馬化騰,王強。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歷屆獲獎者

2016 生命科學獎:盧煜明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盧煜明獎勵他基於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 DNA 的發現,在無創產前胎兒基因檢查方面做出的開拓性貢獻。

2016 物質科學獎:薛其坤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物質科學獎”獲獎者薛其坤獎勵他在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單層鐵硒超導等新奇量子效應方面做出的開拓性工作。

2017 生命科學獎:施一公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 RNA 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分及分子層面機理的重大貢獻。

2017 物質科學獎:潘建偉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物質科學獎”獲獎者潘建偉獎勵他在量子光學技術方面的創造性貢獻,使基於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通信成為現實可能。

2017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許晨陽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7位科學家獲獎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得者許晨陽表彰他在雙有理代數幾何上做出的極其深刻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