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茅草屋,發展成祠堂建築羣,只因屋主人名氣實在太大


唐乾元二年,年近半百的杜甫來到成都浣花溪畔,在一棵老柏樹下搭起一間茅草屋,取名“浣溪草堂”,並在此寓居,直到永泰元年才離開。

在此居住期間,杜甫寫出了無數詩歌,流傳至今的就有200多首,還記得那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嗎?

可惜杜甫走後,茅屋被毀。五代時期,詩人韋莊找到了杜甫草堂舊址並重建了茅屋。

此後,經宋元明清歷代的增修擴建,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紀念性祠堂建築群。

在杜甫草堂一邊欣賞這樣優美的風景,一邊想象一代大詩人在此作詩的情景,是何等的享受!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