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蘋果紅了

宜川苹果红了

清晨6點,迎著絲絲涼風,宜川縣雲巖鎮辛戶村村民王超招呼四五個村民,趕往自家的果園採摘早熟的嘎啦蘋果。

果園裡,紅彤彤的蘋果綴滿枝頭,宛如一顆顆“紅寶石”,成為初秋一道美麗的風景。

“大家抓緊時間摘果子嘍!”隨著王超的一聲呼喊,村民張峰峰攀上枝頭採摘蘋果,其他幾個村民也開始忙活起來。張彥發蹲在地頭忙著裝筐,張忠科負責裝車,車一裝滿,將馬上運送到杭州果商設在村裡的收購點,等待著分揀、裝箱、過秤、裝車……

今年30歲的王超種植蘋果已經有5個年頭了,果園面積達20畝,算是村上的種植大戶。“我們家主要種植早熟嘎啦蘋果和晚熟富士蘋果。今年3畝嘎啦蘋果還未紅,就已經被杭州果商訂購了。”王超笑呵呵地說,辛戶村的果農不愁早熟蘋果賣不了,每年早熟蘋果一成熟,就有客商從外地趕來訂購,不需要自己去市場售賣或在網上推廣。

“去年我家產了1萬多斤嘎啦蘋果,1斤3元,我收入了3萬餘元。”王超說。

今年,由於北方不同程度遭受凍災,加之雨水較多,蘋果產量有所下降,相比之下,早熟蘋果受災較小,嘎啦蘋果開市價格略高於往年同期價格。“今年我家的早熟嘎啦蘋果產量和去年差不多,但是價格高,一斤比去年貴了3毛錢。”王超指著自家的果園向記者算了一筆細賬:“今年1萬多斤的嘎啦蘋果,按照每斤3.3元收購,大概能賣3萬餘元。10月份再產近3萬斤的晚熟富士蘋果,大概能賣10萬餘元。”

隨著早熟蘋果的成熟,辛戶村的銷售市場也火了。進入8月中旬以來,前來該村訂購早熟蘋果的外地客商紛至沓來。據瞭解,全村共種植蘋果4767畝,其中早熟蘋果200餘畝,今年產量達到400噸左右。截至目前,已全部被外地客商訂購。

“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來辛戶村收蘋果,算上今年已經有16個年頭了。”2002年秋天,內蒙古果商張海波來宜川縣收購早熟蘋果時,品嚐了辛戶村的早熟蘋果,感覺口感很好。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與當地果農聯繫購買了1萬多斤早熟蘋果,受到內蒙古市民的歡迎。從那時起,張海波便每年都來辛戶村收購早熟蘋果。

宜川苹果红了

“我的早熟蘋果除了批發給當地的小商小販,還供給鄂爾多斯的多家超市,不少內蒙古人覺得比其他地方的早熟蘋果好吃,都喜歡這個口味。”張海波說,他訂購的早熟蘋果以爽、脆、甜、香的特點暢銷市場。“我平均每年在宜川縣收購早熟蘋果10萬餘斤,這次在辛戶村就收購了5萬餘斤,10月份還打算來收購晚熟富士蘋果。”張海波告訴記者。目前,內蒙古市場銷售的早熟蘋果50%為宜川縣早熟蘋果。

像張海波一樣慕名前來收購早熟蘋果的,還有來自河南、江蘇、福建等地的客商,延安的早熟蘋果已然成為各地客商的搶手貨。

據瞭解,全市共種植蘋果374.45萬畝,其中早熟蘋果50.48萬畝,預計產量47.97萬噸。從目前早熟蘋果的收購情況來看,平均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高出0.5元/公斤,預計今年產值達16億元以上。(來源:延安日報 常延東 劉陽 實習記者 延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