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數字經濟十大發展趨勢

當前,信息網絡技術加速創新,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成為“後國際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復甦的新引擎。各主要國家紛紛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重塑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並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取得的創新成果融合於實體經濟各個領域,圍繞新一輪科技和產業制高點展開積極競合。

基於此,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依託中國電子學會的專業研究團隊,深入分析全球各國數字經濟主要戰略,調研走訪在數字經濟領域具備領先水平和突出能力的典型企業,系統梳理了國內外頂尖學者的最新觀點,以及權威智庫和知名戰略諮詢公司的公開成果,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做出十點研判,具體如下:

一、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

人類生產、生活及治理的數據基礎和信息環境正在得到大幅加強和顯著改善,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持續普及部署,智能終端和傳感器加速應用滲透,人、機、物逐步交互融合,與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相關的各項活動已啟動全面數字化進程,呈現出從被動到主動、從碎片到連續、從單一分離到綜合協同的三大轉變,源源不斷地產生著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的海量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價值和潛力。數據已成為與資本和土地相併列的關鍵生產要素,被不斷地分析、挖掘、加工和運用,價值持續得到提升、疊加和倍增,有效促進全要素生產率優化提升,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新動能。

圖1 新摩爾定律主導下2015-2035年全球數據總量增長態勢

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二、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是首要戰略任務

全球經濟仍處於相對穩定的復甦階段,以先進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將繼續作為主要增長點,在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中不斷煥發新的動力。下一階段,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數字經濟相關戰略會陸續深入實施,普遍將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先進製造業作為重要舉措,積極推進從生產要素到創新體系,從業態結構到組織形態,從發展理念到商業模式的全方位變革突破,持續催生個性化定製、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型製造等新模式、新業態,推動形成數字與實體深度交融、物質與信息耦合驅動的新型發展模式,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有效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2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三、平臺化、共享化引領經濟發展新特徵、新趨勢

企業之間的競爭重心正從技術競爭、產品競爭、供應鏈競爭逐步演進為平臺化的生態體系競爭,一批用戶基數龐大、技術積累豐富、資金實力雄厚的行業領軍企業已率先啟動,通過提供開源系統、營造開放環境、促進跨界融合、變革組織架構、重塑商業模式、孵化創新團隊等多種方式,持續構建完善資源集聚、合作共贏的生態格局。同時,飛速發展的新一代信息科技,高頻泛在的在線社交,以及漸趨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為大量未能得到完全有效配置的資源提供了成本趨近於零的共享平臺和渠道,吸引了共享者數量的指數級集聚,弱化了生產生活資料的“所有權”而強調“使用權”,逐步創造出新的供給和需求,促使共享經濟快速興起。

圖3 共享經濟行業滲透趨勢

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數據來源:羅蘭貝格,中國電子學會整理

四、全球創新體系以開放協同為導向加快重塑

創新仍是推動經濟數字化發展的源動力,受技術開源化和組織方式去中心化的雙重作用,知識傳播壁壘開始顯著消除,創新研發成本持續大幅降低,創造發明速度明顯加快,群體性、鏈條化、跨領域創新成果屢見不鮮,顛覆性、革命性創新與迭代式、漸進式創新相併行。創新主體、機制、流程和模式發生重大變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組織邊界束縛,資源運作方式和成果轉化方式更多地依託互聯網展開,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眾籌、眾包、眾創、眾智平臺不斷湧現,凸顯出全球開放、高度協同的創新特質,支撐構造以數據增值為核心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生態系統。

圖4 具有典型意義的開放式協同化創新平臺

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五、基礎設施加速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

持續提升數據獲取的量級和頻率,不斷豐富數據傳輸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擴大數據存儲空間,強化數據加工能力,創新數據使用能力,都是數字經濟能夠得以蓬勃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萬物互聯和人機物共融將會成為網絡架構的基本形態,各國信息基礎設施的規劃與部署都面臨著擴域增量、共享協作、智能升級的迫切需求。同時,電網、水利、公路、鐵路、港口等傳統基礎設施也正在逐步開展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向著智能電網、智能水務、智能交通、智能港口轉型升級,顯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資源調度能力,支撐數字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圖5 基礎設施加速轉型升級

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六、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延伸至信息空間

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呈現數字化發展趨勢,傳統產業紛紛面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日益廣泛深入。人類社會、物理世界的二元結構正在轉變為人類社會、物理世界、信息空間的三元結構,國家和地區之間競爭和博弈的重心逐步從土地、人力、機器的數量質量轉移至數字化發展水平,從物理空間延展到信息空間,並將很快呈現出以信息空間的競爭和博弈為主導與引領,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格局。掌握信息空間核心競爭優勢的國家和地區,將在圍繞新一輪國際分工態勢展開的博弈中搶先佔據價值鏈制高點。

圖6 2016年主要國家數字經濟規模

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資料來源:《數字經濟 邁向從量變到質變的新階段》

七、數字技能和素養推動消費者能力升級

新興的數字化產品、應用和服務大量湧現,已形成規模巨大的消費市場,不啻於是對消費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需具備一定的數字化技能和素養,才能更好地發掘數據價值、使用數字化產品和享受數字化服務。消費者所具有的對數字化資源的獲取、理解、處理和利用能力,將成為影響數字消費增長速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關係到數字經濟的整體發展質量與效益。全球各主要發達國家將會愈益重視對公民數字素養的挖潛和培養,並將持續提升公民數字素養上升到構建國家新興戰略競爭力的高度,作為推動數字消費、擴大內需市場、強化內生動能的重要舉措。

7 數字經濟時代對公民素養提出新要求

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八、社會福利水平依託數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滿足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是數字經濟孕育、誕生、發展的重要動力及目標。大幅提升公共資源供給效率,顯著增強公共服務效用,進一步推動教育、醫療、慈善等公共事業的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是數字經濟在創新變革生產方式、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之外的關鍵著力點和突破口。多種類型、多個領域的網絡化、智能化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將被搭建,面向公眾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互聯網遠程診療將成為高頻次、低門檻、易得可選的常規醫療方式,並引入人工智能助手有效提升診療精準度,緩解全球性的醫療資源緊張難題。區塊鏈技術將在慈善資金募集和捐贈過程中得到大規模應用,強化互信關係,減少交易成本,溯源資金去向,保障慈善事業的公正、透明、有效。

圖8 數字化手段提升社會福利水平

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九、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啟動規劃、建設和管理

隨著信息基礎設施的規模擴張、功能升級和網絡構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運行管理過程中廣泛深入地推廣應用,大量完整、連續、系統,具備一致性、關聯性、價值性的城市數據將被持續獲得,為構建與現實物理城市精準映射、智能交互、虛實融合的數字孿生城市提供了可行基礎。全球一批形成技術、人才集聚發展,產業規模與創新能力較為突出,具備主動比特化條件的現代化城市將率先嚐試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的同步規劃,並逐漸上升為兩者的同步建設和同步管理。為匹配真正海量數據的採取、傳輸、存儲和計算,專門用於數字城市運行管理決策的系統級平臺將得到持續的開發與完善,並逐漸形成可推廣複製的標準體系。

圖9 數字孿生城市功能日趨完善

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十、社會治理體系的數字化程度持續提升

在數字經濟時代,政府構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的一大特徵,就是以更好服務和管理公眾為導向,以效率提升、功能完善為主旨,大量採用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感知社會態勢、暢通信息渠道、輔助科學決策,提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網絡化的架構和理念已在政府事務領域得到深度融合應用,未來將在進一步優化事務流程的同時,重點提升政務服務的便捷性和政府的綜合服務能力。構建統一、共享的開放數據平臺已成全球趨勢,將實現跨層級、跨區域、跨行業的協同管理和服務,為精準化、高效化的社會治理提供決策支持。各類網絡化、智能化信息平臺加速構建,鼓勵和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治理過程,逐步形成共策共商共治的良好生態。

10 數字化治理典型案例

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DT時代 共創新知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阿里研究院

在這裡讀懂未來

阿里研究院微信公眾號:aliresearch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