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大央媒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就“娘炮”这一话题掐架,你怎么看?

小朱说骨病


这种话题其实并不该有争议,如果有争议,那只能说是无知和遮羞蒙蔽了世人。

阴阳各有各的属性,我们的文化确实是阴性文化。但我们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不要说先秦时代,就是宋代之前汉文化也不是阴柔模样。

你想一个社会的文化,符合男性的勇敢、担当、冒险、强壮的元素都不被家庭和这个社会鼓励,这是非常扭曲的。男孩是在一个压抑,不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中长大,自然站出来时就有一些潜在的问题。我觉得少数民族在这方面总体上就比汉民族要强一些,有时站在一起,通过内在气质甚至可以区分。你很难想象从青藏高原、蒙古草原会走出一个娘娘腔。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环境是可以塑造人的。如果我们的文化不鼓励符合雄性的审美,自然如那位编剧先生所言,是很危险的。

在这种不符合男性生理的环境中长大已经急需改变了,现在还要让那些阴柔气质的群体大规模登上大雅之堂,进一步误导孩子。这需要争议吗?稍微有点正常思维的人都知道谁对谁错。你看不到,仅仅是能力问题。我甚至可以说,你如果没有知识,光凭生理感受去判断也不会支持阴柔之风。正因为有的人在执行一种西式理念,以一切都有存在的权利去判断。可是,除了你的权利意识之外,不能过于违背自然规律。人是很渺小,很多方面你永远也跳不出自然。扭曲必然呈现病态。

黄种人长期摄入碳水化合物,摄入大豆、稻米制品。本身就会导致趋向阴柔。此时应该是更多倡导通过文化和饮食排阴补阳。任何一个娘炮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根本上改变。更可怕的是很多小鲜肉并不都是娘炮,而是为了迎合这股妖风把自己装扮成那个样子。

什么是尚武?尚武其实最基本的就是通过体育、通过磨炼达到内在气质和外在体格的阳刚表现。西方人连女性都阳气十足,有点过头,而我们则相反。西方人应该补阴,我们应该补阳。

我们今天更奇葩的是对女性宣扬女汉子,男性宣扬娘炮。这可能与阴阳平衡有关,但却是扭曲的。雄性文化不是不好,而是没人开拓出一亩三分地让人们看到它的美。我们盲目学日韩其实问题重重。






其实中国人留胡子才好看,西方人不留胡子才帅气。




國病


关于娘炮,新华社的观点是: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的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娘炮的人设正在毁掉年轻一代人的榜样。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

而人民日报的观点则是:重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娘不娘不是从外貌判定,而品行。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更何况开放的社会讲究多元化,我们应该尊重多元化的审美。

这两种观点,都有相当支持者。

说实话,现在确实是娘炮之风盛行,电视剧,电影以及娱乐节目,都充斥着小鲜肉,在社交媒体上,小鲜肉的人设正在成为青少年最为追捧的偶像。这种现象到底会不会让未来年轻的价值观扭曲呢?

这很难说。

早些年我们的青年偶像是战斗英雄,是雷锋,是王进喜,再往后,我们的偶像是歌星,影星,周杰伦、王菲、谢霆锋、李连杰、成龙、刘德华等等,现在年轻的偶像是鹿晗,蔡徐坤、吴亦凡。虽然娘化严重,但发文批判就能解决问题吗。一个时代年轻人喜欢什么,追求什么,不是平白无故的,一定是跟教育有关,跟社会有关,跟风气有关。这些小鲜肉的成长,被包装也是为了迎合当下人的口味,所以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这才是发人深思的。

换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选择偶像的自由,有自己喜好的自由,如果因为喜欢娘炮就被禁止,被抨击,那这是社会自由的退步。央媒有引导舆论的责任,但没有禁止的权利。

所以,观点激辩可以,但不要越位,不要认为的去干预。这才是一个现代社会该有的自由状态。


跳球


二篇报道都看了。个人认为,新华社文章,有力,有理,对民族的发展,祖国的强大有利。人民日报的文章,越看越酸,越看越沒劲,作者可能是娘炮,我是瞎猜,别当真。男人化妆不男不女,娘娘腔,小鲜肉在民间并不看好,在印象中小鲜肉是为富婆服务的鸭仔。为新华社文章鼓掌点赞。如果有问题就别发。


常书信1


作为党报,《人民日报》这样公开的支持伪娘,我不敢苟同,我真看不出来那些娘炮有多少内涵。重品质,那何为品质?娘娘的品质?讨论也好,辩论也罢,每个人都有表达观点的权利,但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引领和引导的效果,这样坚定地选边站是否合时宜?你们想把年轻一代引向何方?我支持新华社的立场和观点!


卸甲归田09


新华社的观点和人民日报的观点其实并不矛盾,新华社的意思是弘扬传统男性魅力才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人民日报说的是社会多元化,有了别样审美也应理解包容,我认为都没错。但是问题起源于开学第一课中的小鲜肉问题,我觉得央视是有问题的,作为一个国家媒体,应该提现国家弘扬的主流价值观,花美男不是不可以,但是不应该作为舆论导向的主流,作为一个被赋予绝对影响力的媒体应该是引领时代的审美及价值观取向,应该有媒体人的独立意志,而不是为了迎合目前社会出现的新潮流,去哈韩哈日哈美男,看到第一课的某位参与者的回应,我感觉第一课制作出问题,关键在于参与制作的人的媒体价值观有问题,一切以利益为王,商业取向在在这种公益活动中占比太高了。要是真的是商业行为,不如行政要求学生家长观看,也没关系,但是既然想提现国家价值观,你这样做就不妥了。打着公益行为其实为了迎合市场,为了钱包利益,央视真的辜负国家委托了!看看央视的广告吧,多少骗子广告,多少假产品,你们这是再败坏国家公权形象!


小范先生56707732


不男不女的戏子们红起来,就是一些媒体吹捧的结果。那些伪娘看着都让人恶心,他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吗?坚决支持新华社的观点,让伪娘们没有市场!


云长31196598


最近坐地铁过程中看到两张广告海报留下印象,一张是蔡徐坤的,另外一张是王菊的,可能王菊已经被大众忘记了,她在公众层面最高光的时候很可能也就是那一个星期的王菊热了,而蔡徐坤可能是当前最为火热的流量明星。王菊和蔡徐坤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通过近一年来的选秀节目为大众所熟知。


两人的广告风格也完全不同,王菊的广告还是在呈现一种独立,而蔡的广告则完全是一种娘的风格。注意,娘是中义词,只是对一种社会气质的描述。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这次对“娘炮”的评论,也是对公众关注问题的一种回应,前者明确对娘炮表示了担忧,后者则表示对娘炮也要有所宽容,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冲突。

男性,特别是流量男性明星越来越“娘炮化”,并不是当前才有的现象,只不过这几年这个现象日益突出,一直到了前几天《开学第一课》里面的几个娘炮式男明星,引起了大量家长的担心,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那样。

无论是男女的天性气质的分别,还是社会的整体气质气氛,社会的整体男性气质还是更应该阳刚一些,男性就应该有男子汉的气概。

你觉得现在男性娘炮化严重吗?你觉得需要改变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举个例子吧!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电影《古惑仔》系列对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影响至深。纹身、长发、奇装异服、敞胸露乳大金链子(不论真假),年轻人学到了什么?《古惑仔》传播的是做人“忠义信智仁勇”,国内小青年学到的是满嘴脏话,拉帮结派、挣狠斗勇,动不动就是单挑或群殴,不敬师长、不尊父母,做事冲动极端,伤害别人的同时也毁了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年轻人尤其是学生还没有完善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又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模仿什么?只能模仿外边、模仿行为,这样就会让孩子们误以为这就是潮流、是今后生活的样子。一颗小树苗不在小时候给它扶正立直,想让它长大后自己长成笔直的可用之材,有这种想法的的人们,你们的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

现在满社会都是“小鲜肉”、“小萝莉”之类的“引领潮流”之流,男孩子说话嗲声嗲语,毫无阳刚之气。一个是家人给惯的,另一个就是社会上太多娘炮之流的货色,我不反对小鲜肉、小萝莉的存在,但是在主流媒体上他(她)们不应该是主流,至少不应该是年轻人追捧的主流!


小城男人6


支持新华社的观点,讨厌反对伪娘之风盛行!如不制止娘炮之风,必会影响年轻一代,影响国家未来,男人本应有阳刚之气,才能担负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大任!


蓝天hj


娘炮是个人的选择,别人无法干涉,但做为媒体不应该追捧,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