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的「擺知」是怎麼一回事?

擺知,指拜師收徒儀式,意為擺出來讓大家知道。

舊社會,藝人有很重的門第觀念,認為自己這碗飯“是祖師爺留給他的子孫們吃的,外人不許吃”。其目的是控制從業人員的數量,避免從業人員過多,使得競爭過於激烈。因此,賣藝為生必須拜師入門。

相聲的“擺知”是怎麼一回事?

拜師儀式上,學徒除了本師(正式向自己傳藝授業者),還要有引(引見人)、保(保證人)、代(代筆或者代師傳藝)三師。三師都是說評書、唱單絃、耍把式變戲法等曲藝行藝人,必須與本師同輩。

三師未必有實際的意義,更多時候是一個形式而已。徒弟拜師未必有引薦人,很多時候只是找一個名義上的引薦人。保師在師徒發生糾紛時,也難以保證雙方按照字據履行。代師說法不一,有人說代師是代寫字據的人,有人說代師是師父不在時代替師父傳藝。第一種情況,隨著從藝者文化水平提高,變得毫無意義。後者,也沒有哪位代師真正教授技藝。

相聲的“擺知”是怎麼一回事?

師父同意收徒後,徒弟要先寫帖子(帖),就是確立師徒關係的字據。

帖又分紅帖和白帖兩種。

紅帖多是中途帶藝投師或者家境較寬裕的,自供食宿,只是學藝而已。帖上寫“×××經×××介紹拜××為師……”等。

白帖是家境貧困,只能在師父家吃住的,帖上寫“×××學徒×年,立字為據,其間天災病業,投河覓井,兩家各自安命,不遵師訓,打死勿論。如本人中途不學或逃跑,需按日賠償師父食宿費”。

相聲的“擺知”是怎麼一回事?

立好字據後,舉行拜師儀式。儀式可以簡單,也可以隆重。這一天要擺宴請客,邀請說評書的、唱蓮花落的、變戲法的、練把式的四大家的名人。

先拜老祖,傳說是東方朔,也有說是周莊王。擺上祖師牌位,再供上師父、師爺的牌位,由有名望的前輩焚香。師父先給牌位叩頭行禮,然後徒弟依次向老祖,引、保、代、本四師分別叩三個頭。

相聲的“擺知”是怎麼一回事?

一般說來,也要向師父、師爺的親友及近派的師伯、師叔們叩頭。然後,師父給徒弟一個紅封,裡面多少封點錢就算是見面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