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錯=白花錢,90%的家庭買保險的順序都錯了!

近年來,隨著人們“風險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保險“轉嫁風險”的作用。

買錯=白花錢,90%的家庭買保險的順序都錯了!

但是,面對市場上眼花繚亂的保險產品,很多用戶還是一臉的迷茫,不知如何選購!今天,小諾和大家聊聊怎樣才能買到適合自己、匹配家庭收入狀況的保險!

第一步,買保險前要有準確的家庭角色定位。在一個家庭裡面,主要分為這幾個角色,家庭經濟支柱、孩子、雙方父母。誰賺錢多,誰就是家庭的經濟支柱。經濟支柱是家庭的收入來源,承擔著日常生活開支、子女教育和撫養費用、未來生活規劃,是家庭的“生產者”。

買錯=白花錢,90%的家庭買保險的順序都錯了!

家庭支柱在家庭中的角色十分關鍵,一旦意外情況發生,面對年幼的孩子,日漸蒼老的父母,家庭很快就會陷入“困頓”狀態。所以買保險首先解決“家庭支柱”的保障問題,接下來再考慮孩子和父母。

第二步,確定各個家庭角色最需要的保障是什麼。就家庭支柱而言,最大的威脅就是意外和疾病了。如果發生意外或者患病整個家庭就沒有了收入來源。他需要的是意外發生時能給與其治療還能彌補收入不足造成的“家庭”資金困境。所以,家庭支柱最緊迫的需求是意外險和醫療險

買錯=白花錢,90%的家庭買保險的順序都錯了!

現在的意外險保額都在三十萬以上,它能在意外發生時給自己和家人足夠的資金保障,代替“家庭支柱”履行家庭職責。而醫療險呢,讓“家庭支柱”可以不花家庭的儲蓄就可以享受“百萬級”的醫療保障,給與足夠的資金進行治療,防止因為儲蓄不足而引起的治療中斷。如果個人收入可觀,再來一份壽險,給“家庭支柱”再添一份額外的“社保”,三保險更靠譜,更安全。

而孩子和父母最需要的是就是醫療險了。兒童最大的危險絕對不是身故,而是因為年齡小、抵抗力弱而引發的健康問題。門診、急診最常見的就是父母抱著孩子苦苦等待治療的身影。“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家長最希望的就是孩子生病時有足夠的資金及時治療,而醫療險正對兒童的需求。

買錯=白花錢,90%的家庭買保險的順序都錯了!

而父母年輕時為家庭成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身體機能也因過去工作和自然衰老而逐漸下降,讓他們更容易遭受病患的襲擊,給父母來一個醫療險再合適不過了。另外,惡性腫瘤等重大病也容易在老年群體中出現,解決這類問題非“重疾險”莫屬了。

最後才是根據家庭的收入情況購買適合各個家庭角色的保險。保險,不是買的多、賣的貴就好,適合自己、適合家庭才最重要。大家普遍共識是保險支出要控制在家庭總收入的10%以內,多了會影響家庭的消費水準和其他的理財需要,少了保障不夠全面。

買錯=白花錢,90%的家庭買保險的順序都錯了!

現在的保險價格比較低,意外險、和醫療險的價格都在200元左右,根據保額、有無社保,保費會增加200到500元。按照一個家庭按照兩個大人、一個小孩、兩個老人來算,5000到10000元就能滿足家庭最基本保障計劃費用不高,但保障效果卻不低。

保險就是這樣,將危險合理轉嫁,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大的保障,讓您和您的家人再無後顧之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