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康熙爲何不追究十四阿哥送死鷹一案?

chef101


康熙六十年發生了一件事,在康熙皇帝壽誕之日,“撫遠大將軍”十四阿哥胤禵進獻的壽禮竟然是一隻死鷹!

這是電視劇《康熙王朝》的一個很重要的情節。

這個案子最出乎意料的一點,是康熙面對如此的“羞辱”和“驚嚇”,居然下令不追查此案,儘管他本人又氣又惱昏了過去。

康熙的這個舉動讓滿朝文武乃至諸皇子都摸不著頭腦,難道是康熙有意維護十四阿哥胤禵而不去追究?難道康熙已經打定主意把大位要傳給這個遠在西北的“撫遠大將軍”了?

就在滿朝文武和諸位皇子疑惑不解的檔口,康熙下旨,免去了雍親王胤禛和廉親王胤禩這兩個皇位最有力的爭奪者的一切差事,相當於奪取了兩位親王的所有權力。

同時,康熙也罷免了兩位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和馬齊的“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的職務,仍在看上書房行走。相當於只保留了兩位內閣大臣辦事的權力,成了“留守內閣”。

這明顯是要“重新洗牌”啊!

四阿哥雍親王胤禛和八阿哥廉親王胤禩都慌亂神。他們不約而同的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遠在西北的那個“撫遠大將軍”身上——原來這位才是真正的對手。

這個局面令廉親王胤禛是比較沮喪,在這個背景下,作為“孤臣”和“冷麵王”的胤禛,幾乎沒有了翻盤的機會了,他沒有八阿哥廉親王胤禩那麼多的遍佈朝野的黨羽,也沒有胤禩那麼多的資產,簡單的說,和胤禩相比 胤禛是既沒人也沒錢。

於是他回到府裡,拿出了一箱銀子和一箱細軟,準備打發師爺鄔思道——既然奪嫡無望,烏師爺留著也沒什麼用了。

然而鄔思道聽了胤禛的訴說之後,卻仰天大笑,笑的胤禛心裡直彆扭——這是幾個意思?瞧不起我還是瞧不起這些銀兩細軟啊?

鄔思道趕緊安慰胤禛:我沒別的意思,如果四爺是為這件事沮喪,那你就真的不瞭解當今聖上的“帝王心術”了!

接下來,鄔思道給雍親王胤禛詳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最後鄔思道斷定,康熙心中默認的大位繼承人不是別人而是他雍親王胤禛。

要說把康熙琢磨透的人,非鄔思道莫屬。他的分析和判斷一針見血。

我們看看鄔思道的分析。

首先,康熙自知快“燈枯油盡”了,客觀上他已經沒有精力和信心來徹查“死鷹案”了。比這個“死鷹案”更重要的是“安排後事”。

但這個事情是有個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無論這個死鷹是十四阿哥胤禵還是八阿哥胤禩搗的鬼,都不重要了,都已經不影響大位傳承了。

這是鄔思道給胤禛做出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判斷,也就是說,在康熙心裡這兩個人已經出局了!

為什麼?

鄔思道接著給雍正做了進一步的分析:如果康熙想把大位傳給老八或老十四當中的任何一個人,死鷹案必須要查的水落石出才行,康熙絕不可能讓有“侮辱”,“威脅”和“恐嚇”他嫌疑的人繼承大統。因此無論如何要查下去。

但是,如果這兩位與繼承大統無關,也就沒有查下去的必要,如果一旦徹查,要麼是老十四以“清君側”的理由調集十萬大軍進京“勤王”,要麼老八胤禩叫冤喊屈,藉機在京城搞兵變,總而言之,已經接近奄奄一息的康熙預計自己是無法左右這個局面的。

所以他採取的辦法是“清零”:對於遠在西北的胤禵,他釋放出非常積極的信息,那就是對“撫遠大將軍”的無條件信任,只要胤禵不動,一切就可以掌控。

同時削去在京城的兩位皇子的所有權力,讓他們都沒有亂說亂動的機會,同時,也免掉了兩位上書房大臣,一方面是“啟用新人”,另一方面是讓這兩位康熙信得過的心腹遠離奪嫡之爭,也避免因為擁立之功而讓新皇上不好駕馭。

按照簡單的排除法,鄔思道斷定,康熙這樣做,就是已經打定主意把大位傳給雍親王胤禩了!

不得不佩服鄔思道這位師爺。把康熙看到骨子裡去了。

不僅如此,鄔思道馬上為雍正策劃了繼位事宜,那就是放出正在圈禁的十三阿哥胤祥,迅速抓住兵權,而且也做了萬一被老八胤禩搶先奪權的應急安排。

雍正聽了,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這個師爺沒白請,也沒白養!

事情的發展真的就像鄔思道分析的那樣,為了保證胤禛順理登基,康熙啟用了隆科多這個新人,同時又用兩道截然相反的詔書嚴格控制了隆科多。

辦完這一切,康熙撒手人寰,儘管他費盡心機想順理的傳位,想保持朝局的穩定,但是他曾經的對老八的肯定和對老十四的示好,都給雍正繼位以及今後的治國理政和“推行新政”帶來了極大的障礙。

這是康熙不希望看到的,但也是他無法避免的。

誰讓他有那麼多“優秀”的兒子呢?


步武堂


康熙已經年過六十了,外表看上去有些力不從心,眼神也不好了,再也不是那個一天能打上百隻野兔的皇帝了。可有一樣東西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加的爐火純青,那邊是今天要講的帝王之術。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見過多少的風風雨雨,潮起潮落。在他看來,自己六十大壽宴席上這場奇石換死鷹的“小伎倆”,那不過是自己兒子們之間玩的小遊戲而已。


也許許多人沒有看過《雍正王朝》,不瞭解這個故事,那行,我們先簡略的把這個故事說一下:

康熙爺過六十大壽,他的兒子們都精心的準備了賀禮,都希望藉此討得父王的歡心。而遠在邊境的十四阿哥胤禵也派人進獻了一個壽禮,那是一塊天下之奇石。可誰知道賀禮呈上,蓋布掀開之時,舉座震驚。原來那分明不是一塊石頭,而是一頭將死的老鷹。可想而知,滿懷期待的康熙爺看到此情此景之時,心中是何等的憤怒。

其實,十四阿哥帶來的那塊天下奇石,上面天生帶有“壽”字,這禮物不可謂不奇,也難怪十四阿哥一片孝心。可誰知前來進獻壽禮的使者在來到八阿哥胤禩的府上時,這塊奇石便被掉了包,換成了一隻死鷹。


康熙爺也知道這死鷹不是十四阿哥送來的,也洞悉了這暗中作祟之人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將水攪渾。因此康熙並沒有追究這件事,因為康熙知道如果深究下去,第一個受到牽連的必將是十四阿哥。而十四阿哥手握重兵,先不說十四阿哥坐鎮西北,穩住西北部羅布藏丹增的叛亂。假如十四阿哥效仿明朝朱棣,來個“清君側”,那必將天下大亂。


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最後查出來是八阿哥所為,那又能怎麼樣。八阿哥朝中黨羽眾多,加上還有九阿哥和十阿哥支持他,那也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力量。康熙皇帝老了,要的是天下太平,朝中安靜。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康熙皇帝是為了保護四阿哥,因為胤禛才是他最認可的接班人。康熙皇帝不追究十四阿哥,就給人造成一種認可十四阿哥是接班人的假象。這勢必會引起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間的勾心鬥角。而給了四阿哥一個坐山觀虎鬥的絕佳位置。這個位置既安全,有隱蔽。


可還是有一個人發現了,他就是鄔先生。

鄔先生是一個很有用的人,由他輔佐胤禛,康熙相信定會成功。

(這裡是奇點歷史,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奇點歷史


在經典的歷史大劇《雍正王朝》中,有這麼一段:

康熙六十年,康熙在暢春園風光舉辦盛世慶典“千叟宴”,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各位皇子都風光滿面,喜喜洋洋參加這千載難逢的盛典!宴會上各位皇子都一一向千古大帝康熙敬獻自己精心準備的壽禮!由於皇十四子胤禵在西北打仗,沒能親自參加壽宴,但他派人進獻了一個壽禮!當康熙打開盒子時,裡面竟然是一隻死鷹,康熙震怒,當場氣昏過去!



皇十四子胤禵怎麼可能在這樣的場合給自己的父皇送去一隻死鷹?

那麼是誰從中調換了賀禮,想置胤禵於死地呢!

其實十四阿哥本來進獻的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天外飛石”,石頭上自帶一個“壽”字!這份禮物可謂是精心準備!而他派遣進獻壽禮的使者進京以後,到了八阿哥胤禩的府上,八阿哥從中搗鬼,將“天外飛石”調換成了死鷹!因為此時“九子奪嫡”競爭已成白熱化,而八阿哥在朝中人脈眾多,贏面很大!但十四阿哥胤禵在外帶兵,權勢穩中有升,對八阿哥的皇位已產生了威脅,所以八阿哥就使出這種卑鄙的伎倆,最好搞亂當下局勢,從中佔據先機!



但是康熙的反應讓人感覺摸不著頭腦,他沒有追究十四阿哥,反而藉機罷免了四阿哥胤禛和張廷玉等幾個朝中重臣,這樣讓“八爺黨”產生一種錯覺,他們堅信康熙把胤禵當做皇位繼承人!

其實康熙心裡比誰都清楚,他知道朝堂之中八阿哥的實力盤根錯節,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起朝堂振動!輕則流血,重則動搖江山社稷,這是康熙也不可控的變故!


因為康熙深知如若下令徹查,無論查到誰都會導致朝堂振動!若處罰十四阿哥,手握重兵的他絕不會善罷甘休,西北部羅布藏丹增的叛亂無法平定,而且讓十四阿哥有了藉口領兵進京,天下必然大亂;如果處罰八阿哥,八阿哥完全可以喊冤,本來八阿哥的黨羽遍佈朝野,一呼百應,一旦有所動靜朝堂也必然大亂!所以,無論怎麼處罰都會導致天下大亂,康熙不願看到,康熙也老了,也沒有精力再去平定他們!

所以在奪嫡鬥爭一觸即發的情況下,康熙只能選擇保護他內心定下的繼承人—四阿哥胤禛!

於是他就罷免胤禛和重臣張廷玉等,加上之前軟禁的十三阿哥胤祥,讓他們免被爭鬥所牽連!然後造一個要將皇位傳給十四阿哥的假象,讓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兩虎相鬥,隨後讓四爺能夠順利即位!

而康熙罷免掉朝中一些重臣職務也是良苦用心,只是為了給胤禛留住大清的肱骨之臣,讓他們遠離爭鬥,避免在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爭鬥中有所損失,由此可見康熙眼光之長遠!並且四阿哥繼位後一個旨意就能將他們官復原職,這些臣子肯定感激涕零,對其絕對忠心,這樣才能讓大清能夠立於不敗!康熙知道四阿哥雖有能力,但沒有可用之人,如果不給他留一些能扛鼎之人,胤禛能力再強,大清的爛攤子也無法收拾好!康熙這一招可真是用心良苦!


康熙作為千古一帝,確實有過人之處,在這樣的錯綜複雜的時局之中用清晰的頭腦布了一個大局,既保護好了繼承人,又打擊了對手!真是高人!

康熙的心思誰懂?鄔先生!

胤禛有了鄔先生這樣的軍師,何愁不得天下?





忠肝義膽嶽老三


這個問題,編劇、bug一般存在的鄔思道鄔先生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送死鷹的時候,康熙已經到了垂垂暮年,六十大壽之時候送的死鷹,暗喻康熙是一隻已經無力飛翔的老鷹。康熙並不是不想查,他也知道老鷹不可能是十四阿哥胤禵送的,他也知道送死鷹的人就是想把水攪渾,讓時局大亂,這些人好從中取利。“有罪的,無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體現出來康熙明知此事根由卻不能處置元兇的無奈。

而劇中鄔先生為未來的雍正帝四爺胤禛解釋到,康熙皇帝不是不查,是不能查,當時眾王奪嫡已成水火,一查起來朝中大亂,時為大將軍王的老十四必定帶兵回京勤王護駕,八爺黨也定不會善罷甘休,到時候禍起蕭牆,天下大亂,皇上想要善終恐怕都不能,因此康熙硬生生忍下了這口氣。

結合後來康熙罷免胤禛,王掞,張廷玉等人職務,也是在安排後事,為將來四爺胤禛繼位鋪路,都是康熙在晚年錯綜複雜的宮廷爭鬥中的不得已而為之。


如畫四季


不追究送死鷹一案“內幕”頗深,深刻地展現了康熙的帝王心術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康熙六十年,這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壽皇帝迎來了他的六十大壽。上至朝廷,下至民間,都是洋溢著一片喜慶之情。

在壽典上,各位阿哥紛紛為康熙獻上自己的壽禮,康熙喜不勝收,可是到了十四阿哥的壽禮的時候卻出事了,十四阿哥壽禮盒子裡竟然是一隻死鷹,眾人無不大驚失色。

隨後,八爺一黨的九爺、十爺隨即將此事定性為謀逆造反,要求抓住前來送禮的十四爺手下鄂倫岱。康熙一怒之下急火攻心臥床不起,但是康熙並沒有追究十四阿哥送死鷹這件事,不是不願追究,其實是不能追究。

包括康熙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命不久矣,這時候是眾皇子爭位的關鍵時期。當時十四阿哥正帶著十萬精銳鎮守西北,擁兵自重,已經有了爭奪天下的野心,

如果徹查十四阿哥,就給了十四阿哥一個清君側的口實,八爺再遙相呼應,則天下大亂。

康熙心裡很清楚死鷹事件的始作俑者是八阿哥,但是壽禮畢竟是十四阿哥送的,如果追究起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必定喊冤,推波助瀾,對朝局穩定不利。

到了這時候,康熙心裡其實已經選好了自己的接班人,那就是四爺。這個關鍵時候穩定是對四爺最有利的,所以也是為了能讓四爺穩定接班,為了真正的天下。


深度文史


康熙爺乃是何等的聖明,偏偏在自己的生日這日出現瞭如此的,讓人義憤填膺、駭人聽聞的毫無人臣之理的行為!

自十四阿哥胤禵當上了大將軍王,在大西北一直沒有與叛軍交戰,最重要的原因是八阿哥胤禩的陰謀,怕打勝仗。

為什麼?大將軍王再打了勝仗,非常明顯的是一個皇位的繼承者。這是八阿哥胤禩自己的一個小聰明,八阿哥過分了!

(圖片來自網絡)

京城一片張燈結綵,為了什麼?為什麼老百姓自發的奔走相告,因為康熙爺的生日就要到了。可是康熙爺在宮裡似乎在等什麼?但是看不出來他的急躁。

因為康熙爺的一生,練就了大事不糊塗的本領,“戒急用忍”是康熙帝的座右銘。

自己的這個生日最大的禮物就是西北這一仗,如果西北大捷了,他比什麼都重要,都高興,有意無意間向張廷玉問道:西北沒有消息嗎?張廷玉也是心知肚明。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十四阿哥允禵經過再三考慮,等不了那麼久了,打吧!明知道德楞泰是八阿哥允禩安排在自己身邊的,可是他沒有揭穿。

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決定這一仗一定要打明白了,不但是為了皇阿瑪的生日,也為自己能否競爭這個太子位著想。

(圖片來自網絡)

大將軍王八阿哥允禵這一仗以完勝而沾沾自喜,這檔口,八阿哥允禩的密信說不要報這個大捷,當然,大將軍王是不會聽八阿哥允禩的小陰謀,派德楞泰進京面聖。

德楞泰進京為康熙帝祝壽,先到了八阿哥允禩的家裡,結果第二天進入暢春園給康熙爺祝壽的時候,康熙爺問:大將軍王覲見的是什麼禮物時,一看是一隻死鷹。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當康熙帝發現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竟然出現了這麼不急祥的死鷹時候,侍衛們抓起來了德楞泰,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馬上跟著起鬨:反了!大將軍王反了!

康熙爺是一個何等聰明的帝王,深吸了一口氣說道;不怪德楞泰,有罪的、無罪的、天知道!天是誰?康熙爺就是天!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一場虛驚就這樣過去了,心知肚明的康熙爺,能追查嗎?禍起蕭牆康熙爺是最清楚的,二十四個兒子,各個精靈古怪,都有全套子本領,一旦鬧起來,後果嚴重了!為了穩定朝局,康熙爺還是壓了此事。

神聖英明神武的康熙爺,心裡明白,家有三件事,先可緊處來的道理,心想;你老八不是一次幹這些齷齪的勾當了!自己的這一輩子就這立儲問題對不起列祖列宗。


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我是《邸曉居MBA侃歷史》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如果能留下你的墨寶,本人不勝感激!


日堯居k古史



康熙六十八歲大壽時,眾阿哥為康熙拜壽獻禮。四阿哥胤禛奉上了親手楷模並讀誦了一萬遍的《金剛經》,又替十三阿哥胤祥呈上了其用自己鮮血剌寫的《考經》。遠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也沒有落下,他託鄂倫岱帶了一顆上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壽’字的天石作為壽禮。

可是此時爭奪皇位已到了關鍵時刻。之前八阿哥因為“八爺黨”人數眾多,而贏面很大,可此時由於十四阿哥在外帶兵,並且還被封為了“大將軍王”,權勢很盛,八阿哥已經感覺到了威脅。鄂倫岱又是八阿哥的人,八阿哥怎麼能放過這一絕佳的嫁禍給十四阿哥的機會?於是他將原本盒內的天石換上了一隻僵硬的死鷹,意圖康熙因此降罪於十四阿哥,從而使胤褆失去爭儲的資格。



可是康熙的反應卻讓八阿哥大失所望。

他並沒有追究十四阿哥,也沒有查處任何人,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原因應該是這樣的。康熙雖然年紀老了,可是人們都說“老狐狸老狐狸”,康熙也是越老越精。他心裡清楚的知道諸子之間的較量。如果查到十四阿哥頭上,手握重兵的胤褆勢必會進京喊冤,而且還有可能發生兵變;倘若查到了八阿哥呢?他完全可以把責任都推給鄂倫岱,而且“八爺黨”人數眾多,一旦一個不小心,朝堂都會動亂,後果不可設想!

所以從結果來看,只要查下去,無論查到誰頭上,都會對自己的江山社稷不利。所以在此情況下,康熙帝只有是到此為止,誰也不追究!



看似康熙帝受辱不發作,沒有了當年的虎狼之威,豈不知這正是他的大智慧的體現!

作為我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倘若連這點事情也看不懂,又怎麼能配得起歷史所賦予他的榮耀呢?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觀點不同之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出錯之處,望請指正。不勝感激!


逗號先生


因為康熙是整部劇中最厲害的政治家,他知道這個時候不追究才能保證皇位平穩地傳到四阿哥胤禛手中。

首先有一個重要前提是康熙知道自己活不久了。

如果康熙還很健康,那他一定會查,因為做這種事的人連畜生都不如,這是有意謀逆。

而且如果康熙不會死,八阿哥他們也不敢這麼做。

但是康熙知道自己快死了,他已經沒有時間和經歷去詳查了,心有餘而力不足。況且現在還有件更重要的事:政權的平穩交接。所以局勢不能亂,一切以傳位為重。

康熙不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準備傳位老四。如果他想傳位給八或十四,就一定會徹查。康熙是個心懷天下的皇帝,他怎麼肯把皇位傳給一個狼心狗肺的不孝子?

但既然康熙不想傳位給八或十四,那麼是誰送的死鷹就沒那麼重要了。

第三個原因是當時的局勢。八阿哥號稱賢王,深得人心,黨羽眾多。十四阿哥大將軍王,手握重兵。四阿哥則是冷麵王,是個孤城。只要康熙查起來,八和十四一喊冤,立刻就能把政局攪亂。到時候四阿哥拿什麼去和八、十四鬥呢?

所以這是康熙的高明之處。



夢露居士


就事論事,那就按小說裡的邏輯來說。康熙晚年,眾皇子奪嫡白熱化,隨著太子集團的覆滅,老大大阿哥也退出了歷史舞臺。老八集團雖然還在活躍,實際上老八也已退出了康熙的候選人系列。但老八賊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仍想最後一搏,於是就有了送死鷹事件。雖然死鷹是出現在十四的禮盒裡,但康熙心裡很清楚這是誰幹的,也很清楚這個人要達到什麼目的,那就是十四,想借此機會把康熙氣死,如果康熙突然駕崩,此時得寵的十四遠在青海,老四雖在京師,但老四一沒有兵權,二沒有人脈,很難取勝。只有老八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登基是妥妥的!這些技倆根本瞞不過康熙,所以康熙要做的就是一個穩字,穩定朝局,為繼承人定級做好鋪墊,所以沒有追查死鷹事件!


用戶95113439724


在《雍正王朝》裡雍正在榮登大位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慶祝康熙登基六十年的千叟宴上面,大將軍王在賀禮中送的是死鷹。這在滿族的傳統裡面不亞於詛咒康熙,康熙也是見到死鷹以後直接氣暈過去。這樣的情況在一般時候肯定會嚴查這件事,可是康熙的

反應卻是讓人深思

他醒來並沒有嚴查這件事,無論是十四阿哥還有八阿哥都沒有任何處罰倒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四阿哥被罰,張廷玉等一干重臣也是受到相應處罰。

這樣的結果也是康熙政治手腕的體現,首先康熙晚年為了平穩的皇位更替必須保證政治環境的穩定。如果在這個時候選擇淡化處理這件事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無論是查到什麼樣的結果都是會讓送死鷹的人達到

攪亂朝局的目的。因為做為這次事件的當事人十四阿哥手握雄兵在外虎視眈眈,如果追究他責任他肯定有相應的藉口帶兵回京威脅真正的下任皇帝上位。

除了十四阿哥,最有可能做這件事的就是八阿哥了。可是從推薦太子一事上來看八阿哥一黨可謂是遍佈朝野,查到八阿哥肯定會引起朝局動盪如果這樣怎麼還能進行皇位變更。這也是八阿哥調換十四阿哥賀禮的初衷

所以康熙能做的就是淡化處理這件事,把真正的大位繼承人隱藏的更深一些。利用自己還能處理事務最重要的就是為新皇留下一班忠心重臣,所以把新皇還有重臣保護起來。收伏九門提督隆科多保證他能真正執行自己的遺旨,把豐臺大營真正的指揮權交到四阿哥死黨忠義十三阿哥手裡保證了四阿哥登基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