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個不停 這是要「歇菜」的樣子?

跌個不停 這是要“歇菜”的樣子?

數字貨幣暴跌,不少交易所接近死亡,這個行業的出路何在?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交易所。普通人熟悉的多是股票交易所,比如國內的上交所、深交所,美國的紐交所、Nasdaq交易所。隨著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的興起,全球湧現出一大批數字貨幣交易所。

但普通人根本想不到的是,現在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太多了,似乎是個人就能辦個交易所。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全球有大約1600種數字貨幣,而交易所就有1000多家,這還不包括一些未統計的新交易所和小型交易所,交易所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數字貨幣交易所這麼多,當然也就不值錢了。

熊市降臨

沒韭菜玩不下去了

數字貨幣前幾年非常火爆,比特幣9年760萬倍的最高收益,曾讓無數人為之瘋狂。在成功吸引眾多韭菜入場之後,如今,比特幣的價格已經從歷史最高點2萬美元下跌了近70%。8月14日,ETH自去年11月以來首次跌破300美元。

數據顯示,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跌破2000億美元整數關口。截止至2018年6月30日,至少有1000項虛擬貨幣初創項目已經處於難以為繼的“死亡”狀態。

近日發佈的一份區塊鏈報告顯示,7月全球區塊鏈項目中,一級市場股權融資數量和額度均在減少。上線交易所的項目數量雖有增加,但是破發率卻在上升。據統計,2018年後登陸各大交易所的近250種虛擬貨幣中,近90%處在破發狀態,真正達到10倍以上收益的幣種不到3%。

據經歷過2015年比特幣熊市的“老韭菜”們回憶:2015年國內幾大交易平臺,幾乎每個公司都裁員三分之二,比特幣價格和挖礦價格倒掛,大量礦場倒閉,礦機也賣不出去……很多幣圈投資人由此喪失了對行業前景的信心和希望,失意離場。

針對本輪熊市,有幣圈投資人認為:

“比特幣價格上不來,很重要原因是交易量上不來,換手率不夠,說白了就是用戶不夠多,人氣不夠旺。尤其對於像比特幣、以太坊這類籌碼比較分散,信用相對比較好的幣種來說,沒有大量的用戶和資金,大盤幣種是難以走出熊市的。”

在幣圈,每個人都想割韭菜,沒有了韭菜,也就玩不下去了。

跌個不停 這是要“歇菜”的樣子?

“交易挖礦”

交易所飲鴆止渴?

5月24日,在FCoin的帶領下,數字貨幣交易所掀起了一股“交易即挖礦”的浪潮。

“交易挖礦”,即交易所以零成本或低成本創造一種平臺幣。根據相應規則,平臺為參與交易的用戶發放平臺幣,用戶交易越頻繁,交易所收益越高,用戶得到的平臺幣越多。

這種“左手挖礦,右手分紅”的交易模式,確實起到了“奇效”。Fcoin發行的平臺幣FT,短短20多天暴漲到120倍,上線1個月後市值突破360億,這是幣安的1.5倍,火幣的2倍。

據媒體報道,從6月5日到6月27日,TOP10數字貨幣交易所交易量,22天憑空增加了100億,達到了523億。與此同時,不含交易挖礦的TOP 10數字貨幣交易所交易量,從426億下跌到245億,被擠走了將近170億交易量。

在一些行業分析人士看來,“交易挖礦”,其本質則是刺激需求,增加交易用戶。問題就在於,它所帶來的交易量的暴增,持續時間不會太長。而且,當“交易挖礦”結束,這些用戶並不會形成忠誠度,哪家返傭高就去哪家,交易所想搶到客戶,只能給予更高的返傭。

“FCoin上並不是真正的客戶,而是一群羊毛黨。FCoin是曇花一現,退潮的時候,就能看到FCoin在'裸奔'了。”

有投資人直言不諱,這種規則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推動交易所可持續發展的選擇。

過度競爭的市場帶來了一大堆諸如數據造假、虛假交易等各類問題,比如刷單。

所謂刷單,一般都是一個賬戶,自己掛單,自己買單,或者註冊兩個賬號,有邀請關係,兩個賬號進行對敲,還能獲得10%~20%不等的邀請返利。這兩種都是自己和自己交易,純粹是為了在平臺上刷出鉅額的手續費,而不是正常真實的交易量。

“交易挖礦”還一直被質疑是“資金盤”。其本質就是龐氏騙局--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

投資人擔心的是,如果持續增發平臺幣,一旦被挖出的平臺幣的數量超過平臺的業務增長速度,將無法保持幣價的穩定。

“在交易開始的初期,由於雙重紅利的存在,越來越多的人買幣,會使得幣價越來越高,因為挖出來賣掉就能賺錢,這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挖礦。”但是,當“挖礦成本=幣價”的時候,就會有人拋幣保本,當被賣的幣的數量多於被買的幣的數量時,幣價就會下跌。之後為了保本,很多投資者就會恐慌性拋幣,導致幣價大幅跳水。不可避免陷入惡性循環。

“當前處於惡性競爭階段。交易所太容易被複制,談不上什麼模式。”

隨著開啟挖礦交易的交易所越來越多,交易挖礦就越來越不好做了。

事實上,不到兩月的時間,FCoin平臺幣FT就跌去四分之三。

跌個不停 這是要“歇菜”的樣子?

大批項目死亡

交易所也要大洗牌

事實上,投資者對代幣和ICO的幻想正在不斷破滅,大量拋售給市場造成了很大壓力。如果幣價的問題處理不好,幣價持續下跌,投資者砸盤提現,交易所只有破產和跑路這兩個結局。

“現在的市場環境非常脆弱。大批項目的死亡,交易所也要大洗牌。”

資料顯示,現在全球有大約1600種數字貨幣,而交易所就有1000多家,這還不包括一些未統計的新交易所和小型交易所,交易所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

有從業者認為,這個市場上,最重要的就是用戶流量,只有擁有高用戶量的交易所才有更高的交易量和上幣費用。這與互聯網企業是一樣的,用戶流量決定了交易所的生死。

也有從業者認為,對交易所而言,上幣質量才是最關鍵的。如果交易所上的幣都是空氣幣,最終客戶業會離開;如果上幣質量很高,用戶能賺成長性久的錢,用戶就會留在這個平臺。

而類似“挖礦交易”這樣的補貼模式,從短期來看,可能是雪中送炭或者錦上添花,但長期來看,資產安全性才是交易所的生命線。

“交易所本該做好項目篩選、保證用戶資產安全、進行投資者教育等本職工作,但現在太多交易所更看重收益,對於安全事件等三緘其口。有些交易所更看重拉新,而不是十分重視安全等問題。”

有加密貨幣的地方就有黑客。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被盜的加密貨幣價值累計已達約11億美元。從發展趨勢看來,由於黑客攻擊造成的加密幣損失事件的數量和金額正在逐步上升。

“真正留存客戶的手段,只有用戶體驗,只有讓客戶用得爽,讓客戶能賺到更多錢,關心好客戶的資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跌個不停 這是要“歇菜”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