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發新聞稿有用,有人說沒用,到底該聽誰的?

有人說發新聞稿有用,有人說沒用,到底該聽誰的???

前些天,PR圈掀起了一場關於發【新聞稿】有無效用的全民大討論,

有人主張新聞稿無用,

純粹只會增加公司的成本輸出,並不能改變或者增加銷售的效果。

【金主爸爸】

(提前比心~)

只要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做得足夠好,消費者自然就會不請自來,產品和服務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新聞稿這種東西華而不實,沒多大作用。

【技術愛踢男】

技術才是征服消費的關鍵,只有我們最瞭解消費者的需求。

【品推人員】

現在誰還看新聞,話題,事件,實體宣傳(線下活動)才是品牌推廣的王道!

有人強調,新聞稿是性價比最高且必不可少的品牌推廣渠道

新聞稿輸出就像是品牌形象城牆的不斷築牢、拓展,更多的正向信息輸出,為企業營造良好網絡口碑的同時,也會作為一種長線的伏筆,在不定期為品牌加油助力。

SO!到底,該聽誰的?!

事實勝於雄辯!

來來來,作為一隻資深的公關狗,來幫大家擺一擺實際情況。

其實發新聞稿是一個常規性、持續性的品牌形象塑造手段,

你很難在日常中看到它的作用,但是

沒有任何一家大型企業是不發新聞稿的,

比如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領頭人物宜信、玖富還有微貸,

電商行業的龍頭老大京東,乳業大品牌蒙牛等等,

他們都在用發新聞稿、發軟文的這種方式增強著自己品牌的行業影響力,

潛移默化的擴大著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範圍。

作為互金的龍頭企業玖富,發稿量基本每天都兩三篇及以上,多的時候高達四五篇。

同為行業巨頭的宜信,日均發稿量在五六篇左右。

作為成交量千億的金融平臺微貸網,發稿量也是不斷增長。

家喻戶曉的電商品牌京東,輸出量新聞也不甘示弱

乳業大頭蒙牛和伊利,也不斷用高發稿量的事實作證

發新聞稿,真的很有用!

那到底什麼樣的人(who)才會關注品牌的新聞稿和軟文呢?

新聞稿和軟文所產生的作用(Why)又是怎樣的呢?

洞見君接著和大家繼續深入聊聊這個話題。

很多行業類、綜合類、門戶網站、移動端和各類社交媒體,

比如新浪、網易、鳳凰、搜狐、今日頭條等等,

他們自帶流量,用戶基數很大,覆蓋的人群範圍也很廣泛,

如果在此類平臺發佈特定品牌的新聞稿或者相關軟文,

將會有很多人注意到,觸及率和到達率也會相當高,

而在這群人裡可能有關注品牌的媒體,品牌現有的和潛在的合作伙伴、投資人,還有關注品牌的用戶人群和廣大的潛在消費者,他們會通過這些媒體上的新聞稿和軟文去了解、關注、甚至評估一個品牌及其相關情況。

另外,在這個產品、服務同質化的時代,

競爭異常激烈,競品不斷洶湧而出,

為了讓消費者更加了解,儘快認知產品和服務,

企業或者品牌有必要針對廣大的消費者通過發新聞稿和軟文的方式去做一些說明或者引導,樹立企業和品牌的正面形象,

比如企業、品牌公益事蹟的報道等等,

收割消費者的關注度和好感度,

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形象,以便於向銷售的轉化。

退一步說,如果你不發任何的新聞稿或者其他形式的軟文,而你的競品不斷出擊,

那麼你的產品到消費者的到達率就沒有你的競品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熟悉度也會低於你的競品,那麼在市場競爭中你就很容易處於下風,失去很多的潛在消費者。

再有,很多消費者通過廣告,

比如地鐵廣告、戶外LED廣告、公交廣告等等知道了,

某個品牌、產品或者服務的一些信息,

但是廣告提供的信息畢竟是有限的,

那麼他肯定就會去上網檢索,

在檢索的過程中就會去閱讀品牌相關的新聞稿和軟文,

通過這些他們就會完成對產品、品牌或者服務的瞭解,

建立一個初步印象,

隨著瞭解、接觸的深入形成最終印象,

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品牌影響力影響力的角逐,同時還有可能帶來口碑營銷的效果。

最後,當企業或者品牌發生危機時,

網絡先前發佈的正向新聞稿就會自動形成優化品牌形象的一種有力武器,

稀釋危機的負面效應

人生意外不斷,危機不可避免,

如果你不發佈任何軟文進行信息的輸出和危機處理的預防,

那麼,危機來臨之時,

消費者看到的只有誤解和投訴等負面的消息,

沒有任何正向的說明和引導,企業、品牌就會站在輿論的封口浪尖,

這樣不利於品牌形象的傳播和推廣,還會破壞甚至瓦解好不容易已經形成的效果。

那麼發新聞稿和其他形式的軟文到底有什麼樣作用呢?

洞見君幫大家大致總結了一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為了大家我也是操碎了心,快誇我兩句哈哈!)

站在公關的角度上說,發新聞或者說發軟文的作用有以下幾個:

從2014年開始,百度百科要求開始收緊,企業、品牌要想建立百科,就要有參考資料,而這些參考資料就是企業或者品牌以前在網站發佈的新聞稿或者其他有關的軟文,有了這些在建立百科的時候會省很多力氣。

2、樹立良好、正面的企業形象或者品牌形象:

一方面,廣大的消費者通過企業發出的新聞稿或者其他軟文,能夠進一步加深對企業、品牌、產品等方面的瞭解,拉近消費者與企業的距離感,提高品牌、產品的熟知程度,另一方面,企業通過發有關自身的新聞稿和其他形式的軟文能在一定程度上聚焦消費者的目光和注意力,擴大品牌的影響範圍和觸及範圍,這兩方面加起來更加有助於加深品牌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提升品牌形象,穩固品牌已有的受眾基礎,培養品牌的潛在消費人群。

3、增加可信度和權威性:

新聞稿自帶的官方、正式、可信屬性能讓消費者對品牌有一定的信任感,也讓品牌在行業之間多一些權威性。

4、增加品牌的抵抗力:

作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掙扎生存,肯定會有很多相關的新聞出現,這些新聞有正面的,就必然有負面的,很多時候就會出現正面沒人說,負面一堆人拼命說的現象,試想一下,如果有人搜索你家品牌,搜出來的結果是一副波瀾壯闊的負面景象,那會是種什麼感覺?這個時候新聞稿的力量就會更加顯現出來,企業要通過這一篇篇的新聞稿,說明情況,解釋原因,降低壓制負面影響,增強企業面對危機情況的防禦抵抗能力。另外很多媒體對企業的報道也是要參考相關新聞的,如果參考的負面新聞多,最後的報道負面的可能性會就會增加,反之亦然。

所以進行新聞發佈,為公司不斷積累正面效應是很重要的,必要的時候還會對媒體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加強企業或者品牌面對風險危機的抵抗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