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尊重孩子「像王傳君一樣選擇」

昨天,三好老師在哭泣聲中,看完了這幾天爆火、幾乎零差評的電影——《我不是藥神》。

影片以慢粒白血病人為寫實題材,寫盡了「小人物」生病後的窘狀與卑微,全場淚點頗多。

沒辦法,這部電影實在是太精彩了,演員個個演技好到炸裂,除了陸勇(徐崢飾)讓人感動外,飾演白血病患者呂受益的王傳君最讓人印象深刻!

《我不是藥神》:尊重孩子“像王傳君一樣選擇”

王傳君屬牛,是個很倔的人

《愛情公寓》連拍了4季,,說著蹩腳中文的關穀神奇(王傳君)火了,但卻沒讓他開心。在骨子裡,他覺得自己是個文藝青年,演喜劇很苦,老是得笑,逗大家開心,久了就很累。

所以,他按照自己想法,嘗試了各種不同的角色:

在《愛情回來了》裡,王傳君飾演自高自大的知識分子方思齊;

在《烏鴉嘴妙女郎》中,他演一個“騷浪賤”的富二代喬逸樵;

在電影《情遇曼哈頓》裡,他演一個美國長大的華裔嘻哈廚子...

《我不是藥神》:尊重孩子“像王傳君一樣選擇”

2016年,王家衛監製的《擺渡人》上映後風評很差,矯情的臺詞和散亂的劇情讓人們不禁懷疑王家衛拍這部電影是不是因為打牌欠了張嘉佳很多錢。於是王家衛主動發微博聲明說,我沒欠錢,哦不對,我喜歡!一時間,幾乎半個娛樂圈都在說“我也喜歡”。

而當時已接近過氣的演員王傳君卻說了四個字:

“我不喜歡。”

《我不是藥神》:尊重孩子“像王傳君一樣選擇”

說出“我不喜歡之後”,王傳君很久沒有出現在銀幕上了,很多人都認為因為得罪了王家衛,導致他被封殺了。

其實並沒有,他只是控制了自己接新片的節奏,戴上覆古布帽,開始遠行,用更多的時間去散心,去沉澱。這是一件有點荒誕的事,在流量小生們一年十幾部電影電視劇的今天,尊重自己的作品,一年只拍一兩部電影的他卻成了異類。

他總是按照自己想法去做,不從眾,不隨大流,不再願意活在角色的背影裡,不再繼續憋出關穀神奇的口音搞笑。

如果在未來,他演知青,變態殺手的時候,有粉絲對他說“還我呂受益,給我們一個交代”的話,他一定還是會說,“我沒什麼需要跟你交代的”。

《我不是藥神》:尊重孩子“像王傳君一樣選擇”

其實,孩子也是和王傳君一樣的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的想法獨特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與成人的並不完全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為孩子做決定,安排孩子的人生,這似乎是中國父母最喜歡,也是最常做的事情了。總是以“我吃得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所謂的過來人經驗規勸孩子們聽話。

之前有位在重慶渝北工作的IT男寫文言文辭職,自嘆入錯行。這位小夥說他在高考填寫志願時,在父親的逼迫下“棄文從理”,被迫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專業,於是他在大學裡自暴自棄,連學位證都沒拿到。

現在很多家長都習慣替孩子規劃學業和未來,很多孩子也處於被規劃、被管理的狀態。雖然替孩子著想是好事,但如果一味將孩子放在被動的位置上,就容易讓子女產生逆反心理。在子女成長的每個重要階段,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以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為前提,父母與子女共同協商、交流後,再做出選擇。

《我不是藥神》:尊重孩子“像王傳君一樣選擇”

父母一定要記住:你是你,孩子是孩子,你走過的人生,不代表孩子的人生。未來的路,靠的是孩子自己來走,做父母的不能代替的,請不要盲目為孩子做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

曾看過一本書叫《學習的奧秘》,裡面收錄有一百位中外知名科學家、文化學者早年學習的故事。我在書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各個領域的學界泰斗,年輕時都是興趣廣泛的人,都曾經對某種東西或事件特別著迷,以至廢寢忘食。

如達爾文觀察螞蟻時,經常是一整天趴在地上一動不動,路人以為他得了什麼怪病,總是指指點點。如果當時他的父母受不了別人的言語而干涉的話,就不會有偉大的生物學家誕生了。

三好創智編程:如果你真要培養出一個你說一不二的孩子的話,相信你的感覺不會是成功,而是徹底的失敗。愛孩子就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好大學、好工作,是別人看起來的幸福。海闊憑魚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屬於孩子的幸福,他們的未來,請讓他們自己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