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四川農業金字招牌,鄉村振興有了七大「幫手」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擦亮四川農業金字招牌

這不僅是黨中央和總書記對四川的諄諄囑託,也是省委立足新時期,樹立發展新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奮力書寫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時代答卷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上明確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對於成都來說,如何發揮好“主幹”作用,輻射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既是政治責任,也是使命擔當。

“全面領會和堅決落實省委賦予的戰略定位和戰略任務,牢固樹立全省‘一盤棋’思想,主動作為,加強協作,主動服務全省鄉村振興”,這是成都向全省人民的莊嚴承諾。依託首位城市人才、資金、科技、信息等要素集聚優勢,聚焦土地、金融、技術、市場、信息等鄉村振興核心要素,成都市將著力構建七大共享服務平臺——

農村土地交易服務平臺

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農村金融保險服務平臺

農產品品牌孵化服務平臺

農產品交易服務平臺

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服務平臺

農業博覽綜合服務平臺

七大平臺,各顯神通,為各市州開放合作搭臺、產業轉型賦能、創新改革聚勢、生態建設助力,形成橫向錯位發展、縱向分工協作發展格局,共同構成全省區域協同、共同繁榮新格局。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成交!”隨著工作人員激動地報價,455元/畝的價格在電子競價屏幕上定格。這是廣元市劍閣縣公店鄉一宗750.6畝集體林地使用權轉讓,以120元/畝起拍,最終在成都農交所土地交易平臺上成功流轉,獲得了280%的溢價率。

土地是農村最基本的要素。成都農交所則是激活這一要素的現代化平臺。隨著承包地、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成都市搭建統一的跨區域土地交易平臺,打破了束縛農村土地流動的藩籬,帶動大量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依託成都農交所,成都市正在加快構建全省聯網的農村土地交易平臺,按照“線上統一、線下聯合”的思路,探索“合資共建”“獨資建設”和“業務指導”等模式,與省內16個市(州)、120個縣(市、區)實現聯網運行,累計發佈各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信息近1.7萬條,開展宣傳、培訓210場覆蓋1.7萬餘人次。目前,成都農交所累計成交各類農村產權1.6萬餘宗、177萬畝、金額850億元,已成為全國交易規模最大、交易品種最多、服務體系最完善的農村產權交易場所,下一步將繼續加大與兄弟市州的合作,為農村土地在更大範圍內交易、提升價值提供有效渠道。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

2017年8月,成都市政府與中國農科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現代農業創新核心區、技術集成示範區、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和現代農業人才培育基地,建設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農業科技硅谷。這不僅是成都農業的一件大事,也將對整個四川現代農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充分發揮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示範引領作用,成都市正在全力構建服務全川的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整合在蓉的農業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科技資源,組建農業科技創新團隊,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品種研發、產業孵化,與市州共建基地264個,推廣新品種355個、新技術190項,帶動種植面積2100萬畝,助農增收660億元,已形成38個國家級研發創新中心(平臺)和52個國家級創新研究團隊;圍繞“川字號”優質特色農產品,加快推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的研發創新,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在全省轉化應用。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夜晚的廣安市廣安區金安大道上,綠色的“成都農商銀行”、橙色的“成都銀行”燈箱一左一右,散發著溫暖的光芒。這兩家從成都走出去的金融機構,已深入到全川各地,在川異地設立46家分支機構,發放涉農貸款餘額超170億元、支持涉農主體7400餘家。

和這兩家銀行一樣,中航安盟財險、錦泰保險同樣在川異地設立了102家分支機構,錦泰保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1.3億元。

發揮資本市場帶動作用,天府商品交易所在攀枝花、南江、蒼溪等地設立縣域特色交易平臺,在漢源推出國內第一個花椒“價格保險+場外期權”產品;成都花木交易所“花木陽光采購平臺”向省內重點二級城市推廣。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現代農業離不開現代金融支持。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關心支持下,成都獲批全國農村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探索建立“互聯網+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立足成都、服務全川的“農貸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按照“一個平臺、三級管理、市(州)縣互動”思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農村產權、農村金融等資源,搭建集政策諮詢、融資對接、風險分擔、信息共享等多功能於一體、線上線下結合的“農貸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目前已接入253家金融保險機構,累計受理涉農貸款48.7億元,成功放款5383筆、39.6億元。下一步成都還將繼續發揮全川的金融樞紐作用,

積極構建線上與線下結合的“農貸通”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支持本土金融保險機構在市州開辦分支機構,創新金融保險產品,向全川提供優質的“三農”金融服務。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在大邑縣天府農業品牌創意孵化園,兩位年輕設計師正在為德陽市羅江區一款即將上市的農產品設計品牌LOGO。這款注入生態和文化標籤的LOGO,將作為該公司的形象標誌,參加今年底在香港舉行的綠色休閒食品展,並以此走向全球餐桌。

這是成都市傾力打造的“農業品牌夢工廠”,在建設之初便定位於服務全川鄉村振興,積極探索“農業+設計”新模式,創新“平臺聚集+人才孵化+創意品牌”運行機制,採用“團隊+設計師聯盟”方式,聚集培育創意設計人才,加強對農產品標識、產地、質量、包裝、品牌等的創意設計。目前已引進文創設計服務團隊32個、創意設計人才150餘名,累計為省內外設計推出農產品品牌100多個。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品牌是產業核心競爭力之所在。要讓“四川味”走出國門享譽全球,必須提升“川字號”農產品品牌價值。成都市積極支持農業雙創空間、創客中心和鄉村文創社區建設,培育農業創意人才、創新團隊,打造服務全川的農產品品牌孵化服務平臺,聯動市州開展農產品品牌設計和孵化,提升“川字號”農產品品牌價值,擦亮四川農業“金字招牌”。

在成都現代農業雙創空間內,還創新設立了國際創新創業服務超市,建立“1314”農業雙創孵化新機制,包括1個農業智庫、3種形態孵化園區、1個現代農業雙創中心和4大農業科技轉化平臺,探索孵化鏈、人才鏈、資金鍊、產業鏈、政策鏈 “五鏈相融 ”農業雙創模式,形成“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創鏈條,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農產品品牌創意設計和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引進培育孵化載體100家,吸納雙創專家、雙創導師570名,培育農創客達7720名,孵化雙創主體達1065家,輻射帶動其他市州和雲南、貴州等12個省基地面積30餘萬畝。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現代信息技術為農產品流通帶來了深刻變化。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有效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實現生產者與消費者無縫對接。

充分利用良好的市場、人才、科技等優勢,成都市著力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引進培育京東雲創、川味中國、源本生鮮等一批新型電商企業,聚集一批電商領軍人才和高層次人才,打造服務全川的農產品交易平臺,推動“川字號”農產品走向全國、邁向全球。京東雲創以農副產品、生鮮冷鏈為突破口,搭建服務全川的農產品電商平臺,開通“農產品上行”通道,結合精準扶貧,助推市州優質農副產品走向全國大中城市居民的餐桌;蒲江縣電子商務產業園,聚焦品牌、商品、網絡、人才、物流等關鍵環節,實施免房租、中轉倉儲費等“八免”,補貼物流包裝、貸款貼息等“四補”,提供管理諮詢、法律諮詢等“十服務”扶持政策,園區聚集了阿里、蘇寧易購、天虎雲商、鮮農紛享等電商企業93家,聯動鎮村發展電商主體3400餘家,年銷售額達8.5億元,帶動兄弟市州農產品銷售1.6億元,2017年農產品出口交易額達2.6億元。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在崇州市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產業園,一個全新的“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產業園”猶如一臺精密儀器,正在為全省提供鄉村規劃、民宿設計、村莊打造和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森林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智力支持。

在這個統籌發展平臺中,“成都川西林盤培訓學院、中業鄉村發展設計院、中業文旅投資公司”三個實體、“設計師聯盟、商家聯盟、資本聯盟、講師聯盟”四個聯盟,實現橫向的產業融合與縱向的服務能力融合,形成矩陣式融合發展體系。發揮平臺創新創業團隊作用,為全省不同區域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促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提供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管理。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成都市還組建村鎮學院、川西林盤學院和鄉村振興學院等培訓研究機構,面向省內外培養鄉村規劃、文創、旅遊、營銷、設計等各類專業人才5.1萬人,為兄弟市州鄉村規劃、民宿設計、村莊打造和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森林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隨著時代的變化,以融合裂變為特徵的新興產業加快孕育,現代農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堅持全域旅遊理念,成都與省內市州共同開發鄉村自然資源、共創旅遊大品牌、共推旅遊大線路、共優旅遊大環境,聯動市州開發精品旅遊線路30餘條,並將繼續以農業現代化為抓手,推進農業與商貿、文化、創意、旅遊、康養、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挖掘農業附加功能,構建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服務平臺,帶動市州拓展農業增值空間。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2017年8月,省委省政府確定在新津建設天府農業博覽園;今年6月,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決定在新津創辦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這意味著全省農業有了展示現代、引領未來的博覽平臺。

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成都市按照“省市縣共建、市州聯建、市場化主導”的發展思路,採取“管委會+投資公司+合作社”運行方式,引入四川發展等企業投資入股,促進會議會展中心、天府農博創新中心、中國農科院設施農業綜合體等重大項目落地,打造“永不落幕的田園農博盛宴、永續發展的鄉村振興典範、世界農博的東方品牌”。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通過“體驗形式創新、參與主體創新、展示空間創新、博覽週期創新”會展創新策略,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將構建“會議會展中心+市州特色展館+室外展場+大田展區”四大博覽空間體系,採用“窗口+基地”模式,營造三次產業聯動發展的“農博+”產業生態圈,構建全球化的對外展示和推介平臺,帶動全省現代農業、綠色製造、鄉村旅遊全產業鏈發展。

此外,依託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成都國際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成都市還將採取展覽展示、論壇活動、商貿對接、宣傳推廣等多種方式,帶動全川現代農業成果展示、品牌營銷、產品貿易、技術轉化、投資促進,成為全川農業招商引資、農產品展示展銷的重要平臺和窗口。目前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和成都農博會已累計購銷金額97億元,促進市州簽約項目800多個,簽約金額近1700億元。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構建七大共享平臺

服務全省鄉村振興

川農的這塊“金字招牌”

一定會越來越閃亮!!

來源 | 成都日報

成都晚報攝影部供圖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乡村振兴有了七大“帮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